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楨,劉萍,陳菁瑛
(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 農(nóng)業(yè)生物資源研究所,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 藥用植物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澤瀉種子帶菌檢測和藥劑消毒處理效果研究△
黃穎楨,劉萍,陳菁瑛*
(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 農(nóng)業(yè)生物資源研究所,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 藥用植物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目的:研究不同產(chǎn)地澤瀉種子的健康度,比較不同殺菌劑對澤瀉種子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離體平皿法對澤瀉種子表面和內(nèi)部進行帶菌檢測;通過平皿培養(yǎng)法觀察藥劑拌種的消毒效果。結(jié)果與結(jié)論:澤瀉種子表面的孢子負荷量為0.3%~3.0%,兩產(chǎn)地之間無明顯的區(qū)別;種子內(nèi)部帶菌率為1%~60%,兩產(chǎn)地之間差異顯著;種子內(nèi)外部攜帶的真菌主要為曲霉屬(Aspergillusspp.)、青霉屬(Penicilliusspp.)、木霉屬(Trichodermaspp.),三種真菌分離頻率總和超過90%;苯醚甲環(huán)唑、百菌清、多菌靈對澤瀉帶菌種子都有一定的消毒效果,達到50%以上。
澤瀉種子;健康檢測;藥劑消毒
澤瀉(AlismaorientaleSam.J uzep)為澤瀉科澤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塊莖可以入藥,是福建省地道藥材之一[1,2]。生產(chǎn)上主要采用種子繁殖方法,但是澤瀉種子發(fā)芽率不高,出苗不齊。由于種子在生長和生產(chǎn)過程均有可能遭受病源真菌侵入,并且影響到種子的發(fā)芽率和芽勢。因此本試驗參考種子健康檢測方法[3-9]對澤瀉種子攜帶真菌情況及殺菌劑的消毒效果進行初步研究,為澤瀉種子的質(zhì)量控制提供依據(jù)。
1.1 試驗材料
福建產(chǎn)和江西產(chǎn)澤瀉種子,4 ℃保存于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中心。
1.2 供試殺菌劑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37%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粉劑、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3 研究方法
1.3.1 種子外部帶菌檢測 隨機選取每個品種種子各100粒,放入250 mL三角瓶中,加入50 mL無菌水后充分振蕩收集懸浮液,以2 000 r/min的轉(zhuǎn)速離心10 min后,倒去上清液,加入3 mL無菌水懸浮,從中吸取100 μL懸浮液加入到直徑為9 cm的PDA平板中涂勻,相同操作條件下設無菌水空白對照,每個處理3次重復。放入25~28 ℃恒溫箱中培養(yǎng)5 d 后觀察菌落生長情況。記錄菌落數(shù),并且計算種子孢子負荷量。菌種經(jīng)過純化鑒定后,記錄種子表面攜帶的真菌種類并且計算分離頻率。
1.3.2 種子內(nèi)部帶菌檢測 將每個品種的種子在5% NaClO溶液中浸泡5 min,用無菌水沖洗3遍,每個處理4次重復。在25~28 ℃恒溫箱中培養(yǎng)5 d后觀察真菌生長情況,并且計算種子內(nèi)部帶菌率。
1.3.3 真菌鑒定 將滅菌蓋玻片斜插入PDA瓊脂中,接入已經(jīng)純化的菌種,經(jīng)過培養(yǎng)后,取出已經(jīng)分布生長有真菌菌絲的蓋玻片,鏡檢觀察真菌的形態(tài)特征,依據(jù)《真菌鑒定手冊》進行形態(tài)鑒定[7,8]。
1.4 不同藥劑對帶菌種子的抑菌效果檢測
將不同來源的澤瀉種子分別用以下藥劑的安全有效劑量浸泡8 h: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稀釋1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稀釋1 000倍、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稀釋1 000倍、37%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粉劑稀釋為74 mg·kg-1的濃度、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稀釋1 000倍,以未經(jīng)過任何藥劑處理的種子作為對照。將各處理的種子均勻地擺放在直徑為9 cm的PDA平板上,每皿20粒,3個重復,放入25~28 ℃恒溫箱中培養(yǎng)5 d后觀察各種種子的帶菌情況和藥劑處理效果。
2.1 澤瀉種子帶菌檢查
澤瀉種子帶菌檢查結(jié)果(表1和表2)表明,福建產(chǎn)地的澤瀉種子外部真菌孢子負荷量為0.3%~2.7%,江西產(chǎn)地的澤瀉種子外部真菌孢子負荷量為0.3%~3.0%,兩產(chǎn)地之間無明顯的區(qū)別,但是檢測結(jié)果卻顯示了澤瀉種子批次間較大的差異。福建產(chǎn)地的澤瀉種子內(nèi)部帶菌率為1%~7%,而江西產(chǎn)地的為34%~60%,兩產(chǎn)地間差異顯著。
表1 兩產(chǎn)地的澤瀉種子外部孢子負荷量
*P值>0.05,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
表2 兩產(chǎn)地的澤瀉種子內(nèi)部帶菌率
*P值<0.01,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意義
2.2 澤瀉種子攜帶真菌分離頻率
對澤瀉種子攜帶的真菌種類進行了分離鑒定,結(jié)果(表3)發(fā)現(xiàn)不同產(chǎn)地的澤瀉種子所攜帶的真菌種類主要為曲霉屬(Aspergillusspp.)、青霉屬(Penicilliusspp.)、木霉屬(Trichodermaspp.),三種真菌分離頻率總和超過90%。
2.3 不同藥劑對帶菌種子的抑菌效果
結(jié)果表明(表4),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7%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粉劑、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這幾種藥劑對帶菌種子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苯醚甲環(huán)唑的處理效果最好,其次是百菌清與多菌靈。但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這兩種藥劑對帶菌澤瀉種子無抑菌效果。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表明,各種藥劑對澤瀉種子的抑菌效果差異顯著。
表3 澤瀉種子攜帶真菌分離頻率
