摘 要: 中學生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通過對學生作文的寫作探究,可以找到一條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方法。在有效的方法指導下,還原學生生活,同時也還原學生樂文的天性,使語文教學工作變得輕松愉快。
關鍵詞: 作文教學 評價體系 樂文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是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一種綜合能力的反映,是語文教學成敗的一個重要指標。
一、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長期以來,作文對于學生的學或教師的教都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很多學生都在為作文而作文。我校的一項調(diào)查表明:初中學生平均每人擁有7本優(yōu)秀作文選;85%的同學在寫教師布置的作文時,要參考或模仿作文選;把作文選看做寫作文的“法寶”。另外,66%的同學對作文具有畏懼心理,也就是“怕”寫作文。分析產(chǎn)生以上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教師過多地重視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訓練,忽視作文內(nèi)容的指導作文教學。
教師總是將比較多的力量用在指導學生怎樣寫上,然后布置一篇篇的練習,讓學生寫。而學生面對一次次的作文,總是為“寫什么”而傷腦筋,不知不覺中對作文產(chǎn)生了懼怕心理。無奈之下,拿出一沓作文選,按要求改頭換面,抄抄寫寫,或者是把以前寫過的內(nèi)容重新搬來炒炒冷飯……葉圣陶先生曾語重心長地說:“作文教學偏于形式,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種特殊的事,跟實際生活不怎么切合,于是學生自然要嘆無內(nèi)容之苦?!?/p>
(二)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標準和手段不合理,呆板、守舊、不靈活。
1.教師總是過高地看重作文內(nèi)容的思想性,抑制了學生作文的興趣。
比如: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有意義的好人好事自然可以引導學生去寫。但是學生沒有那么多的生活體驗,沒有那么多的生活題材可以挖掘。不是撿到金錢上交教導處,就是扶盲人過馬路……無奈,他們只好構建“空中樓閣”,借助、參考優(yōu)秀作文書也就情有可原了。這種千篇一律的要求,可能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在思想上也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虛偽”的感覺,與教師所期望的結果相去甚遠。
2.作文評價起點高,達標難,評價模式單一。
教師常常以“優(yōu)秀作文選”中的佳作衡量學生的習作,這往往會打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使學生對“優(yōu)秀作文選”產(chǎn)生一種依賴心理;長期的“低分”使學生沒有成功的體驗,沒有成就感。
二、豐富作文內(nèi)容,完善作文評價體系是調(diào)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保證
(一)讓學生體驗生活,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和表達生活。
要使學生筆下有東西可寫,就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閱讀大自然,吸吮大自然的乳汁。它要求學生不僅有一定的觀察、想象和思維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作文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和感受生活的過程,是對生活的創(chuàng)造和審美的過程。比如:初二第二單元讓學生觀察春天,描繪春天。我讓學生從春寒料峭時開始觀察,一直到柳樹放葉百花盛開,學生真正走到大自然中,寫出來的景色真實具體,具有西北的春天特色。
(二)改變作文的評價模式和評價標準,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作文的評價是一種連續(xù)性評價,而不是總結性評價。因此,作文評價的目的,并不是評判學生的好壞,而是激勵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
1.改革作文評價體系。
(1)思想內(nèi)容方面。應當?shù)魑牡乃枷雰?nèi)容,允許學生怎樣想就怎樣寫,真實地表達平常而又普通的感覺、看法與思考,但應強調(diào)的是寫“套話”、“假話”,可算是思想性差的作文。
(2)選材方面。生活中的萬事萬物,只要覺得有意思、有表達的欲望就能入文。只要是符合中學生活邏輯、情感邏輯,只要所描述的是中學內(nèi)心世界的真情實感,則任何想象都是合理的,真實的。
(3)語言表達方面。作文中樸實簡明的語言與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同樣應該得到肯定。樸實無華的文風應是中學生首選的文風,學生作文提倡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只要內(nèi)容充實,則一兩百字的作文也是好文章。但要求學生在寫人記事中說真話,吐真情,做到:①感情“真”,要怎樣想就怎樣寫,誠實地描述自己的真情實感;②事例“實”,所選事例不應憑空捏造,抄套范文;③表達“準”,要用恰當?shù)脑~句,準確描述真實或想象的事物,正確表達真實的感受,做到人真、事真、景真、情真。
(4)評分標準方面。贊譽和認可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也是學生成就動機的基礎。只要學生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只要語句通順連貫,意思表達清楚,有一定條理,則哪怕是樸實無華的都是一篇好習作。應多給學生高分的機會,多給學生一些熱情的鼓勵,多給學生一份成功的喜悅。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江澤民語)。因此,必須變這種封閉性的教師獨立工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開放式的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作文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建立一種新型的以學生為主,師生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學生作文評價體系。
三、遵循的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
多元化學生作文評價體系評價的內(nèi)容關注學生的寫作整個過程,是全面性、多方位的。
(二)發(fā)展性原則。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對學生作文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三)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然是評價過程中的主人,因此,在評價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及個體差異。
(四)民主性原則。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四、基本策略
(一)設計專門寫作稿紙,建立作文檔案。
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漸變的過程,而涉及寫作水平的內(nèi)容及過程又是多方面的,僅僅靠一個分數(shù)或幾句評語是很難全面反映的。因此,設計專門的寫作活頁稿紙,建立學生作文的檔案,以求動態(tài)的、全面客觀、科學地反映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這種作文活頁紙共由三部分構成:封面、正文、評價。
