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學管理不宜學術與行政二分

2013-10-08 00:52:54楊克瑞謝作詩
重慶高教研究 2013年1期
關鍵詞:治校民主權力

楊克瑞,謝作詩

(沈陽師范大學 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遼寧 沈陽 110034)

大學管理中學術權力的觀念日漸深入人心,但與此同時,由于對學術權力理解上的分歧,大學管理中反而形成了學術與行政之間的分化管理局面,割裂了高校工作應有的完整性。將學術權力獨立于行政權力的二分模式,不僅沒有提升學術權力的應有地位,反而激化了二者矛盾,這也是中國大學對學術權力多年呼吁而效果不佳的根源所在。這一權力關系不清,直接影響了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正如阿什比(Eric Ashby)所言:“大學的興旺與否取決于其內部由誰控制。”[1]

一、學術權力狹義誤區(qū)

作為大學所特有的一種權力現象,學術權力體現了這種學術組織的權力及其分配關系。伯頓·克拉克的經典研究將其劃分為三大組成部分,分別是學科權力、院校權力和系統權力[2]。他的這一觀點也體現在他所參與另一部有關學術權力的經典著作——《學術權力》之中[3]。更有意思的是,這部學術權力的經典之作,通篇并沒有我們所期望的學術權力的概念性定義,只是對于學術權力的不同表現展開了分析和討論。這也就是說,學術權力就是關于大學這個學術組織的所有權力。這也是不言而喻的,其上至國家對于學術組織的權力,下到基層的學科組織權力。

然而,這種對于學術組織不言而喻的學術權力,對于中國人來說倒是有些陌生的。這是因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其本身就是脫胎于封建舊教育的官學體制,行政體系鮮明。民國初期蔡元培等人的改革,雖然一度掀起了教授治校的輝煌,但那也僅僅是曇花一現。就在蔣夢麟出任北大校長之后,他就頒布了“校長治校,教授治學,學生讀書三原則,此制(教授治?!P者注)終結”了[4]。此后由于各種各樣的政治運動,教授治校在中國不復存在,學術權力似乎也無從談起。

隨著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中國高等教育也迎來了發(fā)展的春天。1978年新修訂的《高校六十條》確立了“黨委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取消了傳統的校務委員會,設立學術委員會,權力性的學術組織再次登上了中國高等教育的舞臺,學術權力成為中國人需要再次正視的課題。然而,基于中國高等教育的國情,中國大學的學術委員會與西方大學學術評議會并不能相提并論。我們所談論的學術權力,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學術事務權力,這在內涵上與國外的情況也不可同日而語。國內較早系統研究學術權力問題的張德祥教授也看出了這種國際差異,認為“學術權力在國外有關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涵蓋面是比較寬泛的”,但基于中國的國情,他只好“從學理上和實踐上看,簡單地說學術人員所擁有或控制的權力”[5]。經過如此的狹義化界定,學術權力的內涵似乎明確了,其現實的權力邊界同時也就被框定了。

無論是實踐上的需要,還是認識上的誤差,學術權力在中國有意無意地被狹義地解釋,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明顯地處于不對等地位。例如,中國大學也普遍設立了學術委員會之類的學術權力組織,但是,由于人們往往更多地依據字面意思而做“表面文章”,學術委員會的職能僅僅限定于學術權力,而對這種學術權力的理解本身也是狹義的,即直接關于學術問題的權力[6]。在這種極端被動局面下再試圖爭取所謂的學術權力,在起點上已經注定要以失敗告終。針對這種情況,一些學者也在呼吁:“學術權力應作廣義的理解,是指學術事務管理的權力,不僅僅是教師和科研人員等學術人員所擁有和控制的權力?!保?]

從國際上大學內部管理體制的比較中,我們發(fā)現,其學術權力就是基于整個學術組織(即大學)的權力,其代表學術權力的學術評議會之類的組織、職能都是著眼于整個大學的重要事務,而沒有為學術畫地為牢。學術權力最為顯著的當屬意大利,所謂“教授是意大利的貴族,意大利是教授們的天下”[8]。英國劍橋大學的大學評議會,是大學的教育、研究的最高管理機關,其權力也是非常廣泛的?!案鶕W則,它受理事會權限的制約,有為促進大學的教育、研究不斷地發(fā)展而采取各種政策和行為的權力,掌握有錄用和解聘職員的權限,決定學費的金額及設置各種委員會的權限?!保?]德國《大學綱領法》規(guī)定了大學事務為“大學自治事務”與“國家委辦事務”,德國大學為“公法人”,對自治事務享有自治行政權,其范圍包括立法自主權、人事自主權、組織自主權、財政自主權及計劃自主權等,“國家委辦事務”為接受國家委托所執(zhí)行的國家事務。《大學綱領法》第58條規(guī)定,“自治事項”與“國家事項”均由大學內“單一行政組織”來完成[10]。這種規(guī)定與能夠體現其學術權力的評議會職能的規(guī)定,也是相一致的,“評議會作為全校的決議機關,掌握有大學管理的實質性權限……有對校級機關,研究、教育方面的常設單位(系,專業(yè)等)以及其他方面的有關大學事務與議事上決議的職權?!保?1]

