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是一名農(nóng)村中學英語教師,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已經(jīng)十幾年了,我曾對我所在的學校及周邊學校的學生做了一個調查,結果我震驚地發(fā)現(xiàn),在校就讀的學生中50%,有的高達70%的學生聽不懂英語課。在淮師大培訓期間,我也曾和其他地區(qū)的教師交流過,他們所在的學校也存在著相似的問題。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筆者認為七年級初始階段的英語教學沒有把握好,是導致英語的學困生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眾所周知,目前農(nóng)村小學的英語教學的狀況是:在小學的四年級到六年級雖開設了英語課,但其實質是英語在小學階段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進入七年級時大部分同學的英語基礎為零。而進入七年級以后,突然間要掌握那么多的詞匯,好多學生會覺得困難重重。在這一階段如果教師處理不當,很有可能兩三個月后就會有學生因為記不住單詞而跟不上隊,進而成為學困生。
我們來看一看七年級英語教學的大致情況,依據(jù)《課程標準》,我們的課堂教學大多是采用任務型教學方法,教師設計幾個不同的任務(活動)讓學生在做活動的過程中,在不同的語境中接觸、體會并運用這些單詞。這確實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這是因為學生能在做活動的同時使聽說能力得到發(fā)展。幾年來,我們也是這樣做的,但是為什么教學效果會與我們的期望值有這么大的差距呢?為此,我對所任班級的40名學生做了一個調查,具體方法是按照任務型教學方法去設計了幾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設置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猜新單詞的意思,并讓學生跟讀。第二個任務是讓學生在教材的文本中感悟新單詞,然后再進一步理解課文。第三個任務是讓學生用單詞和文本中的句型,同學之間相互對話。第四個任務是針對這些單詞設計一些聽力練習讓學生填出單詞。為了學生課后能及時鞏固,課外作業(yè)時可讓學生抄寫生單詞。四個活動聽、說、讀、寫都有,效果該會很好吧?而事實上卻是事與愿違。40名學生中有12名對單詞掌握得很好,有13名學生對所學單詞知其義,但發(fā)音不準,拼寫錯誤較多,不能靈活運用,剩下的15名學生既不會讀也不會寫。后來我又做了幾次類似的實驗,結果與這種情況基本相同。
出現(xiàn)這種情況并不奇怪,與本文開頭提到的那種情況剛好相符。但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到底是我們教學活動中的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經(jīng)過反復的調查,我終于找到了原因。我們所采用的任務型教學法是需要一定的英語基礎的,而在我們農(nóng)村中學,對相當大的一部分同學來說,我們在呈現(xiàn)完新單詞之后,馬上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不可取的。這是因為在我們教師眼里看似簡單的單詞,對于那些讀音和拼寫規(guī)則還沒有掌握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卻是難度很大,而進入后面活動所必備的條件是:(1)識其形,懂其義;(2)會讀該單詞。如果這兩個條件不具備,后面的活動就成了“空中樓閣”。班上的那12名學生由于接受能力較強,在單詞呈現(xiàn)的過程中具備這兩個條件,后面的幾個活動對其學習單詞有促進作用,能幫助他們較好地掌握所學的單詞。而處在中間狀態(tài)的那13名學生,由于接受能力稍差,對所學習的單詞可能會出現(xiàn)三種情況:(1)能掌握部分單詞的音、形和義,接下來的活動對這部分單詞有鞏固作用,因此這部分單詞能掌握得很好;(2)部分單詞能識其形和義,不能正確地讀,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有關閱讀和寫的活動對其促進作用較顯著,而所設計的聽、說活動對他們的促進作用就比較小。這種情況外觀表現(xiàn)在只會寫不會讀。(3)會讀其單詞,對其義有所了解,卻不會寫,這種情況會導致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涉及到聽、說的對其有促進作用,而有關寫的活動對其收效甚微。這種情況外觀表現(xiàn)在學生只會讀卻不會寫。而剩下的那15名學生就慘了,由于他們的接受能力較差,兩個條件基本上都不具備,接下來的活動對他們來說根本無效果。而七年級初始階段還沒有掌握國際音標,即使課后自學也很困難。這部分同學外觀表現(xiàn)在對所學單詞既不會讀也不會寫。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突出學生主體”,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我們這樣做了,卻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而導致了學生不能體驗參與。那么該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一年來我是這樣做的,那就是在呈現(xiàn)完單詞以后,增加3分鐘~5分鐘的機械練習,即讓學生反復地讀、寫、記這些單詞。教師在這個期間巡視,為讀音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有時干脆把它設計成一個活動,讓學生把它當做一個任務來完成。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學生經(jīng)過這幾分種的機械練習后,對其音、形和義能有大致的了解?;蛘哒f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上述的兩個條件,因而他們能參與體驗后面的幾個活動,并從中得到提高。此外,我們要求學生寫單詞要像寫漢字一樣達到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程度,這需要大量的機械練習。雖然只是幾分鐘的訓練,但有助于學生自動化程度的形成。
或許你會說這有點耽誤時間,為什么不讓學生課前預習或課后反復去記呢!起初我也是這么想的,后來發(fā)現(xiàn)這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效果不好,這是因為學生的讀音規(guī)則還沒有掌握,無論是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難度都比較大,都不可能掌握得很好,只有在課堂上基本掌握后,經(jīng)過課后的及時鞏固才有效果。當然了,這一環(huán)節(ji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學生對拼讀、拼寫規(guī)則的逐漸掌握,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逐步消除。
總之,七年級是學生打好英語基礎的關鍵,詞匯教學從某種意義來說決定著七年級英語教學的成敗。而課堂才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我們要留出必要的時間供學生練習,以便能更好地參加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學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