(二)明確要求,教給方法,獨立自改。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改的能力?!睆堉竟壬鷱娬{(diào):應當養(yǎng)成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要打破了傳統(tǒng)的由教師一人獨立完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由被動變成了主動,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當然自改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因此,在學生自改以前,教師一定要明確要求,教給修改的方法,具體分項落實到每一次作文訓練中去,即活頁作文稿紙封面內(nèi)的“訓練目標”欄內(nèi),學生可以進行逐項對照,用ABCD等級進行評判。當然這種自改宜放在作文過后一周內(nèi)進行為佳。清代戲劇家李漁:“凡作傳奇,當開筆之初,以至脫稿之后,隔日一刪,愈月一改,始能淘沙得金,無瑕瑜互見之失矣?!边@種“冷卻法”修改作文有助于開啟學生的智慧,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培養(yǎng)冷靜思考的能力。
(三)分級互改,共同探究。
學生自改后,放手發(fā)動學生,分組合作(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明確提出,21世紀的學生應當“學會合作”),互相批改。采用梯隊幫帶式把學生分成每四人一組,推選或指定一名組長,按“acbb”排座(“a”一個優(yōu)生,“c”一個“差生”,“bb”兩個中等生),考慮到“優(yōu)差生”協(xié)調(diào)的同時還注意到男女生的搭配。由小組長把每一篇作文收上來再分發(fā)出去,讓每一篇作文在同一組的四人中輪流批改;結合學生的作文,緊扣訓練目標,可以把不正確的字改對,把不通的句子改順,可以把不當之處劃出來并予以提示,也可以給他改出正確的,甚至可以隨手寫下自己對某一句或一段的感想,最后寫上評語。如此,每一個學生的作文就有了三個人的修改了,而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見解,看問題的角度也不盡相同,甚至與原作者有很大的出入,這樣大家可以互相討論、交流、探究,取長補短,往往能觸動彼此的靈感,打開思維的閘門,噴涌出燦爛的火花,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四)師生共評,全面提高。
教師把經(jīng)過學生自改、互改后的作文收上來以后,選取一篇或幾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在黑板上與學生一起進行修改評講。此時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尊重學生的人格,師生共同討論、探究。教師不僅要從宏觀上加以指導,更要從微觀遣詞造句表情達意方面予以點撥。在具體的操作中,一定要有針對性,根據(jù)訓練目標,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逐步推進。這樣既讓學生對作文的修改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知道究竟該從何處下手,又知道了如何才能把文章修改得好。教師在具體評價學生的寫作水平時,采用多元化評價法,關注學習結果評價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習過程的評價,注重定量評價的同時更加重視定性的評價。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分數(shù)面前,根據(jù)不同的對象,不再“一視同仁”,對基礎差一些的,降低標準,鼓勵,鼓勵,再鼓勵??傊?,分數(shù)只是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一種手段。放下“顯微鏡”,拿起“放大鏡”,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亮點”,進行鼓勵性或賞識性評價。
(五)寫作后記,總結升華。
學生拿到由自評、互評、師評的作文以后,進行仔細的閱讀與揣摩,寫作后記即總結自己失誤的教訓及成功的經(jīng)驗,借鑒互評、師評的成果,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努力達到訓練的目標。
五、兩點思考
(一)多元化學生作文評價體系的價值。
1.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
多元化的學生作文評價體系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是評價的主人,在評價程序中“寫作設想、自評、互評、師評、寫作后記”無不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有助于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多元化學生作文評價體系,突出了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在評價程序中有“寫作設想、自評、互評、師評、寫作后記”,這樣就不僅關系到知識與能力,而且關系到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更科學地反映了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3.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健康地發(fā)展。多元化學生作文評價體系,注重了關注學習結果的同時,更加重視形成性評價,關注定量評價的同時,更加重視定性評價。具體操作過程以激勵為主,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服務。
4.適應于形勢的發(fā)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網(wǎng)絡作文成為必然,這更有利于多元化學生作文體系的操作,有著更多廣闊的應用前景。
(二)值得注意的問題。
1.教師觀念的轉變。
在教師的觀念中有兩個誤區(qū):一是傳統(tǒng)的“封閉式”評價觀念,即整個評價過程由教師獨立完成,把學生排斥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之外。二是過于“開放式”的評價觀念,即整個評價過程讓學生自評、互評,完全由學生自由把握,放任自流,還美其名曰“開放式”,大贊這種評價體系,把教師從繁重的作業(yè)中解放出來。這實際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懶漢”思想。多元化的學生作文評價體系,絕不僅僅是為了給教師減負,相反教師必須參與每一個過程,包括學生的自評、互評等,教師必須不停地巡視,適時點撥、引導,對學生的作文及學生批改的情況必須作全員評價,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到全班每一位學生,才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作文檔案才能真正建立,這種評價體系才能真正有意義。
2.科學合理地安排評價的時間。
多元化學生作文評價體系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能比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花費的時間好像要多,但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如“寫作設想”可安排在作文寫好后立即進行,可以寫自己寫作的經(jīng)過,也可以寫作文材料的來源,也可以寫寫作的緣由等;“自評”、“師評”、“寫作后記”可以安排在零星的課余時間上進行;“互評”、“師生共評”必須放在課內(nèi)進行,這實際上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作文講評課花費的時間差不多。只要我們準備充分,組織有序,引導得法,養(yǎng)成習慣,則花費的時間也不會太多,即使多一點,我想也是值得的。
當然,多元化學生作文評價體系還存在很多不足,需繼續(xù)探究。
參考文獻:
[1]劉志勝.《多元化學生作文評價的策略及思考》.銅陵市教育局教研室.
[2]占麗麗.《關于作文教學現(xiàn)狀的思考》.中國課件站,2006.
12.12.
[3]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革命》課件.
[4]課程教材研究所.語文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課題立項號:GS[2011]GHB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