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標準》在全國的推行,“資源”一詞越來越多地躍入人們的視野,引起教師們的注意。傳統(tǒng)的資源觀認為,教科書、教學掛圖等才是課程教學資源。其實,教師、學生本身也是珍貴的教學資源,他們在交往互動中時時生成著課程資源。一次精彩的即興發(fā)言,一個異于常規(guī)的舉動,甚至一次看似干擾教學的突發(fā)事件,只要我們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為開啟學生成才之門的資源。只要你處處留心,善于把握,成績差、調皮搗蛋的學生也將會變成你最好的教學資源。
一、案例
工作十年以來我一直教的是老教材,總以為新課程改革暫時與我們沒有多大的關系,但不久前的那一課使我徹底改變了這種想法,真正懂得了充分利用課堂資源的重要,知道了教育要發(fā)展就必須進行課改。如我在教蘇教版第五冊Lesson Nine時,根據(jù)教參要求學生理解課文后分組討論并總結在快餐店吃飯與在中國式餐館吃飯有何不同,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下列表格:
學生填完表格后,朗讀生詞,從課堂反應來看,感覺良好,突然一位平時愛搗蛋的學生舉手:“老師,我認為書上寫得不對?”
“Why?”
“我們全家在肯德基吃一頓最少要花50元,每一次都吃不飽。而50元在我們掘港的餐館里能吃到很多東西。所以我覺得書上有錯。”聽完他的話同學們都哈哈大笑,而他嘴巴里還叨咕著:“本來就是唄!”
按照以往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我肯定會說“你說得有道理”,然后解釋一下這篇文章的背景,說明一下作者的觀點。但我想嘗試一下老教材、新教法,于是我便回答:“我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我們要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敢于對教科書提出質疑,我也覺得我們當?shù)氐腒FC is more expensive than the Chinese restaurant here.下面我們同學圍繞這個話題來進行discuss,try to say it in English.”
Student A:“In some western countries,such as Britain,America,Chinese restaurants are more expensive than fast food restaurants.”
Student B:“I agree with her. From the first sentence and'To eat in a fast food restaurant,things are quite the same as ours.'We know the writer is from Britain.Of course,he will say:to eat in fast food restaurants is cheaper than to eat in Chinese restaurants. I'm a Chinese. So I will say to eat in a Chinese restaurant is cheaper and saves time.”
Student C:“Kentucky Fried Chicken is rubbish,I hear每個雞身上全被插著管子,一只雞從孵出來到成品雞的時間是兩個星期,你們知道管子給他們輸?shù)氖鞘裁矗磕蔷褪羌に匕。槭裁船F(xiàn)在的小孩子都比較肥胖呢,就是吃了這些垃圾啊,而且前不久不是說它有蘇丹紅嗎?所有的快餐都是垃圾食品。I think our Chinese food is much better than fast food. So of course it's more expensive than fast food.”
Student D:“如果要比便宜省時,我們中國的包子、饅頭、麻團更出色?!?/p>
Student E:“I will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I want to go to America to sell Chinese food.”
“……”討論在繼續(xù),學生們爭得面紅耳赤,個個都要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一個學生不經(jīng)意一個問題引出了如此熱烈的討論,使同學們積極地開動了腦筋,很好地鉆研了教材,鍛煉了英語口語,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他們的愛國熱情。最后,我畫龍點睛,強調為我們民族的發(fā)展,為自己的美好前途,要學好英語,但必須注意書本上也有一定的說服力。而那位愛搗蛋的學生感到從未有過的自豪,竟然由那堂課變得好學起來,成績進步之快令人驚訝。我慶幸我沒有扼殺他的積極性,而是成功地引導了他應該好好學習。那位同學的一句質疑的話給課堂帶來了生機,而我們能巧妙地把握它,那就是課堂亮點,它是一種珍貴的課程資源,可預設的課堂亮點是精心設計、誘導的結果,教師一定要善加利用。常被忽略的是不可預設的課堂亮點,如上例中學生的質疑。因此,關鍵還是要善于把握。
二、教學反思
1. 尊重學生是資源發(fā)現(xiàn)的基礎
上例中的學生能夠得到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是因為我使用了正確的理念。長期以來,我們總認為“端上桌子的都是好菜”,習慣于分析作品中的成功之處,缺乏批判的眼光。我們呼喚師生民主、平等,而往往忽略了教師與教材、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平等。上例中,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及時予以肯定,在學生中樹立了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榜樣,為利用這一生成資源鋪平了道路。在我們農(nóng)村初中,本來師資隊伍就落后,教學設備跟不上,學生沒有學習英語的良好環(huán)境,我們只有通過尊重學生,抓住他們的心來使他們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 認真?zhèn)湔n是必須,善于把握是關鍵
課堂上有些東西是可以抓住的,因為它是你預料到的,而有些卻是防不勝防。這就要做到:無論是老教材還是新教材,我們都必須吃透它,不但要備好教材的知識點、教材所編寫的背景,更要備好我們的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多問幾個為什么,只要我們準備充分了,才不至于對學生的問題措手不及,才能更好地把握課堂。在上每一堂課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投以最高的熱情,充分發(fā)揮我們的才智,善于把握每一個時機。還有,我們在今后教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思想更新,仔細觀察。在上例中,我若不能更新觀點,我想絕不會上出這么好的效果出來。
3. 將個別人的亮點變?yōu)樗腥说牧咙c
教師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亮點后,常用的處理方式是對該生進行一番鼓勵,然后仍舊按照原有的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活動,這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抓住這個亮點進行放大,讓所有學生都來關注這個亮點,學習這位同學敢于提出疑問的精神,使所有的同學都得到語感的訓練。課堂上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往往是個別的行為,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這種稍縱即逝的生成資源,抓住它、放大它,讓個別的創(chuàng)造變?yōu)槿w的創(chuàng)造,讓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總之,課堂資源無處不在,我們應該正視課堂教學中突發(fā)的每一件事,善加開發(fā)、利用。一位哲人說過:“從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币苍S我們不是天才,但我們卻需要練就天才的眼睛。只要我們善于觀察,處處留心,注意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樹立強烈的資源意識,珍惜課堂生成資源,就一定能用好課堂生成資源,讓它開啟學生成才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