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新課程不僅在教材安排上有很大變化,而且在教育教學方法方面做了很大的調(diào)整。面對新的課程安排,根據(jù)新課程并結(jié)合自己的多年教學經(jīng)驗,筆者就新課程高中語文教材教法方面作了探究,主要體現(xiàn)在教材單元課程處理和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引導等方面。
一
對高中語文新課程教材的處理,新課程教材安排較以前的教材變化很大,每期有兩本書,分必修一和必修二,從教材的容量上看要比老教材多得多,那么如何給學生上完大綱規(guī)定的教材內(nèi)容,就成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關于高中語文教材,我覺得一定要結(jié)合本校、本班學生的實際作出適合學生認知和接受能力的處理。對于教材中的課文,你只要把它當做課堂教學所要用的文本就可以了,既然是教學所需的文本,那么就可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作出調(diào)整安排。
下面以高一語文上期為例,它包含必修一和必修二兩本書共八個單元。我認為,高一學生文言文的功底相對較弱,因此教材中的文言文單元就應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具體在文言文單元教學的時候應有所側(cè)重,那些涉及文言知識相對較多的文章要詳講,而涉及文言知識較少的就可以略講。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把《燭之武退秦師》、《赤壁賦》、《游褒禪山記》等作為文言重點篇目,講解的時候按照相關的文言知識,如通假、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逐一落實。其他的如必修一中的現(xiàn)代新詩單元則采用詩歌鑒賞的方法講解,教會學生抓意象并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在了解詩歌情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直到熟練背誦。必修一第三單元是現(xiàn)代文單元,這一單元主要是寫人記事的散文,這些散文所描寫的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的人和事。我在教學時主要引導學生透過文章對人和事的描寫,仔細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同時看作者在人物描寫中如何體現(xiàn)對人物品行的評價,如何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對于這個單元,我在指導學生閱讀的基礎上,以三篇文章為文本,把它按照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的出題形式改編成現(xiàn)代文閱讀題,從而既讓學生熟悉了解了課文,又訓練了學生的現(xiàn)代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可謂一舉兩得。必修一第四單元是新聞單元,本單元主要是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主要介紹新聞的基本要素,并著重結(jié)合高考語言運用題,落實如何給新聞擬標題,擬新聞導語,概寫一句話新聞等。
通過對教材的合理處理,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明顯提高了,學生都能感覺到學習語文很實在,不空洞了,而且與過去相比時間上也較為寬裕,一學期教學內(nèi)容雖多但并不感到緊張。
二
在教法上,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新課程主張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開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新形式。自主學習就是把簡單的、能通過自學解決的問題先讓學生完成,如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留在交流時進行合作共學。合作學習通常針對的是導學問題里有一點難度的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的,通過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各組匯報交流、補充和教師的講授進行。探究學習是為解決在上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較難理解的問題和新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通過利用已經(jīng)學習的知識來逐步探究和解決。
下面我以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的教學為例,具體談談其教法要求。
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結(jié)合注釋,利用文言工具書,大致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課文中較簡單的文言基礎知識。對學生自學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問題的提出可以通過學案導學,也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由教師分類整理,這樣既可增強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針對性,又有利于學生學習困惑的順利解決,從而有效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甄別,選出那些有深度,更有價值的問題,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有針對性,才更有的放矢,才更能增強課堂的有效性。課堂教學中只有師生思維反復碰撞才能折射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才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該說,這是教師形成教學特色的重要一環(huán)。
學生合作互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有效的組織和引導,把自主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相互啟發(fā),分工合作,取長補短,進行思維碰撞。在《燭之武退秦師》的教學中,我把學生在自學中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分組落實,以知識競答的形式,由一組同學提出問題,再由同學作答,其他學生作補充。這樣既解決了課文中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又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小組討論不能單純追求課堂的熱鬧,往往課堂表面的熱鬧并不能掩飾教學內(nèi)容的單薄,討論要注意實效性。
探究釋疑:在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了解學情,明確學生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然后啟發(fā)引導,把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探究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最后總結(jié)方法,使學生在學好新知識的同時,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提升思維品質(zhì)。在《燭之武退秦師》的教學中,就文言知識,要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如涉及詞類活用,就引導學生歸納整理本課中所有活用的知識點。涉及一詞多義,就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的相關例句加以歸納整理。同時在文章的內(nèi)容分析上,可引導學生對燭之武這一人物進行分析,從燭之武的果敢、言辯、愛國等方面加以落實。也可以此材料為例引導學生話題作文的寫作訓練。當然,老師也可就這篇文章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討論探究,以此訓練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
在學生討論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討論的方向把控,討論探究結(jié)束時,教師要輔以啟發(fā)性的總結(jié)和指導,這樣才能解決學生自主探究不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既學到知識又充分調(diào)動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每節(jié)課教師都要精心設計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諸多能力,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同時注意教師對知識的講解和整理,引導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高學習的興趣,真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構(gòu)建開放式的語文課堂,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從而打造優(yōu)質(zhì)高效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