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江濤
在傳統(tǒng)商業(yè),只有“牌子貨”的信息是對稱的,其他普通商品的信息難以對稱,而在電商平臺上,普通商品的信息也是對稱的
多數(shù)傳統(tǒng)商家對電商的看法非常簡單而又粗暴的,那就是電商省去了鋪租,電商最重要的物流成本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由消費者承擔,所以相比之下電商算得上是“輕裝上陣”。
多數(shù)傳統(tǒng)商家由于受到電商的影響,這種影響不但包含了直接“搶生意”,還包含了“壓價”(消費者“要購物,先淘寶”,事先了解網(wǎng)購價再向傳統(tǒng)零售商壓價),所以傳統(tǒng)商家在情緒上一直保持著憤恨,憤恨情緒左右了思維,也造成了許多傳統(tǒng)商家由情緒的抵觸轉(zhuǎn)向理智認知上的含糊。
而敵視的態(tài)度,造成了對電商極為片面的理解。
其實電商也有很高的成本,就是網(wǎng)絡推送的成本,沒有推送,電商商家如同把店開在渺無人煙的荒漠,無人問津,所以電商和傳統(tǒng)商業(yè)的原理一樣,選不到“臨街旺鋪”就無人問津。
除了繳費方式的不同之外,還有就是電商也有自己的“本錢”,比如押金、7天賠付等等抵押方式,用以博取買家的信任。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電商也有門檻,也有自己的成本,這是電商與傳統(tǒng)商業(yè)之間的相似性。當然,電商與傳統(tǒng)商業(yè)相比也有很大差異。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相同的商品售價,電商的成本更低,所以電商會采取正常的方式與消費者交易,而傳統(tǒng)商家由于成本更高,為了維持足夠利潤必須另想辦法,為了壓低成本,傳統(tǒng)商家可能選取非常規(guī)的操作,于是造假、偷工減料便成為可能。
傳統(tǒng)商家與電商在博弈理論里最大的不同是,地商缺乏“合作解”,而電商卻有“合作解”,電商與消費者的“合作解”就是第三方的平臺系統(tǒng),例如淘寶監(jiān)督系統(tǒng),淘寶的監(jiān)督系統(tǒng)扮演著買賣雙方“調(diào)解員”與“法官”角色,電商賣家的許多行為因此受到制約。
相對于電商采取的各種監(jiān)督和限制措施,傳統(tǒng)商家比較缺少制約因素,當然“315系統(tǒng)”也能扮演“合作解”的角色,但是地面的訊息反饋系統(tǒng)哪里能趕得上網(wǎng)絡。這并不是說傳統(tǒng)商家就比電商壞,而是因為不健全的體制無法控制傳統(tǒng)商家。
通常我們會認為電商影響的只是地面的終端,對商品并沒有什么影響,只不過是對商品的銷售通路多了一個補充和強化。其實不然,電商的影響絕對不僅僅是對傳統(tǒng)商家的影響,事實上作為商品從屬地位的通路,電商已經(jīng)開始變得“喧賓奪主”了。
電商正在影響商品品牌的塑造方式。
公司的首要目的是減少交易成本。所謂企業(yè)誠信是為了減少交易成本;所謂企業(yè)的品牌塑造是為了減少交易成本;企業(yè)與顧客的一切宣傳與溝通也是為了減少交易成本。
我們時常愿意多花些錢買個牌子的商品,你知道這些多花出的錢買的是什么嗎?你一定會說,這些多花出來的錢是買個“放心”,買個“不會錯”,買個“沒那么多麻煩”。
其實,我們多花出來的錢是為“信息對稱”買的單,買“牌子貨”,可以省掉我們?nèi)ド钊肓私馍唐返臅r間與精力,那些不知名的品牌你敢買嗎?你要敢買就得必須到處了解這個商品,而要了解這個不知名的商品你就得花時間和精力,弄不好還得冒一定的風險。我們沒有那么多的時間與精力去一一了解許多商品,所以我們寧可多花點錢去買個“牌子貨”,我們多花出來的錢,其實就是“訊息費”,這個“訊息費”就是你本來要花時間學習了解的,現(xiàn)在你多花了錢,不用再去學習、了解了。
