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教師語言;中學生;羅森塔爾效應
如果把教師和心理效應兩個概念相結合,你頭腦中首先想到的會是什么?當然,每個人的答案多少會不一樣。我頭腦中首先出現(xiàn)的是“羅森塔爾效應”。1968年,羅森塔爾教授帶著一個實驗小組走進一所普通的小學,對校長和教師說明要對學生進行“發(fā)展?jié)摿Α钡臏y驗。她們在6個年級的18個班里隨機地抽取了部分學生,然后把名單給任課教師,并鄭重地告訴他們,名單中的這些學生是學校里最有發(fā)展?jié)撃艿膶W生,并再三囑咐教師在不告訴學生本人的情況下注意長期觀察。8個月后,當他們回到該小學時,驚喜地發(fā)現(xiàn),名單上的學生不但在學習成績上均有明顯進步,而且在興趣、品行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在實驗中,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如教師通過語言向學生傳遞著他們可以表現(xiàn)更好的信念。
一個免費的網絡平臺“知己知彼”網就曾開展了一項“關于教師語言對中學生的影響”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95%的學生都很在意教師對自己說的話,95%的學生在鼓勵式教育和激將式教育中選擇時更樂意接受鼓勵式教育,100%的學生認為任課教師的鼓勵及信任會使自己學習信心倍增。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并非每個教師對學生使用的語言都讓人滿意。
小A,高一理科班男生,平常沒有厭學的情緒表現(xiàn),卻突然對班主任說不想讀書了,班主任介紹小A來輔導室坐坐。在談話過程中,我們一起逐步厘清小A不想讀書的原因。
小A的情況起源于一堂物理課。物理老師出了一道題目,并在黑板上用多種顏色注明了要求。老師請小A起來回答,小A不知道這個題目怎么做,猶豫幾秒后,小A回答:“老師,我看不見你寫的題目?!倍锢砝蠋焻s說:“小A,你坐第二排,還戴著眼鏡,你色盲啊……”小A頓時臉紅了,此時身邊的同學開始議論:“不知道就不知道,還看不見呢……”還有一些同學低聲嘀咕著,小A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他們是在談論自己。小A說當時他心里特別難受,感覺老師和同學都看不起自己,很想回家。小A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很看重自己的面子,又相對內向,不善于與別人溝通自己的想法。物理老師的一句話及同學的議論使得小A的內心激起了波瀾,給小A帶來了消極的心理感受。如果引導不及時,小A的心中多少會留下一些陰影,有可能是輕微的,也有可能是嚴重的。引起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仔細分析的話,很多學生厭學都與教師的語言表達有關。
畢淑敏在《心理咨詢手記》一書中與我們大家分享了很多她在生活中接觸的案例,其中一篇叫《你究竟說了些什么》。在文章中畢淑敏以心理醫(yī)生的洞察力,用恰如其分的語言把當事人的內心描述出來。一位高三學生,因為教師的語言引起了憤怒,與教師發(fā)生沖突,進而產生放棄高考的想法,進入了網絡游戲的世界中。不去上學,每天玩18個小時的網絡游戲,家長極其擔心。這個事件的導火索就是教師的幾句話。
語言缺少了智慧,便如同大地少了陽光,只有智慧的語言,才耐人尋味。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不妨學學這種方式:教師,表揚的話,請你大聲說;批評的話,請你冷靜說;比較的話,請你委婉說;埋怨的話,請你不要說;提醒的話,請你盡早說。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市松陽一中,麗水,323400)
編輯 / 黃才玲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