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彥,馮 晴,田文夫,陳惠蘭
(1.東華大學 圖書館;2.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圖書館,上海 201620)
隨著各高校辦學條件的改善,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也在逐年增加,但現(xiàn)有圖書資料仍然難以滿足教學、科研的需要,同時各校圖書館間重復購置圖書資料的現(xiàn)象也非常嚴重, 造成了有限資源的浪費,因此擁有與遠程獲取并重是最理想的館藏發(fā)展模式[1]。遠程獲取在大學城中可以較方便地通過資源共享來實現(xiàn),而且大學城建立的初衷就是能夠實現(xiàn)各方面的資源共享,其中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共享是大學城資源共享的重要內容之一。如果能在大學城的各個高校之間實現(xiàn)文獻資源共享,開展校際圖書通借通還服務,就能極大地節(jié)省讀者的時間成本,提高高校圖書館館藏流通質量,同時也擴大了單個圖書館的館藏范圍,為圖書館增加大量的隱性館藏。然而目前關于圖書通借通還服務的研究大多限于本館的幾個校區(qū)之間,如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2]、河南工業(yè)大學圖書館[3]等,很少有關于不同學校圖書館之間校際圖書通借通還的研究。不同圖書館在管理體制、管理系統(tǒng)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可以想象,不同館之間圖書通借通還服務開展的難度要遠遠大過本館內部的相關服務。
本文探討如何在松江大學城7所高校圖書館之間構建校際圖書通借通還服務體系。通過對7所大學館藏資源、管理系統(tǒng)、管理體制等多方面的調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際圖書通借通還服務解決方案,為進一步促進大學城資源共享、合理配置采購經費、建立各具特色的館藏體系和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做出貢獻。
上海松江大學城位于上海松江新城區(qū)西北角,占地約8000畝[4],城內匯集了東華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7所部屬和市屬本科院校。松江大學城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大學園區(qū),這不僅體現(xiàn)在校與校之間沒有圍墻,只是用綠化帶或河流來劃分邊界,更體現(xiàn)在大學城內各類資源的共享方面,包括各類體育場館、生活配套設施、各種教學配套等資源的共享,其中圖書文獻資源是這些可共享資源中利用率最高的內容之一。根據2013年4月的調查結果,松江大學城7所高校圖書館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松江大學城7所高校圖書館基本情況
校際圖書通借通還是指讀者可以在任何一所學校查詢他校圖書館的全部館藏信息和借閱信息,并在任何一館外借、歸還、預約館藏所有圖書。其服務形式是采用“一卡通”或其他借閱證,在任意圖書館實現(xiàn)異點借書和還書。
隨著松江大學城基礎建設的逐步完善,購買圖書資源已經成為各高校圖書館的一項最主要支出。然而各校能夠用于圖書購置的經費總是有限的, 能夠購買的圖書資料也總是有限的。為減少重復購置現(xiàn)象,同時避免資源浪費,大學城內各高校憑借自己的優(yōu)勢學科,開展館與館之間的圖書通借通還服務勢在必行。在同一區(qū)域內開展此項服務也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松江大學城7所高校文獻資源收藏豐富,館藏涉及經貿、工程技術、紡織服裝、法學、藝術、外語等多個學科,學科覆蓋面廣且特色鮮明。盡管各校館藏資源的專業(yè)特色不同,但是這其中既有重復專業(yè),又有互補專業(yè),還有交叉專業(yè)。因此,對于學科設置重合的部分,各館可以通過校際圖書通借通還服務相互利用,沒必要重復購置而造成浪費。實際上即便是圖書資料經費充裕的圖書館,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能夠購買的圖書資料也是相對有限的,也不足以滿足所有學科的教學和科研需要,不能做到所有專業(yè)學科的全覆蓋和圖書資料的全收藏。因此在文獻資源建設方面各館完全可以實行分工建設,以資源共享的模式,形成一個開放的高水平的文獻保障聯(lián)合體,起到強大的統(tǒng)轄式輻射作用,為教學和科研服務[5]。由此可見,開展校際圖書通借通還服務的可行性是具備的,必要性也是存在的。
