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法,孫高峰
(1.安徽工業(yè)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學院;2.安徽大學 體育軍事教學部,安徽 合肥 230039)
大眾傳媒誕生后,公共體育的含義及其運作邏輯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最初具有“公共”特色的儀式變成了私密性的個人觀看和感受,從而也進一步推動了人類交流方式的變更。
漢娜·阿倫特(1906~1975)對“公共”含義的追溯可以延伸至古希臘古羅馬城邦時期。在古希臘,人是“觀照至高存在并據(jù)之以行動者”①洪濤:《邏各斯與空間——古希臘政治哲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4頁。,人們通過言語、行動來展現(xiàn)自我,并進行互動和協(xié)力活動。希臘語體育館一詞來源于“赤裸的”,意味著體育館是用來裸體訓練的,但是同時,體育館也作為公眾洗浴以及哲學辯論的場所。體育館成為公眾對話、行動甚至參與政治生活的空間,人們在體育場所展現(xiàn)“勇敢”——古希臘政治最重要的品格,來表現(xiàn)自己的行動。阿倫特認為,人的生命活動有三種形式,即勞動、工作和行動。勞動、工作屬于“私”的領域,行動則是“公共”的活動。體育活動具有的公共性是其能在體育場所展開、表現(xiàn)自己的“行動”,并在以不同體育樣式為名義的空間中進行。人的存在感依賴于展現(xiàn),因而也就依賴于公共領域的存在。②黃月琴:《公共領域的觀念嬗變與大眾傳媒的公共性》,《新聞傳播評論》2008年第112期。體育項目與體育場所,正好符合這種公共空間的含義,成為公共領域典型表現(xiàn)形式,也是本文論及公共體育的邏輯起點。不同的地方在于,阿倫特論述的公共的含義,主要局限于政治生活領域,作為古代政治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體育也具有自身的邊界與內容,從阿倫特的觀點來說,體育可以說是人們實踐的場所,是她強調的“非實質性空間”的一部分。
哈貝馬斯基本上繼承了阿倫特對公共含義的詮釋,但是,哈貝馬斯跳出了阿倫特的窠臼,認為公共領域是作為私人的公眾可以自由地集合、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意見的地方,人們通過對普遍關心的問題,展開討論,并最終形成輿論。在這種以政治參與與表述對象的論述中,體育場所作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成為觀眾和政治家構建政治參與的渠道。體育場所舉行體育比賽,不僅體現(xiàn)在哪些體育運動可以參賽、體育規(guī)則是什么、誰來操控比賽、誰有資格參加比賽的意識形態(tài)性,從公眾的角度看,有誰來觀看比賽、比賽中的傾向性如何、勝負的結果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因體育形成的社會輿論以及通過體育得出的意識形態(tài)判斷,都是政治的宰制作用與公眾參與政治活動的表征。
如果說阿倫特和哈貝馬斯對公共含義的強調重視物質場所及其所負載的含義,理查德·桑內特則強調在現(xiàn)代化大城市的背景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來進行交往。他認為公共的含義并非宏大敘事的,而是具體的,包含在人們如何交談、街道上人們的穿著、以及建筑模式的嬗變。從社會層面看,大城市中的人們的日常行為變得越來越和他人無關;從心理層面說,人們變得越來越重視個人體驗,人們的心理體驗變得貧乏了,人與人之間更重視一種私密性的表達,而不是積極的面對面的參與。從這個角度來說,桑內特認為,公共衰落了。①[美]理查德·桑內特:《公共人的衰落》,李繼宏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
從桑內特的觀點出發(fā),本文認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公共體育在大眾傳媒的作用下有了新的發(fā)展。體育負載的公共性變?yōu)榫哂兴矫苄泽w驗的個人行為和具有公共特征的集體聚會。公共體育的發(fā)展無所謂好與壞,在梳理這一表象的背后,我們試圖發(fā)現(xiàn)體育發(fā)展的脈絡與當前體育的實質?;谶@種考慮,我們回過頭來想進一步追問的是,造成這種公共體育發(fā)生嬗變的原因是什么。
梳理公共體育衰落的因素我們發(fā)現(xiàn),大眾傳媒的興起與發(fā)展對公共體育的影響起著決定性作用。17世紀德國產(chǎn)生了第一張定期報紙,被看做是現(xiàn)代新聞業(yè)的起源。報紙的出現(xiàn)和印刷技術的發(fā)展、交通、郵政與識字率等密切相關。最初的報紙主要刊登是經(jīng)濟和政治新聞,直到19世紀30年代,以美國紐約為代表幾大通俗報紙的興起,體育新聞才正式進入人們的視野。
