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柳
(廣西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廣西南寧530023)
雙語教學究其實質是把外語當成專業(yè)教學的工具,通過外語這一工具教授專業(yè)知識,從而完成學科和學科外語雙重教學任務。雙語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用外語學習、運用專業(yè)知識的能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為學科教學提供更廣闊的思維空間。雙語教學還可以增強學生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多元文化價值觀,以開放的心態(tài)和跨文化的知識素養(yǎng)迎接全球化時代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1]
“教育學”是高校教育學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也是開設“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雙語(英/漢)課程的先修專業(yè)基礎性課程。學生通過“教育學”這門專業(yè)基礎課的學習,對教育學基礎專業(yè)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掌握一些教育學專業(yè)基本概念和原理,再加上“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掌握一定的英語語法和詞匯等知識。這樣,當學生日后學習“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雙語課程時,可以用更多的精力思考這些知識是如何用英語表達的,順暢地閱讀難易適當、內容切合教育學專業(yè)學習的英語材料,從而解決學生思維方式由漢語到英語的轉變。[2]
“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雙語課程的開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得教育學專業(yè)知識、進行專業(yè)學習的能力,而且并為其提供豐富的教育專業(yè)英語閱讀材料,甚至原著,學生通過對教育學專業(yè)英語材料和原著的閱讀,可大大增強用英語進行專業(yè)思考的能力,擴展學術視野。
廣西師范學院教育學專業(yè)雙語課程“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以馬麗雅等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Selected Readings in Education為教材,教輔資料有周南照編著的English Readings in Education、單中惠和楊漢麟主編的《西方教育學名著提要》、王川撰寫的《西方經(jīng)典教育學說》、任鐘印翻譯的《西方古代教育論著選》、張煥庭主編的《西方資產(chǎn)階級教育論著選》、博伊德和埃德蒙·金的《西方教育史》、柏拉圖的Republic、夸美紐斯的Didactica Magna、洛克的 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盧梭的 Emile,on Education、赫爾巴特的Allgemeine Padagogik aus dem Zweekder Erziehung、斯賓塞的 Education:Intellectual,Moral,Physical、紐曼的The Idea of a University、杜威的Democracy and Education,羅素的 On Education:Especially in Early Childhood、加塞特的 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舒爾茨的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德洛爾等的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等。這些教材和豐富的教輔資料,特別是原版著作,在該課程的雙語教學中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也大大地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教材和教輔資料建設是一個不小的工程,需要不斷補充、更新和完善。
“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雙語課程的開設,旨在有效地激發(fā)高校教育學專業(yè)學生使用英語打開教育知識寶庫的積極性和動力,增強對教育專業(yè)知識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教育學理論、觀點,了解當今有影響的教育理論家對當前和未來教育的獨創(chuàng)見解,從而培養(yǎng)能用英語理解、掌握、思考、研究西方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用教育家的觀點解釋現(xiàn)今的教育現(xiàn)象,同時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教育專業(yè)知識奠定基礎。[3]
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更新也是雙語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根據(jù)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迄今為止,我們選擇了以下七個方面作為主要教學內容。
1.實用主義教育(Pragmatism Education)實用主義教育是杜威創(chuàng)立的現(xiàn)代西方教育思潮的一個重要流派,以實用主義哲學為基礎,是二十世紀以來流行的進步主義教育思潮的領導者。實用主義教育[4]的主要觀點是:反對與社會實際生活嚴重脫節(jié)的“傳統(tǒng)教育”,主張教育即經(jīng)驗的不斷改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主張在做中學、從活動中學、從經(jīng)驗中學的觀點。