為了促進松江大學城7所高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在大學城建設伊始,就在幾所大學中間的龍城路與龍騰路之間規(guī)劃設立了544.2畝的資源共享區(qū),布置在大學城的中部,呈帶狀形成縱向中軸線[6],7所大學分別處在中軸線的東西兩側,呈長方形分布(見圖1)。各校之間僅靠自行車即可迅速到達,為實現(xiàn)高校間圖書通借通還服務提供了便利,奠定了圖書資源共享的基本條件。
松江大學城各校圖書館在建設初期就始終保持著和諧融洽的合作關系。2008年6月松江大學城7校圖書館館長協(xié)作聯(lián)席會議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圖文信息中心成功舉辦,會議主要探討了圖書館在大學建設中的重要性和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及協(xié)作模式。此后,松江大學城7校圖書館每年定期召開聯(lián)席會議,探討圖書館的未來發(fā)展及合作的可行性。2009年,松江大學城7校就試行校際圖書借閱服務,將校際圖書資源共享服務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然而到目前為止,該項服務只停留在各館僅辦理5張借書證供教師使用的階段,而且只能在該館借還圖書,沒有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校際通借通還服務,但已向開展此項服務邁出了探索性的第一步。
圖1 松江大學城園區(qū)圖
目前松江大學城7所高校分屬教育部和上海市管理,由哪個管理機構開展通借通還服務還很難確定,需要進一步調研。因此必須建立專門的組織機構進行協(xié)調和領導方可有效解決此問題。大學城內的各高校圖書館是一種橫向的關系,各館使用的管理系統(tǒng)不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成立圖書館聯(lián)合體,利用校際互借證實現(xiàn)校際互借,而且這種方式已有成功先例[7]。就松江大學城而言,松江大學城管理委員會就是一個類似的平臺,可以組織各校圖書館成立一個統(tǒng)一規(guī)劃和管理的圖書館協(xié)調機構,在已有的大學城圖書館館長聯(lián)席會議的基礎上,建立組織機構進行協(xié)調和領導,設立管理制度、借閱規(guī)則、服務方式、仲裁糾紛等。其目的是統(tǒng)一工作流程,協(xié)調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使學校之間建立起一種橫向聯(lián)系,同時調動各館參與其中的積極性,確保通借通還服務的順利進行。
目前各館所使用的3種管理系統(tǒng)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建立統(tǒng)一的檢索平臺是實現(xiàn)校際通借通還服務的技術支撐。雖然讀者通過該平臺確定所需圖書所在的館藏地點,既方便快捷,又節(jié)省檢索時間,但統(tǒng)一開發(fā)或購買新的管理系統(tǒng)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要建立新的管理系統(tǒng),首先要整合各館的讀者數據、館藏目錄和圖書流通數據。雖然目前松江大學城7所高校在學生一進校就可使用一卡通進行個人身份認證、消費等金融支付及資源共享行為,但仍有高校尚未開通一卡通的借閱證功能,各館的讀者數據分別存儲在各館相對獨立的數據庫中。因此將各館數據庫中的讀者數據導入新建成的統(tǒng)一的圖書館管理系統(tǒng)中,將為整合讀者數據增加難度。對于各館的館藏目錄和圖書流通數據等,由于各高校圖書館是從本校、本部門的需求出發(fā),沒有規(guī)范、也沒有執(zhí)行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從而造成數據庫的整合受到限制,甚至出現(xiàn)無法整合到同一平臺的問題。
盡管難度不小,但事實上我國首個高校間圖書實現(xiàn)通借通還的大學城區(qū)——浙江濱江高校園區(qū)網絡圖書館已成功運行10年,在技術層面上已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和學習。因此如何將目前松江大學城7所高校所使用的3種管理系統(tǒng)的讀者數據、館藏目錄和圖書流通數據等整合到同一集成平臺上,從而使讀者在任何一個圖書館都能辦理圖書的借、還、續(xù)借、預約借書等手續(xù),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校際圖書通借通還服務,是可以在借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運用更為先進的技術手段得以實現(xiàn)的。而且統(tǒng)一管理系統(tǒng)的優(yōu)點也顯而易見:數據的無縫鏈接,網絡交互的實時性,工作流程統(tǒng)一且易于控制,系統(tǒng)管理與維護更加便利[8]。
