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紅英,李煥喜,陳麗君
(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yī)院,廣東江門 529031)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領域中至今未解決的疑難疾病之一[1],若治療不及時,致殘率高,因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非常重要。隨著對該病認識的不斷深入,在治療上也出現(xiàn)了很多改進和發(fā)展,髓芯減壓、骨瓣移植等多種保髖手術療法治療該病已取得了良好的療效[2]。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骨傷科二區(qū)對64例ONFH患者應用保髖手術治療,患者術后恢復理想,現(xiàn)將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4例(68髖),男46例(48髖),女18例(20髖);年齡43.2~79歲,平均年齡(55.3±5.3)歲;根據(jù)國際骨循環(huán)研究學會(ARCO)分期[3],ⅠA 期15髖,ⅠB期23髖,ⅠC期9髖,ⅡA期7髖,ⅡB期6髖,ⅡC期4髖,Ⅲ期4髖;按病因?qū)W分類:激素性17例(20髖),酒精性23例(23髖),特發(fā)性24例(25髖);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患側髖、膝關節(jié)疼痛、麻木感伴關節(jié)活動受限或跛行,患者均接受過保守治療,但病情未緩解并繼續(xù)惡化。
1.2 保髖手術治療方法 對ARCOⅠ期、Ⅱ期壞死范圍小于1/3的患者,用多孔鉭棒植入加游離髂骨植骨術,其余患者接受小直徑多孔道經(jīng)皮鉆孔減壓引流術。
1.3 療效評價指標
1.3.1 Harris功能評分[4]目前國內(nèi)外常用的髖部評分標準,包括疼痛、活動功能、下肢畸形以及活動范圍四部分,90~100分為優(yōu),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70分為差。
1.3.2 VAS評分[5]白紙上劃1條線,線長約10cm,從0到10劃十等分,0為不痛,10為劇烈疼痛,讓患者根據(jù)自我感覺在橫線上做一標記,根據(jù)標記用刻度尺測量其長度,該長度即表示疼痛的程度。
1.4 結果 所有患者切口獲得一期臨床愈合,平均住院時間(13.5±2.8)d;術后對患者進行12個月隨訪,患者無股骨頸骨折、感染、血管和神經(jīng)損傷、深靜脈栓塞等并發(fā)癥,髖關節(jié)Hariss功能評分和VAS評分結果見表1;術后12月,優(yōu)51例,良10例,可2例,差l例。
表1 64例患者各隨訪階段髖關節(jié)Hariss功能評分和VAS評分(±s,分)
表1 64例患者各隨訪階段髖關節(jié)Hariss功能評分和VAS評分(±s,分)
項 目 術前 術后1月 術后3月 術后6月 術后12月5 91.23±3.43 VAS評 分 7.80±1.10 3.80±1.10 3.40±1.20 2.40±1.20 1.2 Hariss評分 53.15±3.41 86.30±4.71 91.63±3.22 91.89±3.4 0±1.20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髖部疼痛且有功能障礙,生活質(zhì)量下降,迫切想通過手術恢復患肢功能,解除病痛,但由于對手術知識的匱乏,因此憂心忡忡,情緒緊張。護理人員對患者作好心理疏導,講解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消除患者的疑問和顧慮,從情感上支持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安全平靜地接受手術治療。
2.1.2 術前適應性鍛煉 為讓患者適應術后的康復訓練,術前指導患者進行適應性功能鍛煉,如膝關節(jié)屈伸練習、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踝關節(jié)背伸及拓屈練習、扶拐上下樓梯等。
2.2 術后護理
2.2.1 制動和固定 術后安置患者仰臥位,持續(xù)皮膚牽引,重量1~2kg,維持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患肢用軟枕抬高15~30°,使膝關節(jié)略屈曲以減輕切口疼痛和解除因肌肉痙攣對股骨頭的擠壓,防止股骨頭塌陷和軟骨受損[6],兩腿之間放梯形軟枕,防止患肢外旋、內(nèi)收[7];為保證牽引效果,囑患者不自行增加牽引重量。
2.2.2 病情觀察 患者在術后1~6h病情變化較大,因此,術后連續(xù)動態(tài)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手術部位滲血情況,注意引流液的色及量,并觀察有無脈搏細速、唇色蒼白、寒顫、肢體濕冷、煩躁不安、精神緊張等休克早期癥狀。本組8例在術后0.5~2h出現(xiàn)低血容量性休克前兆,經(jīng)補液、輸血等對癥治療后好轉。
2.2.3 切口疼痛護理 麻醉作用消失后,切口會出現(xiàn)疼痛。切口疼痛和不適有很多因素引起,如咳嗽、嘔吐、活動以及敷料過緊、牽引不當?shù)龋M量避免并加以控制;術后24h內(nèi)冰袋冷敷術區(qū),以減輕術后疼痛、減少出血和周圍軟組織的水腫;術后1d開始進行紅外線照射,2次/d;患者疼痛時用VAS法評價,輕度疼痛給予心理安慰,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轉移注意力,重度疼痛時用止痛藥。本組7例出現(xiàn)劇烈疼痛,VAS評分(6.8±1.2)分,按醫(yī)囑予曲馬多2ml或帕瑞昔布40mg肌內(nèi)注射,疼痛緩解。
2.2.4 并發(fā)癥的預防
2.2.4.1 壓瘡 為預防患者長期臥床、牽引制動導致骶尾部、足跟、內(nèi)外踝等處發(fā)生壓瘡,術后每2~3h協(xié)助患者翻身,翻身時專人固定患髖注意避免過度屈曲內(nèi)收[8],定時檢查足跟、內(nèi)外踝等處皮膚,并做好記錄和交接班。本組患者均未發(fā)生壓瘡。