2.新教育(New Education)新教育是歐洲教育革新運動中的一種教育思潮,創(chuàng)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代表人物有蒙臺梭利、羅素等。新教育[5]反對傳統(tǒng)教育理論和方法,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內容和方法,革新已有的教育運動,在理論上具有深厚的自由主義色彩,在實踐上具有鮮明的自由主義特征。新教育思潮力圖使學校教育適應新的社會發(fā)展形勢,對歐美的教育理論以及實踐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3.要素主義教育(Essentialism Education)要素主義教育是當代美國影響較大的一個教育思想流派,出現(xiàn)于20世紀30年代美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大危機時期,在許多方面與“進步的”實用主義教育相對立,主要代表人物有貝斯特、里科弗萊等。要素主義教育[6]認為:人類文化遺產(chǎn)里所謂永恒不變的、共同的要素是所有人都應當學習的;強調經(jīng)過歷史考驗的種族經(jīng)驗即社會遺產(chǎn),比個人的知識和兒童的任何未經(jīng)考驗的教育更有意義;強調教育過程要從一些最簡單的“要素”開始,再逐步過渡到更為復雜的“要素”;主張把“文化的共同要素”作為課程的核心,恢復傳統(tǒng)課程。
4.永恒主義教育(Perennialism Education)永恒主義教育產(chǎn)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是西方現(xiàn)代教育理論中的新傳統(tǒng)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赫欽斯、艾德勒等。永恒主義教育[7]以實在論的哲學為依據(jù),提倡古典主義的教育傳統(tǒng),注重教育內容的永恒性,把文化遺產(chǎn)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提出“永恒學科”,提倡教育就是理智的培養(yǎng),“永恒學科”是“理智”訓練的最好辦法,要把永恒學科作為課程的核心,學習歷代偉大思想家的偉大著作。
5.存在主義教育(Existialism Education)存在主義教育產(chǎn)生于20世紀50年代,是現(xiàn)代西方教育思想的一個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布貝爾等。存在主義教育[8]以“主觀性”為“第一原理”,認為教育應以個人的“自我完成”為目標,否認“外界因素”對個性形成的作用,把個人作為“教育的主體”,特別強調人文學科,推崇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教育方法,認為這才是“理想的教育方法”。
6.新行為主義教育(New Behaviorism Education)新行為主義教育是20世紀30年代后發(fā)展起來的后期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體系,主要代表人物B.F.斯金納。新行為主義教育[9]認為人類必須用行為來解釋思維,而且一切行為都是由外界所引起,受外界控制的。新行為主義教育流派向人們展示了教育的科學化必須以科學的心理學為支柱,倡導“學習是一門科學,教學是一種藝術”。
7.結構主義教育(Structuralism Education)結構主義教育的出現(xiàn)和興盛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亞杰、布魯納等。結構主義教育[10]強調在科技革命和知識激增的條件下,必須按結構主義原理進行課程改革,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基本結構、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體系。
1.考核內容
“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雙語課程主要考核學生對各教育家的教育理論和觀點的全面、系統(tǒng)、熟練掌握的情況,檢驗學生運用教育家的教育觀點解釋當代教育的能力。鑒于教材所包含的教育家的教育觀點的數(shù)量眾多、學生的學習時間有限等因素,我們只選取部分教育家的教育觀作為考核內容,其依據(j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育家在教育史中的重要地位;二是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獨特性;三是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性,即對當代教育有何啟示。
2.考核評定方式
“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雙語課程的考核評定主要由平時考查和期末論文提交相結合的方式,成績具體構成是:1)課堂平時表現(xiàn)。課堂平時表現(xiàn)占40%,如學習態(tài)度、平時作業(yè)、專題討論等,專題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課程內容選擇討論題目,在討論前要做好發(fā)言準備,在討論中提倡暢所欲言、各抒己見;2)期末論文。期末論文占60%,主要考查學生對西方教育學名著所述理論、觀點的自我見解,以及對學習“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雙語課程的認識、收獲和體會。
“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雙語課程考核是針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測評和課程學習的終結性考核,是強化素質教育、加強教學過程、反饋學習信息、科學測評學生學習效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雙語教學不等于英語教學。英語作為一門專業(yè)的學科,著重系統(tǒng)地講授英語的語音、詞匯、語法等一系列語言范疇的知識,英語教學的任務是語言。而雙語教學的內容不再是英語語言,而是學科知識。因此,“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雙語課程是單語的“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和“大學英語”課程的升級和拓展,是學生只將英語作為一種媒介和工具學習教育學科知識的高一級課程。鑒于此,其內容改革應著重注意兩點:一是教學內容應始終扣在教材和教輔資料所陳述的西方教育學的主要觀點、理論、思維方法等上,一定要把“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雙語課程的教學內容的重心放在學科教學上,切不可偏離到語言解釋上;二是教學的專業(yè)內容(如規(guī)定的資料、名著等)的選定還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任務、教學的要求、學科的發(fā)展不斷進行變化;三是學科英語的教學內容應由普通的大學英語、日常的教學組織英語轉移到教育學科專業(yè)英語,使學生掌握、熟悉教育學科主要概念的英語表達,能用英語闡述教育大家、流派的主要理論、觀點、主張等,更重要的是能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
