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審視近幾年的語文學科考試說明,無論是從考試范圍還是題型特點,都在逐年發(fā)生變化。找出近三年考試說明的變化,特別是新增加的考試內容和新的題型,通過比較分析,從中獲得有效信息,可以提高中考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 初三語文復習教學 有效策略 中考考試說明
隨著中考的臨近,初三復習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面對多本教材和多樣資料,如何正確把握復習方向,如何準確解讀考試說明,如何提高復習效率,是每一位老師思考并關注的話題。下面就中考考試說明的解讀及復習策略的關注談幾點粗淺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考試要求變化的對比與分析
近年來,《考試說明》逐年增加了考試內容,較過去更加具體、明確。比對近三年的《考試說明》,值得關注的有五個變化:
(一)在知識積累與運用中,增加了兩個考查點。一是正確使用常見的標點符號;二是識記課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時代、國別和代表作,明確了病句辨析修改常見病句的幾種類型:搭配不當、語序不當、成分殘缺、成分多余、結構混亂等。
(二)增加了古代詩詞閱讀的考查。具體要求是:理解詞義和句意;劃分朗讀節(jié)奏;欣賞詞語和句子;理解詩詞的基本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體會詩詞的語言和寫法。
(三)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改變。近年來堅守的《語文課程標準》推薦背誦的16篇文言文,增加了河北省使用的三種教材共有的三篇課文《與朱元思書》、《口技》和《滿井游記》,明確指出了也可選取篇幅短小、淺顯易懂的課外文言文小段。同時也增加了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章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要求。
(四)現(xiàn)代詩文背誦的篇目有所增加。其具體篇目和語段范圍是:朱自清的《春》;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五)對寫作的要求增加了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jù)文章的內在聯(lián)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xù)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和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二、復習策略的有效建構
語文教學沒有鮮明的知識鏈條,在三年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文本之間沒有顯性的因果關系,學生沒有對過往的知識產生依賴,于是也就沒有知識鏈接的過程。因此,考試前的總復習承載著太多的任務和需求。為此,我提幾點建議供大c7ca9a7bc41b8cd95b95640d32362176家參考。
(一)關注教材文本的知識回顧。教材是學生三年學習期間的主要依托,文本中包含著這個階段最豐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內涵。無論是知識積累還是能力素養(yǎng),都需要通過對文本的回顧進行清晰的喚醒,以獲得系統(tǒng)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
在關注教材中文言文的同時,也要關注課內現(xiàn)代文的相關內容,特別是課后練習的呈現(xiàn)方式和答案要求。教材中的練習是經過編者精心設計的,對文本的解讀準確、深刻,其試題質量和設題點是任何復習資料都無法比對的。對課后練習的解讀,能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和答題能力。
(二)關注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與基本指標。高效課堂有科學的量化指標,但總體來說必須達到以下三個要求:第一是明快。教師的情緒,要平和,不能過于激昂和低落,讓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tài)。心理學研究表明,這種狀態(tài)是最有利的。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動學生的良好情緒,形成互動。課堂的節(jié)奏感和邏輯性8c11585bb4a05bc6aa1de4d1af32fb63是適合課堂教學內容的。第二是融洽。指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這個氛圍要由教師來營造,從情緒到求知欲的引發(fā),以及整個課堂的感應互動都能體現(xiàn)這種關系。第三是投入少,產出多。這就是效益。我們的課堂,有一點是既定的,就是時間。在這個時間內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設框子,用最少的時間圓滿完成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就是高效。
只要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是一節(jié)高效的課,成功的課。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具體的教育情景,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成為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者。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課堂教學效果,最終要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的學習途徑。
(三)關注具有導向功能的知識呈現(xiàn)。中考除了具有選拔功能外,引領教學的方向也是其重要的功能。因此,在復習時,要關注具有導向功能的知識在試題中的呈現(xiàn)。如:語言的運用能力;文本的整體感知;作者的情感體驗,等等,這些都是今后教學過程需要引領的方向,也是學生考試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需要老師在復習中給予充分的重視和引領。
(四)關注現(xiàn)代文的閱讀過程。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考生往往重視試題的呈現(xiàn)方式,而忽略了文本的閱讀過程。拿到試卷后不是按順序首先對文本進行整體閱讀,而是將目光跳過文本直接和試題對接。沒有對文本的整體感知,也沒有對內容的準確把握,考生在看過題干后,便匆忙到文本中尋找答案。這樣的答案焉能完善準確?從歷年來的成績分析看,閱讀題的失分是最高的,而閱讀題中主觀題的失分更為普遍和嚴重。因此,要讓學生在訓練中養(yǎng)成從文本到問題再到文本的解題思路,改變找點、找詞、找答案的不良習慣。
(五)關注題干的解讀和答題思路的形成。在復習過程中,老師要引領學生對題干的解讀進行反復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和答題能力。學生要準確理解題干要求,耐心思考問題,精心組織語言,準確寫出答案,避免因匆忙和粗糙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主觀題的答案要豐厚而不啰唆,簡潔而不簡陋,既要注意知識環(huán)節(jié)的完善,又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流暢。
(六)關注作文的卷面呈現(xiàn)與得分技巧。作文的呈現(xiàn)和得分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老師在復習階段要嚴格訓練學生的作文呈現(xiàn)方式。從開頭結尾、段落層次、選材布局、主流意識、語言運用、情感表達、標點使用、文字書寫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優(yōu)秀的作文以最優(yōu)美的方式呈現(xiàn)給讀者,以獲得最合理的評價。
參考文獻:
[1]現(xiàn)代語文.曲阜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