松江大學城各校的師生人數和各校圖書館的圖書資源數量均存在很大差異。資源多的圖書館擔心自己的資源被過度利用,資源少的圖書館則擔心自己“人微言輕”。因此各館是否會愿意以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則與其他館建立合作關系,簽訂館際通借通還協(xié)議,甚至注冊成為授權用戶,使得各館在思想上做到人、財、物的高度統(tǒng)一管理,還需要各館之間進一步溝通與協(xié)調。相信通過溝通,轉變傳統(tǒng)的辦館理念和文獻自我保障思想,增強圖書資源共享意識,消除各館間的隔閡應該不難。
實現(xiàn)校際通借通還服務后,讀者可以在任意一館歸還所借圖書,如何解決異館歸還的圖書送回原館的難題就凸顯出來。所幸的是松江大學城各館相距較近,使異館還書造成的流通事務中產生的困難較易解決??梢杂蓞f(xié)調機構每天派交通車收集再分發(fā)到借出館辦理還回手續(xù),也可以由各館成立專門的圖書流通隊伍,定期將各圖書館的圖書收集并歸回原館。例如東華大學圖書館成立的由勤工儉學學生組成的“小蜜蜂服務隊”,就是這樣一支承擔這項工作的隊伍。這支由學生自主管理的隊伍,定期前往其他各館收集東華大學圖書館的圖書,并將其帶回。采用學生勤工儉學的辦法,既為學生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又幫助圖書館解決了問題,達到通還的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筆者認為可以從管理、技術、實現(xiàn)三個層面著手,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際圖書通借通還服務解決方案(見圖2)。管理層需要摒棄陳舊的“以書為本、重藏輕用”的觀念,樹立全局觀念,認識資源共享的必要性,從而支持成立專門管理機構,推動校際合作的順利進行,推行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技術層需要解決開發(fā)統(tǒng)一管理平臺的技術問題,最終實現(xiàn)數據的兼容、整合,從而為順利開展校際圖書通借通還服務奠定基礎;實現(xiàn)層需解決讀者事務和流通事務所涉及的各環(huán)節(jié)問題,其中讀者事務中讀者借書證的注冊、掛失、注銷及超期罰款等,流通事務中異館還書再歸還原館等一系列流程,都要有規(guī)章制度,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此時,專門的管理機構應當充分發(fā)揮作用,組織和協(xié)調各校開展好圖書通借通還服務。
圖2 校際圖書通借通還服務解決方案
大學城內各高校間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是近幾年大學城建設的熱點問題之一。在大學城內高校間實現(xiàn)圖書通借通還服務已有成功經驗的情況下, 早日實現(xiàn)松江大學城各高校館圖書資源的共享已經成為大學城師生熱切期盼的服務項目之一。校際圖書通借通還服務的實現(xiàn), 不僅能最大限度地提供和開發(fā)利用館藏資源, 使用戶在任意一館方便地使用各館的館藏資源, 同時也能緩解越來越強的讀者需求與文獻資源儲藏力相對降低的矛盾, 大大減輕各館的采購壓力, 優(yōu)化資源配置, 提高館藏利用效率和服務質量水平, 可謂一舉多得[9]。
參考文獻:
[1] 董靈燕.廣州大學城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探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 2006 (2): 11-13.
[2] 陳方寧,陳欣慧.利用匯文Libsys 3.5系統(tǒng)實現(xiàn)高校圖書館通借通還服務的探討[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1,23(2): 194-196.
[3] 蘇超. 對高校多校區(qū)圖書館通借通還運行情況的研究及前景展望[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3):72-75.
[4] 百度百科.松江大學城[EB/OL].[2013-04-28].http://baike.baidu.com/view/134734.htm.
[5] 靳隨玲. 大學城圖書館資源共知共建共享研究:以長安大學城為例[J].當代圖書館,2007(3): 61-64.
[6] 王成超. 我國大學城的空間模式與區(qū)域聯(lián)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7] 歐陽睿,劉敏榕. 福州大學城圖書館校際互借和資源共享探究[J].情報探索,2011(4):57-59.
[8] 鄧堯偉.廣州大學城圖書館通借通還模式探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9,53(9):86-89.
[9] 宓永迪. 館際圖書通借通還的實現(xiàn)[J].圖書館雜志,2004,23(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