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話語標記語的動態(tài)性和主觀性研究
——兼談?wù)J知參照視點視角下的話語標記語的認知機制*

2013-09-26 08:00:04劉景霞
關(guān)鍵詞:語是主觀性主觀

劉景霞,柳 麗

(1.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 宜昌443002;2.三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湖北宜昌443000)

一、引言

話語標記語(discourse markers)的存在是一切言語交際的共性,[1]也是語篇領(lǐng)域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話語標記語不影響話語的真值條件,又不對話語的命題內(nèi)容增加任何新信息,但對話語的構(gòu)建與理解有制約功能;它所表達的不是命題意義或語義意義,而是程序意義,即為人們理解話語提供便利或指明一定的方向,制約著人們理解話語的直接聯(lián)想 (intuitivesuggestion)。[2][3][4][5][6]近 30 年來,話語標記語一直是語言學界研究的一個熱門問題。其實,早在20世紀的50年代初期,Randoph Qirk和Fries就注意到話語標記語是一個很特別的語言現(xiàn)象。他們發(fā)現(xiàn)像well,I think,I mean,you know等詞或短語頻繁地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話語中。他們是語法(句法)無法處理的語言成分;是口語中的現(xiàn)象;沒有實在意義。[1]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一些學者對話語標記語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出現(xiàn)了三個代表人物,他們是 Schiffrin,F(xiàn)raser和 Blakemore。Schiffrin(1987)對十一個話語標記語的話語功能進行了定性與定量分析,認為話語標記語對話語連貫起著重要作用;Fraser(1990,1998)從句法、語義和語用視角對話語標記語進行了研究,認為話語標記語不僅僅“顯示”某種關(guān)系(連貫關(guān)系),其作用是語用方面的。Blakemore(1987,1992,1996,2002)是以Sperber&Wilson(1986)的關(guān)聯(lián)理論(relevance theory)為基礎(chǔ),研究話語標記語的,強調(diào)話語標記語對話語關(guān)聯(lián)性的影響。國外對話語標記語的研究有靜態(tài)的,但更多是動態(tài)的。[7]

近10年來,我國對話語標記語問題也做了很多研究,既有對英語話語標記語的研究,也有對漢語標記語的研究,如熊學亮(1999)、何自然(1999)、冉永平(2000,2002,2003,2004)、莫愛平(2004)等,他們采用不同的理論指導和不同的研究視角。但縱觀文獻,我國學者發(fā)表的相關(guān)文章大多是借助關(guān)聯(lián)理論框架探討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功能,如何自然(1999)、冉永平(2000)、莫愛平(2004)、王揚(2005)、肖武云(2009)、馮潔茹(2009)等。話語標記語的功能主要是語用的,而不是句法的、語義的,[7]這是話語標記語的語用研究的意義所在。

本文從話語的動態(tài)性和主觀性入手,研究話語標記語的語用作用,并從認知參照原則角度探討話語標記語的存在理據(jù)。

二、話語標記語的語用研究

(一)話語標記語與話語的動態(tài)性

話語是動態(tài)變化的。話語的動態(tài)特征至少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話語內(nèi)部詞句累積是一個動態(tài)的形成過程;二是話語在動態(tài)的語境中產(chǎn)生,并參與建構(gòu)新的語境。因此,話語是一個動態(tài)的、開放性的概念。但是動態(tài)性往往意味著不確定性,這給動態(tài)話語理解造成障礙。而話語標記語在話語的解讀推理的過程中起著明示引導的作用,亦即一種標識語或參照點,讓聽話人沿著它去尋找話語之間或情景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進行正確的語境選擇,以得到恰當?shù)脑捳Z理解。

例1:(a)I ran from the classroom to the playground.The students were making too much noise.

(b)I ran from the classroom to the playground,because the students were making too much noise.

(c)I ran from the classroom to the playground.Even so the students were making too much noise.

在(a)句中,前后句之間的關(guān)系不明確,沒有對聽話人的理解做任何限制,從而使聽話人造成理解上的困難;(b)句增加了標記語because后,明確了前后句命題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說明了“我從教室跑到操場是因為教室里孩子們太吵鬧了”;同樣,(c)句中的even so也明確了前后句之間的關(guān)系,說明了“我從教室跑到操場的目的是為了制止孩子們吵鬧,但結(jié)果無濟于事”。(b)、(c)這兩個例子表明了話語標記語能夠為聽話者尋求相關(guān)的語境信息提供依據(jù),從而限制他作任何其他的理解。

語境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量,它是一個心理構(gòu)建,由一系列假設(shè)構(gòu)成。話語理解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認知主體會利用推理機制將話語的字面意義與可能隱含的信息加以綜述,結(jié)合語境假設(shè)尋求話語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話語標記語的作用就是通過語境和語境效果的某些具體特征引導話語理解與詮釋。[8]同時,話語標記語傳遞語用信息,將話語的基本信息同使用話語的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有意識地“操縱”基本信息,構(gòu)建起符合發(fā)話人意圖的語境。

例2:The policeman held up his hand.