據考證,“在西方學者的著作里,也出現過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概念,但是他們并不是作為對稱概念使用的。西方學者用二分法(Dichotomy)分析學術權力時,說明的是大學里教授(教師)權力(Faculty Power)與行政人員權力(Administrative Power)的對立與矛盾,而不是簡單地以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對立相稱?!保?2]

二、學術分權與權力分立

關于學術權力的認識,不僅在內涵上有誤,而且在具體行使機制上,也存有很大的誤解。這種誤解,突出地表現為將學術與行政二分?,F代政治學中分權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但在具體的分權模式上,卻有著分工與分立的極大不同。誤將分權視為分工,這是一種較為膚淺的分權認識,不但不能實現真正的分權,可能適得其反。

以三權分立為代表的分權理論,構成了現代政治學的基石。其深刻意義絕非權力的簡單分工,而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權力制衡機制[13]。這是因為,權力分工僅僅屬于普通的管理行為,其實質就是一種工作的分工,如中國傳統的三省六部制等等,這種權力分工也絕非分權機制。僅僅是分工式的分權,彼此各司其職,其結果只能是分別專權,甚至通過權力交換而走向權力的合謀,形成了所謂的官官相護,相互包庇,根本無法形成權力的制約關系。

追根溯源,三權分立的思想最早由英國早期啟蒙家洛克(John Locke)提出,由議會和君主分別掌握立法、行政、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力,以在維護君主政體的前提下反過來限制君主權力,從而避免專制政體,為社會民主開道。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Baron de Montesquieu)進一步將分權機制詮釋為行政、司法、立法的三權分立,為現代民主政治作出了科學探索,并在美國的建立歷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實踐。三權分立的核心就在于:行政者不決策,立法者不行政,二者相互制約,權力相互制衡,只有雙方都認可的政策,才可能被立法批準而執(zhí)行,從而杜絕個人專制而最大程度地實現社會民主。而司法權的意義就在于對立法與行政權力的監(jiān)督與裁判,從而保證了上述權力的正常運轉。

大學的管理,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社會治理的縮影,其治理機制同樣必須走向分權,而非工作分工的權力制衡模式,這應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核心或基石??梢哉f,大學權力的設計不民主,中國大學的自主權就永遠無法真正實現。這是因為,雖然中國大學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呼吁下放大學自主權的問題(即1979年12月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復旦大學原校長蘇步青、華東師范大學原校長劉佛年等呼吁給高等學校一點自主權的相關文章),但呼吁的結果就是中國高等教育走進了權力的“怪圈”,所謂“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究其根源,就在于權力機制的不當。正如英國人阿克頓(Lord Acton)的一句經典名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All 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因此,真正下放高校自主權的前提就是:實現大學民主,建立現代大學制度。

縱觀西方大學管理體制,基本上也都走出了個人專權的怪圈,普遍建立了民主決策機制。歐洲大學普遍形成了大學評議會(Academic Council)決策的管理體制,校長只是政策執(zhí)行的負責人,不可能專斷行事。如同國際政治體制有總統制、議會內閣制、委員會制、半總統制及其它中間類型等,中國高等教育內部管理體制也應在中國的具體國情下,走出一條民主管理的道路,這就是在尊重黨委會領導的前提下,確立大學評議會的立法職權,與校長行政工作形成一種權力的民主制衡。

三、學術權力權在立法

將學術權力視為一種權力關系,關鍵在于理解這種權力何在。傳統上人們總是將權力視為發(fā)號施令式的直接領導權,這種思維同時也將教授治校機械地理解為教授走向領導層直接參加大學的管理。應該說,這種簡單化的認識,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更是有害的。

把權力視為直接的領導,將教授治校視為教授作校領導,這是比較具有“中國特色”的認識,也是最需要加以警惕防范的觀念。的確,由于中國大學領導主要是由組織部門任命的,時常會出現一些專業(yè)化的行政干部走進大學領導的崗位,給人以外行領導的色彩。在此背景下,有些人更鐘情于教授治校思想,試圖以此來抵制大學領導的組織任命模式。

應該看到,隨著近年來我黨對教育規(guī)律認識的加深,這種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中國現行大學領導,也基本上都具備大學教授的資質。然而,即便大學領導全部具有教授身份,管理體制依然故我,行政體制依然如故,這與理想中的教授治校,仍然大相徑庭。究其原因,就在于教授校長并不等于教授治校,也不等于學術權力,教授校長所行使的,依然是一種基于行政的權力。因此,學術權力的本質,不在于權力層次,而在于權力機制。這也如同臺灣學者李遠哲的認識:“教授治校的理念沒有錯,錯的是執(zhí)行過程有偏差”“教授治校絕不是制造教授與校長的對立”[14]。