體育信息的出現(xiàn),第一次把需要親身經(jīng)歷的體育事件,化為具有私密性感受的個人閱讀行為,過去需要在場的公共事件,變成了茶余飯后的談資。也即公共體育在邊界上擴大它的存在范圍的同時,從個人存在的角度來說,也變成了去公共性的閱讀行為。公共體育從表面上看,確實具有了“公共”的特征,但是,公共性所具有的“行動”因素沒有了,人們只需坐在搖椅上,邊喝茶邊閱讀即可。行動只剩下思維流動一種形式。
報紙一視同仁地把體育信息送到公眾面前,但是需要一個重要的前提,即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1922年誕生的廣播和1936年出現(xiàn)的電視則革了閱讀能力的命,受眾不再需要識字即能聽懂和看懂內容,這對體育信息的傳播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廣播電視對公共體育的影響幾乎是致命性的,如果說報紙因為閱讀能力的限制以及現(xiàn)場感不強、無法目睹體育賽事而有參與、行動的愿望,廣播電視則彌補了以上的不足,使公眾失去了行動的愿望。
電視帶來了現(xiàn)場的感受,并賦予公眾以同樣的場景。電視以其形象、生動的畫面,幾乎重新“復制”了一個空間,人們觀看電視時,同時身處一個物理空間和一個被復制的遠方空間,它把人的注意力、人的情感、人的身份挪移到遠方空間的事物。②王斌:《從技術邏輯到實踐邏輯:媒介演化的空間歷程與媒介研究的空間轉向》,《新聞與傳播研究》2011年第3期,第62頁。過去只有親身經(jīng)歷,在同一個場域,人們才能擁有相同的感受與體驗,但是在電視面前,不同地區(qū)、不同場合下的人們能體驗到相同的內容。就體育賽事來說,過去必須進入體育場才能觀看的公共行為,被具有私密性的家庭電視所取代,過去具有現(xiàn)場氛圍的公共空間,被肢解為不同場合的由電視宰制的小空間。在觀看心理上,人們更重視自己的興趣,一種私人化的感受,而不是公共參與的要求。觀看后,也可以采取行動,但這種行動更多帶有主觀的愛好特性,具有公共行為特征的表現(xiàn)并不是太明顯。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公共體育逐漸背離了“公共”的精神,特別是隨著技術和資本的發(fā)展,國家擁有了更多的精力和物力來實施公共政策。過去以體育精神為競技目標的體育賽事,被貫徹進更多的意識形態(tài)的屬性,本來具有公共精神的體育漸趨成為國家的私利目標?!吧鐣一?、國家社會化”使得國家和社會由分離走向了融合,市民社會結構遭到極為嚴重的破壞,公共領域走向了崩潰,③李佃來:《公共領域與生活世界——哈貝馬斯市民社會理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私人感受變成了具有宰制性的社會時尚。
如果說報紙把公共體育信息帶至一城,廣播電視把公共體育信息帶至一國,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互聯(lián)網(wǎng),則把公共體育帶至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不僅具有海量的體育信息,最重要的是它相比電視,具有延時性、互動性,公眾在參與接受體育信息的同時,可以對體育賽事發(fā)表言論,和其他受眾進行交流。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lián)網(wǎng)仿佛構建了一個體育賽事的新的公共空間。
當然,互聯(lián)網(wǎng)和傳統(tǒng)的公共體育空間有本質的區(qū)別。過去的體育空間以人們的共同觀看、共同行為為特征,互聯(lián)網(wǎng)則是一種更具私密性的媒介,它決定了受眾只觀看某些特點的體育賽事,體育賽事的某些片段,只和某些特定的人進行交流,甚至使用某些特定的語言。而更為重要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體育參與行為,只是一種思維參與,公共行動并不像傳統(tǒng)社會那樣經(jīng)常,而且,這種參與也是以個人體驗為核心。
以當下時興的微博為例。微博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的新興渠道,一方面,它具有大眾傳播的性質,能將包括體育的信息傳播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私人書寫的特性。通過關注、轉發(fā)、評論、私信等方式,公眾完成了公共和私密雙重屬性的傳播行為。因此,互聯(lián)網(wǎng)和傳統(tǒng)公共體育具有本質的區(qū)別,它不能恢復傳統(tǒng)的公共體育本質,或者說,它擁有了某些新特征的公共體育傳播的空間。