(a)So the car stopped.

(b)Then the car stopped.

(c)And the car stopped.

聽話者以三個不同的話語標記語為視點,可以得到三種不同的前后句之間的關(guān)系。(a)句中的so表達了前后句的因果關(guān)系,(b)句中的then表達了時間上的序列關(guān)系,(c)句中的and表達了前后句之間的因果或先后序列關(guān)系。它們通過自身所具有的程序意義,決定了前后句之間的語義關(guān)系。交際不是靜止的,而是處于動態(tài)的、不斷發(fā)展的過程,要正確理解一句話的意義,就必須了解它與上文之間的語義關(guān)系,發(fā)話者正是通過話語標記語的使用,確立了他要表達的上下文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為聽話者構(gòu)建了符合他話語意圖的語言環(huán)境。[9]

話語是動態(tài)的,因而話語含義具有不確定性,而話語標記語能激活、構(gòu)建語境,使話語含義明晰化。同時,話語標記語也是動態(tài)的。在不同的語境條件下,同一話語標記語具有不同的含義,這時候,語境又使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含義明晰化。如:

(1)She is intelligent and she is reliable.(增補)

(2)I often write to her,and she never answers me. (轉(zhuǎn)折)

(3)He fell in the river and caught a cold.(因果)

(二)話語標記語與話語的主觀性

語言的使用過程實質(zhì)上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即一個有意義的選擇過程。這一過程受語言使用者主觀意識不同程度的指導與調(diào)控。在做出語言選擇之前,語言使用者自覺不自覺地根據(jù)語境和交際目的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選擇什么樣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才能有效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交際目的,并對它們做出相應的協(xié)商和調(diào)整,最后做出適當?shù)恼Z言選擇,這整個過程都是在大腦中進行的、屬于意識的范疇。因此,人們的意識在語言選擇中起著十分突出的作用,這就是一種有關(guān)語言使用的主觀意識或語言使用的主觀性。

語言或話語的主觀性的研究歷來受到語言學家們的重視。沈家煊(2001)認為話語的主觀性是指“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10]Verschueren(2000)則認為話語主觀性是人們的元語用意識在起作用。元語用意識無處不在,在語言結(jié)構(gòu)的表征層面上都基本上可以見到這種意識的語言痕跡。[11]話語標記語的使用是人們的主觀意識在語言表征層面的具體體現(xiàn)。在具體語境中,元語用意識支配說話人選擇某一具體的話語標記語,聽話人可以根據(jù)話語標記語來判斷說話人的主觀意圖。

例3:A:How much are you selling your car?

B:Well,let me see.How about 4000 dollars?

“well”用作一個緩延標記語或遲疑標記語,可以避免過長的停頓,并暗示對方說話人要提供的信息還沒有想好,因此不愿意放棄說話權(quán)。這里,“well”的使用能給對方以足夠的暗示,較好地維護了雙方的人際關(guān)系。

在很多時候,話語標記語起到了緩和語的作用,在話語中淡化所所說的話,特別是淡化糾正別人、不同意或抱怨別人的話,調(diào)節(jié)人際關(guān)系,避免直接表達觀點或不同意見,增加話語可商榷性和可接受性。如:

例4:(Liu Feifei為節(jié)目主持人;Hollway為原悉尼奧委會主席、悉尼—北京奧運會秘書處高級顧問)

Liu Feifei:In China many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impact of building new roads,stadiums and arenas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tyles of Beijing.How do you reconcile the need to build new infrastructure and the need to preserve what's there?

Hollway:I guess we didn't have quite the same problem in Sydney,because…

“I guess”的使用起到了緩和語氣的作用。主持人所提的問題不夠準確,但Hollway并沒有直接回答主持人的問題,而是使用了標記語“I guess”,這樣避免了主持人的尷尬,體現(xiàn)了Hollway為了緩和氣氛的主觀意圖。下例中的標記語也具有同樣的效果。

例 5:If I may suggest,you need a bath.

“If I may suggest”既體現(xiàn)了發(fā)話人“I”的存在,又緩和了話語信息可能帶來的不愉快反應,起到了委婉表達的效果。

交際的過程是交際雙方共知信息不斷增加或擴大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說話人常使用一定的標記語來提示說話人注意話語進程,[12]尤其強調(diào)后面的話語內(nèi)容或吸引聽話人的注意力,以使聽話人注意說話人的主觀意識。如:

例6:A:I don't know.I don't know what is happening.

B:You mean you're confused?Look,don't be confused;we're getting married.

