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幼兒教師,要正視科學活動的教育價值,要把握科學活動的趣味性、多樣性、探索性,要保護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要讓學生在活動中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正確的科學學習態(tài)度,為逐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打下基礎。在這樣的教育背景和目標要求下,教師在科學活動中的角色定位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當下,新課程改革逐步深入,學生的角色不僅僅定義為學知識的容器,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有著自己獨特想法的小天使。幼兒天性好玩、活潑好動,要幫助幼兒在科學活動中有所發(fā)現(xiàn)、主動探究、獲得收獲,要發(fā)揮教師教育的最大功效,我們就要和孩子們玩在一起,在陪他們玩的過程中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讓孩子真正接受我們、悅納我們。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樂于與老師交流,樂于傾聽老師的意見和要求,也才能在科學活動中豐富自己,取得應有的發(fā)展。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因此,我們提出教師應成為幼兒科學活動中的“玩伴”。這里的“玩伴”,不僅是和孩子們一起玩的伙伴,還是科學活動中孩子們的傾訴者、支持者、合作者。這時的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發(fā)布人,當孩子獨立活動時會退在一邊,當孩子活動遇阻時會伸出援手,當孩子產(chǎn)生問題時會參與討論。在整個“玩”的過程中,教師與孩子同發(fā)現(xiàn)、同思考,與孩子們進行真誠的情感交流,是孩子們最為信任的好朋友。那教師又該怎樣扮演好“玩伴”這一角色,發(fā)揮“玩伴”的最大教育價值呢?
一、變成營造科學探索氛圍的“玩伴”
科學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的重要形式。在這樣的活動中,營造一個能夠給予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的良好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此時,教師身為孩子們的“玩伴”,就可以在科學活動中和孩子們一起去擺放科學活動器具,布置科學活動場地,并在活動準備階段和孩子一起看看、摸摸,和孩子一起感受科學的趣味和神奇。如在認識磁鐵這個活動中,我和孩子們首先一起觀察活動桌上擺放的物品,認識到其中既有鐵制品,也有布制品和橡皮等,接著和孩子一起去拿磁鐵吸各種東西,并隨時注意和孩子交流“你來試一試!”“我可以試試嗎?”“怎么我吸不住呢?”這些話題,學生參與活動的趣味會更大,學習的氛圍也愈加濃烈。為幫助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保持興趣,我還經(jīng)常和孩子們一起看花、看魚、種菜等,他們在和我“玩”的過程中會充滿興趣。
二、變成提高科學探索水平的“玩伴”
科學探索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氛圍營造固然重要,但還要注重引導孩子在動手中發(fā)現(xiàn),在動手中思考,在動手中探究。教師要在和孩子一起“玩”的過程中適時教給他們正確的科學研究方法,幫助他們提高科學探索水平。在這樣的目標指向之下,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就特別注意讓孩子們借助材料的選擇來主動生發(fā)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讓他們在操作活動中實現(xiàn)做與思的有效結合。如在進行“認識風”的活動時,我和孩子們交談:“今天風真大,把我的帽子都吹落了?!焙⒆觽円蔡貏e感興趣,紛紛訴說著自己的遭遇。隨即我提出:“真不知道風是怎么來的,我們也來造風,好不好?”學生興趣更高了。我們便一起選擇造風的工具和材料。不一會,書、紙片、起球、扇子等材料都被孩子們搜集來了。隨后,大家一起玩,一起造,一起找。風出現(xiàn)了嗎?怎樣風才大?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風的特征,也在尋找材料、制作風的過程中體驗了探索的樂趣,學習了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三、變成豐富科學探索活動的“玩伴”
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內(nèi)容。要讓幼兒的科學意識和科學探索能力有所發(fā)展,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豐富的科學探索活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把各種科學活動“游戲化”“生活化”,讓孩子們在“玩”中自由發(fā)現(xiàn),快樂收獲。如不同季節(jié),我會和孩子們一起走出教室,去觀察園內(nèi)的植物,還會和孩子們一起種一種季節(jié)植物。我還會針對所學的科學知識,設計一些幼兒喜聞樂見的“小魔術”“小游戲”,讓幼兒在參與中主動觀察、積極思考、樂于訴說,最后我作為“玩伴”再揭示其中的科學奧秘,學生會聽得更專心,學得更盡興。活動豐富了,孩子們更愛“玩”了,學習科學的興趣也更高了。
四、變成激發(fā)科學探索欲望的“玩伴”
幼兒的科學探索欲望將直接影響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的能力,也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在科學活動中,我作為孩子們的“玩伴”,就注意時刻調動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探索的欲望。在平時的活動中,我總是特別注意和孩子們一起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當孩子們和我沒有了隔閡,彼此心靈相通,他們就更愛聽,也更愛說,逐漸形成了愛想愛說的良好習慣,自身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五、變成提升幼兒教育技能的“玩伴”
教師在和幼兒一起參與科學活動和交流合作時,可以將與幼兒進行互動交流的內(nèi)容視為自己研究思考的課題,根據(jù)交流互動中幼兒的表現(xiàn)與影響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否存在不足與差錯,及時調整下階段的言語形式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幫助自己形成有效的教育行為。這樣,既能與幼兒構建更為融洽的師幼關系,也能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