隨著媒介的發(fā)展,特別是以手機終端為代表的新傳播樣式的出現(xiàn),傳統(tǒng)體育的傳播樣式會進一步變化,公共體育必將走向另外的形式,體現(xiàn)出新的特征。
隨著大眾媒介的發(fā)展,體育信息的傳播方式深度改變著體育的運作方式。人們不再像過去,必須事必躬親才能了解實際存在。現(xiàn)代社會信息的大量涌現(xiàn)要求人們有選擇性地接受信息,依靠“新聞供給機構”來體驗外界發(fā)生的變化。也正因為此,人們逐漸被大眾媒介所包圍,每天呈現(xiàn)在個人面前的是媒介建構起來的虛擬環(huán)境,今天的社會實際上變成了媒介化社會。公共體育的發(fā)展依靠新的載體來呈現(xiàn),同時,新的載體也讓公共體育具有了新的特征。首先,公共體育變?yōu)榫Ⅲw育。傳統(tǒng)的公共體育由于局限于一個區(qū)域,沒有發(fā)達的大眾傳媒人們難以了解其他相同體育賽事的水平。但是,隨著大眾媒介的發(fā)展,人們對于最高水平的競技體育變得觸手可及。所以,就像一些資料顯示的那樣,電視的發(fā)展雖然擴展了體育迷的范圍,但是也殺死了一些小的體育俱樂部,因為電視不大可能把轉播資金用到小的俱樂部。①Los Angeles Times,Semptmber 14,1975.對于頂級賽事的關注,使一些原具有公共體育精神的小項目、小俱樂部失去了存在的空間。對于NBA的關注,使大學球隊、聯(lián)賽失去了潛在的受眾,甚至使其他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的籃球的發(fā)展變得更加困難。
其次,以競技和公共交流的體育精神讓位于資本與炒作。傳統(tǒng)體育的發(fā)展來源于人類具有的競技精神,體育由于超越國界、戰(zhàn)爭、種族而成為全人類共同語言的作用。但是,現(xiàn)代公共體育變成了張揚國家力量,滲透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載體。一些國家利用體育來傳遞本國的價值觀、政治觀念,試圖利用體育來取得其他國家的認同。
同時,現(xiàn)代體育也和資本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傳統(tǒng)的公共體育背后并沒有太多的物質利益與資本宰制,但是隨著體育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更多的資本加入到體育賽事中,體育變成了獲取利益的工具。比如1980年奧運會取消了“業(yè)余”的規(guī)定,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更靠近資本化、利益化。事實上,在資本的主宰下,很多貧窮的國家和地區(qū),想?yún)⒓庸搀w育賽事都成為了難事。先進的體育設施、設備,高水平的體育教練,科學的訓練方法等,都需要資金來支持。
第三,公共體育將負載更多的私密性?,F(xiàn)代社會是個高度城市化的社會,城市化帶來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陌生化,人與人之間不再是過去靠血緣、關系、鄉(xiāng)村秩序等維持的世俗社會,人與人只通過程序化、法律化來維持。因此,人的內心變得更為私人化,這也導致人們更加追求自我化、個性化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這種私人化的生活方式對人們接受外界信息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人們寧愿坐在家里享受上網(wǎng)看體育賽事的快樂時光,甚至不想言語、不想?yún)⑴c,更沒有體育行動。因此,公共體育從觀看者的角度看,具有了更多的私人化、個性化因素。
同時,現(xiàn)代社會的運作邏輯之一是利用關注度,通過有爭議性的話題,甚至情色化體育,賺取眼球并進而獲得利潤。因此,現(xiàn)代公共體育注定不再簡單地以體育面目示人,它更多將組織關聯(lián)體以一種私密話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甚至和情感、道德、意識形態(tài)等相聯(lián)系,以賺取話題獲取利潤。
第四,公共體育將進一步碎片化?,F(xiàn)代社會一個重要的特征是碎片化,生活方式的碎片化,信息接收的碎片化,使人們進一步減少參與公共體育的時間。人們利用工作、休閑的間隙,通過各種電子終端關注體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公共體育空間擴大了,但同時,真正的公共體育也因此嬗變?yōu)橹回撦d興趣、愛好,而沒有多少共同價值的社會現(xiàn)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