“l(fā)ook”的使用,表達了說話人的主觀愿望,即要求聽話人關(guān)注自己的話語信息。這類的話語標記語還有“I mean”“you know”等。

說話人常常會有引入、轉(zhuǎn)換或結(jié)束話題的意識。標記語是引入、轉(zhuǎn)換或結(jié)束話題的有效的表達手段。如:

例 7:First of all,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our distinguished guest,Mr.Hu.

“First of all”引出了說話人下面的話題,可以體現(xiàn)說話人意圖,提示聽話人注意說話人的主觀意識。有關(guān)話題標記語還有“to begin with”“as for”“well”“that's all”“by the way”等。這一類標記語幫助或引導聽話人準確理解話語和推導說話人的交際意圖,客觀上也起到了緩和說話人的思維從一個話題突然跳到另一個話題而帶來的突兀感的作用。

話語標記語所體現(xiàn)的說話人的主觀意識還表現(xiàn)在更多的方面,本文不能窮盡全部,但我們不難看出,話語標記語的使用表達了說話人在特定語境中的態(tài)度、語氣、期待和情緒等,引導聽話人朝話語的真實意圖方向?qū)υ捳Z進行理解。

話語標記語因其特殊的語用功能存在于話語交際中。下面作者以認知參照點為視角解釋其存在的認知理據(jù)。

三、基于認知參照點的話語標記語闡釋機制

(一)認知參照點

“認知參照點”(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這一概念是Rosch(1975)在研究原型范疇(prototypical category)時首次提出,后來由Langacker(1991)進一步闡述和明確化,主要用以解釋英語中的領(lǐng)屬結(jié)構(gòu)(possessive construction)和轉(zhuǎn)喻機制(metonymy),如所有格結(jié)構(gòu)、話題結(jié)構(gòu)、借代和轉(zhuǎn)喻等,他把它們統(tǒng)稱為參照點的建構(gòu)。認知參照點是人類一種基本的認知能力,普遍存在于我們每時每刻的生活經(jīng)驗之中。認知參照點理論的基本設(shè)想是:由于各感知實體的突顯程度不同,有些實體相對于其他實體更易于定位。這些實體對觀察者來說是顯而易見,而感知其他的實體則需要付出較大的努力。這些突顯的實體便被選為參照點(reference),通過它們來感知其他實體,通過參照點接近到的實體被稱為目標(target)。

Langacker(1991)用夜空現(xiàn)象來解釋認知參照點:夜晚的天空繁星點點,如何從滿天的星星中找到一顆我們要找的星?觀察者往往是先確定一顆明亮的、容易找的、突顯的星(認知參照點),然后以其為出發(fā)點來找到它(目標)。[13]概念形成于人的心智中,人通過認知參照點沿著心智思維路線達到目標。認知參照點可以激活層次認知、意義、心智感覺。[14]話語標記語是一種暗示詞語(cue words or phrases)和指示手段(signall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Rouchota,1996;Hovy,1994;Katriel& Dascal,1992;Polanyi& Scha,1983 轉(zhuǎn)引自[7]),雖與語篇命題無關(guān),但是語篇視點,是耀眼的星座,是認知參照點。[14]

我們認為,認知參照點原則對話語標記語的認知機制具有較強的解釋力。

(二)話語標記語是一種認知參照點現(xiàn)象

從根本上說,話語標記語是一種認知參照點現(xiàn)象,運作機制可以用下圖表示:

圖1 [18]

圖1中,C表示處理者(conceptualizer),R代表參照點(reference point),T表示目標(target),即處理者利用參照點要建立心理接觸的實體。箭頭線路代表處理者到目標所要經(jīng)歷的心理路徑。D表示領(lǐng)地(domaine),即一個特定的概念實體能夠提供心理可及的概念區(qū)域(conceptual region)或?qū)嶓w的集合(set of entities),即領(lǐng)地是一個參照點所能建立起來的目標的總和。參照點由于本身內(nèi)在的或語境的原因具有認知顯著性,正是因為有某種顯著性,某個實體才被選為參照點。得到激活后,成為處理者的注意焦點,變得突出,從而具有激活R的領(lǐng)域D內(nèi)任何實體的潛力。當這種潛力得以實現(xiàn)的時候,即R成為參照點的時候,目標T成為處理者C的注意中心,從而變得突出,而參照點R則退居成為背景,T本身也可以作為參照點為激活其他目標提供心理可及性。參照點的功能對一個表達法的語義、語法結(jié)構(gòu)是根本性的。[15]沒有任何語言現(xiàn)象不包含在認知參照點之中。[16]