大學活動的本質決定了學術權力的廣泛民主基礎。從這種意義上,我們認為學術權力能夠成為大學最為核心的權力,其實質就是確立學術權力的立法性質,即學術權力可具體體現為學者為大學立法的權力。政治學上對于權力的理解也是多樣的,但是在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最高權力機關為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之所以擁有最高的權力,并不是它本身在行使權力,而是它是權力的制定機關,為權力立法。正是這種具有廣泛代表性質的立法權,才賦予了行政活動的合法性。因而,就性質而言,立法權為最高的權力形式。

民主的實質,就在于決策過程的平等立法權,而不能泛化為簡單的參與政策活動。事實上,正是因為我國大學民主機制的不完善,雖然建立有多種多樣的民主形式,無論是教職工代表大會,還是教授委員會,它們都沒有真正發(fā)揮出民主的決策功能。究其原因,絕非是這些大學教授們的“素質”差,而是民主的表達方式不夠科學合理。若決策民主的方式僅僅是所謂的政策咨詢之類的征求意見,事實上這些所謂民主意見是否被采納卻是沒有任何約束力的,這就會經常出現中國式的民主誤區(qū):政策出臺前的確做了大量的征求意見工作,但結果又如何呢?在一些政策制定者眼中,你有你的意見,我有我的主意。更有甚者,征求意見并非是為了虛心聽取,反而成為了“引蛇出洞”的一種政治策略,便于收集“民意”而用于事后的政策解釋?;谡咧贫ㄕ叩膹姶笮姓嗔?,政策的結果依然是專制的結果。

從比較的視野中也可以看出,在學術權力實體化的歐洲大學,校長工作自然就變得輕松。這是因為,他們無需再為復雜的管理決策而傷透腦筋,只需根據學術評議會通過的大學政策照章辦事即可,工作反而有理有據。德國的大學校長就是這樣的,“傳統上,校長是由一個德高望重的學者擔任,選其任校長的目的與其說是出于他的行政事務能力,莫如說是想以他來象征大學的崇高學術地位”。范德格拉夫說到這里緊接著又加了一句意味深長的點評:“這種管理結構,即所謂的校長政體,是成熟的高等學校的一個鮮明特點。”[15]

大學評議會行使立法職能、黨委會決策把舵、校長等行政人員執(zhí)行,這樣的權力分立模式,充分體現了政治學上的權力制衡思想,又避免了權力簡單分工的弊端,實現了學術與行政工作的有機結合。其關系可圖示如下:

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于大學學術權力的積極研究與呼吁,有其特定的現實意義,初步改變了大學管理者對于學術權力漠視的局面。但是,學術權力的真正實現,是一個從觀念到實踐逐漸探索的過程,放開理論上狹義化的枷鎖,恢復學術權力的本來面目,這也正是推動未來學術權力在中國有效實施發(fā)展的基本方向。我們應該看到,學術權力的基本規(guī)則就在于民主決策,其運行機制在于為大學立法。

[1] 伯頓·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M].王承緒,譯.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121.

[2] 伯頓·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M].王承緒,譯.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124-135.

[3] 約翰·范德格拉夫.學術權力——七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比較[M].王承緒,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86-195.

[4] 蘇云峰.從清華學堂到清華大學[M].北京:三聯書店,2001:77.

[5] 張德祥.高等學校的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1.

[6] 楊克瑞.中國高校的權力結構與監(jiān)督模式[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2):84-87.

[7] 胡四能.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并非對稱的概念——對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二分法的質疑[J].大學教育科學,2007(1):46-49.

[8] 約翰·范德格拉夫.學術權力——七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比較[M].王承緒,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4.

[9] 張寶泉.高等學校管理比較[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277.

[10] 董保誠.教育法與學術自由[M].臺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148.

[11] 張寶泉.高等學校管理比較[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296.

[12] 胡四能.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并非對稱的概念——對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二分法的質疑[J].大學教育科學,2007(1):46-49.

[13] 楊克瑞.政治權力:高校管理研究的真空[J].現代教育管理,2010(5):46-49.

[14] 張銀富.校園民主與教授治校[M].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9:52-53.

[15] 約翰·范德格拉夫.學術權力——七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比較[M].王承緒,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4.

猜你喜歡
治校民主權力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不如叫《權力的兒戲》
電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淺論“教授治?!奔捌湎嚓P問題
消費導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2
我的“二八”治校策略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對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認識
權力的網絡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
好民主 壞民主
學習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
與權力走得太近,終走向不歸路
清風(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喚醒沉睡的權力
浙江人大(2014年8期)2014-03-20 16:21:10
台东县| 苏尼特左旗| 新干县| 桓台县| 永定县| 连南| 永州市| 乌海市| 吉木萨尔县| 黔西县| 五河县| 民权县| 永顺县| 安顺市| 黄骅市| 佳木斯市| 龙海市| 怀远县| 邹城市| 郸城县| 广宁县| 凤台县| 五河县| 河曲县| 东乡| 石屏县| 屏山县| 登封市| 江西省| 玉环县| 伊吾县| 湘潭县| 新乐市| 永福县| 泰州市| 马山县| 平顺县| 江油市| 施秉县| 玛曲县| 松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