2.2.4.2 下肢深靜脈血栓 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在骨科大手術常見,發(fā)生率40%~70%。一旦發(fā)生下肢DVT,早期出現(xiàn)肢體腫脹、疼痛、功能障礙,晚期則遺留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和DVT后遺癥。預防下肢DVT的發(fā)生,是護理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術后密切觀察下肢皮膚感覺、色澤及肢端動脈搏動情況,注意有無水腫及下肢脹痛感,適當抬高下肢,以利靜脈回流;麻醉消失后,鼓勵患者作股四頭肌收縮,術后1d開始用氣壓泵治療,2次/d。本組患者均無下肢DVT形成。
2.2.4.3 腹脹及便秘 術前禁食、禁水,手術過程中刺激腹膜引起神經(jīng)反射性反應,手術麻醉后胃腸功能受到抑制,都是術后腹脹、便秘的原因。術后為了防止腹脹、便秘,鼓勵患者進食易消化的食物,同時按摩腹部,有腹脹者灌腸或肛門排氣,以促進胃腸蠕動。本組未發(fā)生腹脹、便秘。
2.2.5 康復訓練
2.2.5.1 術后早期(術后3d內(nèi))早期鍛煉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huán),以利消腫,促進切口愈合,防止關節(jié)黏連。術后6h開始,進行患肢股四頭肌靜力等長舒縮運動,每次持續(xù)3~10下,每日2~3次,護士檢查患者股四頭肌舒縮方法是否正確,即把手放在膝關節(jié)上方感覺到髕骨向上方移動、肌肉繃緊為正確。術后第1天開始,指導患者行踝關節(jié)跖屈、背伸活動,每組20次,10~20組/d;術后第3天開始,借助CPM機進行髖、膝關節(jié)被動鍛煉,即將患肢平放于CPM機上,起始角度為0,或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小角度,逐日增加角度,每次鍛煉30min,至術后1周左右,髖關節(jié)活動范圍30~85°,可停用CPM,以主動運動為主。
2.2.5.2 術后中期(術后3d~3周)患肢腫脹逐漸消退,疼痛減輕,可加大運動量。進行直腿抬高練習,使患肢直腿外展,患肢抬起后維持5~10s,然后復原,重復10~20下,4~6次/d。手術7d后,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進行坐位練習,把患肢移近床邊,靠近床沿放下后端坐,雙手后撐,髖關節(jié)屈曲<80°,4~6次/d,每次30min。
2.2.5.3 術后晚期(手術3周后)手術切口及周圍組織已愈合,可加強患肢外展、外旋和內(nèi)收功能鍛煉。術后3周不負重扶雙拐下地練習行走,術后6個月可部分負重行走。
2.3 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詳細記錄髖關節(jié)疼痛程度、疼痛性質(zhì)及疼痛時間,定期復查;繼續(xù)進行康復鍛煉;繼續(xù)使用拐杖和助行器,在X線檢查顯示股骨頭骨密度均勻、骨小梁恢復后即可棄拐行走,時間在術后6月~2年不等;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半年內(nèi)宜臥床或使用輪椅,患肢不負重,禁止使用拐杖下地;戒煙酒;勿濫用激素;減輕體重,避免肥胖;注意安全,防止髖部骨折。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采用保髖手術治療,并發(fā)癥少,療效較好。術前做好心理護理和適應性鍛煉;術后護理重點為做好制動和固定,加強病情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低血容量休克,重視切口疼痛護理,加強壓瘡、下肢DVT、腹脹、便秘的預防護理,并做好康復鍛煉指導,同時重視出院指導,以促進患者康復。
[1]Ecker MI,Lotke PA.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J].J Am Acad Onhop Surg,1994,2(3):173.
[2]陳述祥,董銳.成人股骨頭壞死的評估與治療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18):1529-1531.
[3]Mont MA,Hungerford DS.Current concepts review:nontraumatic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J Bone Joint Surg,1995,77(3):459-474.
[4]Harris WH.Traumatic arth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1969,51A:737-755.
[5]Petersilge WJ,DLima DD,Lker RH,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100consecutive Harris-Galante porous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4-to 8-yeas follow-up study[J].J Arthroplasty,1997,12(2):185-193.
[6]洪華,劉金鳳,楊瑞貞.顯微外科手術治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1):67.
[7]賽小珍.骨傷科護理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01.
[8]胡春樂,陳康樂,丁麗敏,等.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家庭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J].護理與康復,2008,7(5):38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