認知參照點理論能解釋話語標記語運用的認知基礎(chǔ)。(1)語言處理者(C)選用話語標記語要以一個主觀視角和認知域(D)為基礎(chǔ),在其中確定一個標記語為參照點(R),然后以其為出發(fā)點尋找話語含意(T)。這一標記語就為話語含意的理解提供線索。只要抓住這一線索,對話語的理解便迎刃而解。(2)話語含意是語言處理者尋求的結(jié)果,標記語是認識和理解話語的出發(fā)點。(3)話語在語境中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和不確定的。話語標記語是制約話語深層結(jié)構(gòu)及語義的一種圖式,是確定話語含義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話語交際中,人是認知的主體,話語含義是一個依存于說話人的設(shè)定概念,而對話語的理解主要依靠交際雙方的心智活動、經(jīng)驗和認知推理等,因此,話語含義是發(fā)話者的一種心理認知狀態(tài),往往隱含在話語的字里行間以及發(fā)話人的心理狀態(tài)中,需要通過人們的認知努力來加以喚醒。而這種認知努力是通過認知參照點來實現(xiàn)的。處于突顯位置的話語標記語容易被視作參照點,話語在此基礎(chǔ)上建立了一個語境。在這一語境中,一個正在進行概念化的人(conceptualizer)與話語中其他不那么突顯或隱含的成分建立了聯(lián)系,并激活話語意義,從而達到理解話語的目的。話語標記語作為認知參照點,為想要描述的目標提供心理可及,并把聽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這上面來。

話語標記語的運用是說話人的一種心智反映或一種主觀意識的反映。作為話語的認知參照點,話語標記語幫助聽話人選擇語境、確定語境、推導說話人的意圖,從而引導和制約著聽話人對話語的理解。

四、結(jié) 論

本文從話語的動態(tài)性和話語的主觀性入手,分析了話語標記語的語用作用,發(fā)現(xiàn)話語標記語在兩方面對話語理解產(chǎn)生影響:(1)對話語理解所需要的語境進行制約,即會影響話語理解時的語境構(gòu)建;(2)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意識,引導聽話人理解說話人的意圖。從認知的角度來看,話語標記語是一種認知參照點,是一種話語含義明示語。理解話語的過程,是以話語標記語為指向的過程。限于篇幅,筆者沒有對話語標記語這一認知參照點現(xiàn)象做深入研究。希望本文能為話語標記語更廣闊的研究拋磚引玉。

[1]Quirk,Randolph et al.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English[M].London:Longman,1972.

[2] Schiffrin,D.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Brinton,L.J.Pragmatic Markers in English:Grammaticaliztion and Discourse Functions[M].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96.

[4]Fraser,B.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9,31:931-952.

[5]Aijmer,K.English Discourse Particles:Evidence from a Corpus[M].Amsterdam/Philade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2.

[6]Blakemore,D.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7]冉永平.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學研究綜述[J].外語研究,2000(4):8-14.

[8]Blakemore,D.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M].Oxford:Blackwell,1992.

[9]李佐文.論元話語對語境的構(gòu)建和體現(xiàn)[J].外國語,2001(3):46.

[10]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與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3):268-275.

[11]Jef 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2000:189.

[12]周彪,朱海玉.元語用意識下的話語標記語分析[J].燕山大學學報,2007(2):66.

[13]王寅.認知參照點原則與語篇連貫——認知語言學與語篇分析[J].中國外語,2005(5):18.

[14]王正元.語篇視點的認知分析[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2):112-113.

[15]魏在江.認知參照點與語用預設(shè)[J].外語學刊,2008(3):93-97.

[16]Langacker,R.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0:173-174.

猜你喜歡
語是主觀性主觀
“美好生活”從主觀愿望到執(zhí)政理念的歷史性提升
耳鳴掩蔽和習服治療在主觀性耳鳴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加一點兒主觀感受的調(diào)料
刑法主觀解釋論的提倡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6
催眠語
金山(2016年12期)2017-02-17 15:06:26
法官判案主觀性減弱
內(nèi)在語在新聞導語中的作用
魅力中國(2016年12期)2016-02-05 04:50:30
“沒準兒”“不一定”“不見得”和“說不定”的語義傾向性和主觀性差異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3
初中數(shù)學活動課教學探討
從情態(tài)角度看語言意義的主觀性
外語學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23
读书| 灌南县| 普兰县| 陇西县| 瑞丽市| 广州市| 赞皇县| 嘉义县| 金门县| 大宁县| 苍梧县| 建水县| 宣武区| 西乌珠穆沁旗| 昌江| 井陉县| 法库县| 广宗县| 化德县| 抚远县| 汽车| 稷山县| 天津市| 犍为县| 江永县| 厦门市| 和田县| 营山县| 将乐县| 新营市| 西华县| 福建省| 沁源县| 宁乡县| 巩留县| 来凤县| 鲁甸县| 阿瓦提县| 邵武市| 庆元县|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