做品牌的本質(zhì)就是為了減少交易成本,“牌子貨”對于賣家與買家來說信息是對稱的,信息對稱了,消費者購買的決策成本大大降低,消費者就會更便捷地購買,這就是名牌商品暢銷的原因,千萬不要一廂情愿地以為消費者對你的品牌產(chǎn)生了什么莫名其妙的情感,而是因為購買你的商品,消費者的決策成本更低而已。
直接地說,品牌商品就是因為久經(jīng)考驗,消費者信得過才成為品牌商品的,說到這里又讓我們想起了電商商品,電商商品暢銷不也是因為許多累積的消費者評價不錯嗎?兩者的訊息都有累積,對于買賣雙方來說信息都是對稱的。
確切地說,電商可以利用自己的評價系統(tǒng)更快地累積自己的品牌,傳統(tǒng)的品牌塑造方法要高昂的廣告費,并且商品回饋訊息流失較多,難以累積,而電商商品的評價系統(tǒng)一個不拉地累計了商品的回饋訊息,并且精確地計算出商品的優(yōu)劣之處。
電商可以更有針對性、更短時間、更有效率地累積品牌。不要忘了科斯對品牌的定義,就是減少交易成本。如果一個電商品牌的商品訊息對買家來說是完全對稱的,大大降低了人們的決策成本,那么為什么不說它也是一個品牌呢?
傳統(tǒng)商家的品牌,需要的是優(yōu)秀的品牌,要求商品各方面都完美無暇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品牌。所以傳統(tǒng)商家所塑造的品牌成本是極高的,生產(chǎn)標準很高、過程是漫長的,數(shù)量是較少的。
而電商平臺上,不見得要求所有商品都是優(yōu)秀的,電商平臺上允許商品有不足之處,因為商品的不足之處是透明的,賣家迫于評價系統(tǒng)的壓力,對于不足之處是會事先聲明的,而買家若能忍受商品的不足之處,就能以較低的價格賣到自己最想要的商品功能,這樣消費者就能從電商賣家這里獲取更高的消費者剩余。
舉個例子,在淘寶上有一款真皮的筆記本,由于內(nèi)頁都帶有一點劃痕,所以售賣30元,而市面上不帶劃痕的要100元,當這個劃痕對我們的使用影響忽略不計的時候,我們就購買了,這樣我們就得到70元(100—30=70)的消費者剩余,象這種商品在傳統(tǒng)商家多半成了次品,是無法成為品牌的,但在電商平臺上,由于信息的對稱和評價體系的證實,此類商品也能自由流通。
淘寶的評審系統(tǒng)無形中幫這種不完美的商品進行了“標準化”,傳統(tǒng)地面商業(yè)的商品必須100分才算標準化,而電商平臺的商品可以不用達到100分照樣能自由流通,因為即便商品是80分,由于對應的價格更便宜,80分的商品可以照樣暢銷,買家因為得到了更多的消費者剩余而不去計較那20分的不足。
在傳統(tǒng)商業(yè),只有“牌子貨”的信息是對稱的,其他普通商品的信息難以對稱,而在電商平臺上,普通商品的信息也是對稱的,只要保持對應的價格,也可以大賣。
有人說淘寶有許多賣假貨、次品的,說得也對,但沒有說到根本上,應該說是:淘寶的電商平臺可以售賣“不完美”的商品。但恰恰是這樣更說明淘寶電商平臺的強大,能夠精確地評定不完美商品的估值,讓其更快地信息對稱,減少消費者的決策成本,更快售出。淘寶平臺可以讓不完美的商品象“牌子貨”一樣售出??梢哉f淘寶電商平臺具有更強大的“標準化”功能。
這樣必然引起了一種變革,就是過去僅限于“牌子貨”暢銷,而淘寶平臺的評價系統(tǒng)可以讓許多普通商品暢銷,在淘寶平臺上,許多不知名的品牌開始暢銷,而那些知名的品牌由于受地面商鋪價格的掣肘,在電商平臺反而優(yōu)勢不足。
電商,讓那些普通的品牌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帶動了泛品牌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