“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雙語課程是廣西師范學院第四批雙語課程立項并已通過實施雙語教學授課,獲得結項的教學課程項目。由于雙語課程的性質特點和任務就決定了上雙語課程的教學方法要多、新和優(yōu)。筆者根據(jù)學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及時調整和改善教學方法。在講授“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這門雙語課程中,精心制作教學課件,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采用講授、討論等方法進行雙語課程授課,因材施教。
“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這門雙語課程可以有效地激發(fā)高校教育學專業(yè)學生使用英語打開知識寶庫的積極性和動力,增強學生對本專業(yè)教育知識學習的興趣,為學生了解國外教育現(xiàn)狀和教育科學概貌提供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語言的形式總是依附于一定的內容,通過雙語教學這樣的形式,學生可攝取新的專業(yè)信息,語言的學習將會更有意義,會更加有效。[11]學生在課堂上可品讀西方教育原著、感受經(jīng)典英語名著名篇的永恒魅力、了解西方教育思想家的真知灼見、開闊專業(yè)視野。
筆者在“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雙語課程的授課中貼近現(xiàn)實、貼近生活,非常重視教育教學理論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充分選擇了一些有影響的教育理論家對當前和未來教育的各種獨到見解的代表作,采用英文原版名著名篇資料做教材和教輔資料,使用中文和英文進行雙語教學;精心制作教學課件,采用講授、啟發(fā)、參與、討論等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因材施教,不斷調整、優(yōu)化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英文版教育學名著名篇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對西方教育名家教育思想的理解。在教學中,筆者善于結合學生英語和教育學專業(yè)的實際情況,不斷鼓勵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增強學生自信心,啟迪學生思考,讓學生自己體驗到雙語學習的進步和快樂,給學生營造一個我要學、我能學、我樂學的雙語課堂,這樣的雙語課堂富有感染力、吸引力和啟發(fā)性?!拔鞣浇逃龑W名著選讀”雙語課程給廣西師范學院教育學專業(yè)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深受學生歡迎,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雙語課程的教學對象是高校教育學專業(yè)的學生?!拔鞣浇逃龑W名著選讀”雙語教學的課堂要求學生要有扎實的教育專業(yè)基礎知識,而且還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英語能力和水平?!拔鞣浇逃龑W名著選讀”雙語課程有利于拓展教育專業(yè)學生的閱讀面,增強教育專業(yè)學生對教育專業(yè)知識學習的興趣,但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由于“西方教育學名著選讀”雙語課程采用摘自英文原版名著中的名篇資料進行教學,有些學生的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知識儲備較少,在接觸到西方教育學名著名篇時,在吸收和理解方面都顯得不足,因而不能很好地接受教育學專業(yè)知識;有些學生在閱讀英文原著名篇上會因其自身英文熟練程度不夠而出現(xiàn)認知障礙,在閱讀英文原著名篇的字、詞、語句上會有理解語意、句意欠準確甚至錯誤的情況,在上升到理解西方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意圖上也存在著理解欠深度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建議高校教育學專業(yè)的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要不斷夯實英語語法知識,提高對英語語言認知的準確性;要不斷擴大教育專業(yè)知識閱讀面,增強理解性;在閱讀教育名篇時要理解和掌握一些西方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能夠用教育家的觀點解釋現(xiàn)今的教育現(xiàn)象。
[1]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 -15.
[2]黃崇嶺.雙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36 -47.
[3]苑金茹.雙語教學策略[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11.26 -39.
[4][5][6][7][8][9][10]馬麗雅.教育學專業(yè)英語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37.71.95.119.131.145.
[11]王莉穎.雙語教育理論與實踐——中外雙語教育比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9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