*P值>0.05,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值<0.01,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意義
表4 不同藥劑處理的澤瀉種子消毒效果檢測結(jié)果
*P值<0.01,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意義
福建和江西兩產(chǎn)地的澤瀉種子在外部孢子負荷量上無明顯區(qū)別,而在內(nèi)部帶菌率上江西產(chǎn)地要顯著高于福建產(chǎn)地,兩產(chǎn)地的真菌攜帶種類90%以上為青霉屬、曲霉屬和木霉屬。
種子外部帶菌與加工貯存環(huán)境相關性較大,所以對澤瀉種子的加工過程和貯存環(huán)境進行嚴格消毒管理是保證澤瀉種子健康度的必要措施之一。福建和江西兩產(chǎn)地的澤瀉種子內(nèi)部帶菌率差異顯著,說明澤瀉種子內(nèi)部帶菌率與品種和產(chǎn)地相關性較大。澤瀉的主要病害為白斑病,病源菌為柱隔孢屬澤瀉柱隔孢(RamulariaalismatisFautr.),本研究并未分離鑒定到;而青霉、曲霉和木霉均是常見的種子攜帶真菌,三個屬內(nèi)均有寄生和腐生真菌種類,并且均有可能對植物病原菌產(chǎn)生拮抗作用。所以對澤瀉種子攜帶真菌進行深入鑒定研究是保證澤瀉種子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基礎。
采用5種藥劑對澤瀉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其中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7%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粉劑、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這三種藥劑對澤瀉帶菌種子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對福建產(chǎn)澤瀉種子的消毒效果最高達到100%,對江西產(chǎn)澤瀉種子的抑菌效果次之,達83.1%,各種藥劑對澤瀉種子的抑菌效果差異顯著。本試驗只是對澤瀉種子的帶菌量、帶菌種類及殺菌劑的消毒效果進行了初步的研究,關于澤瀉種子的健康度等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1] 陳菁瑛,陳熹,劉波,等.建澤瀉種子貯藏特性研究初報[J].現(xiàn)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5,19(6):20-22.
[2] 王強,徐國鈞.道地藥材圖典(華東卷)[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27-228.
[3] 范錢,簡恒.黃芪種子帶菌檢測及藥劑消毒處理[J].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0,25(4):494-499.
[4] 楊力鋼,黃中喬,劉鵬飛,等.甘草種子帶菌檢測及藥劑消毒處理效果[J].植物保護,2006,(32)5:84-87.
[5] 淡紅梅,李靜,李先恩,等.甘草種子帶菌檢測和藥劑消毒處理效果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6,31 (7):543-546.
[6] 劉屹湘,劉鵬飛,黃中喬,等.新疆食葵種子健康檢測和殺菌劑消毒處理初步研究[J].植物保護,2008,34 (2):120-124.
[7] 方中達.植病研究方法[M].第3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4.
[8] 魏景超.真菌鑒定手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9.
[9] 雷海清,蔣招林,鄭小玲,等.不同處理方法對種子帶菌及發(fā)芽的影響[J].中國水土保持,2009,5:20-21.
TestingofSeed-borneFungiandDisinfectionEffectofSeveralFungicidesonAlismaorientalisSeed
HUANG Ying-zhen,LIU Ping,CHEN Jing-ying*
(CenterforMedicinalPlantresearch,InstituteofAgriculturalBioresources,F(xiàn)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xiàn)uzhou350003,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dominant seed-borne fungi ofAlismaorientalisseeds which were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 and compare the disinfection effect of several fungicides on seed-borne fungi ofA.orientalisseed.Methods:Seed-borne fungi on the surface and inside ofA.orientalisseeds and disinfection effect of fungicides onA.orientalisseeds were tested by means of Petri dish.Result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spore on the surface of oneA.orientalisseed varied from 0.3 % to 3.0 % and the fungi carrying percentage on the internal tissue of seed was 1%~60%.Conclusion:There were few differences in the type of the fungi but big differences in fungi percentage among producing areas.Aspergillusspp.,Penicilliumspp.andTrichodermaspp.were the major dominant fungi.The disinfection effect of difenoconazole37 % WG,chlorothalonil 75 % WP and carbendazim 25 % WP was up to 50 %.
Alismaorientalisseed;Seed-borne fungi testing;Effect of fungicide
2013-03-06)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澤瀉種子(苗)質(zhì)量標準和良種繁育技術規(guī)程研究”(2009ZX09308-002),福建省科技項目“閩產(chǎn)根莖類藥材種苗繁育技術研究”(2011R1020-2)
*
陳菁瑛,從事藥用植物資源與植物生物技術研究,E-mail:cjy6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