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說
(浙江師范大學,浙江 金華321000;浙江國際海運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316000)
自2004年以來,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了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這一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培養(yǎng)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而對于高職高專英語專業(yè)學生來說,在基于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教育目標指導之下,英語的聽說技能,特別是英語口語交流能力更應受到重視。然而,口語能力的提高始終見效甚微。面對高職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學習狀況的突出問題,本文試圖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探討在自我效能感理論基礎之上如何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策略。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來的概念。所謂自我效能感就是說個體相信自己具有執(zhí)行行動的能力以及對自己任務完成度的認知。學習自我效能感包括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兩個維度。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學生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學業(yè)的評估;行為自我效能感是指學生對學習行為是否能符合學習目標的評估。例如,學生意識到上課認真聽講就能取得他所希望的好成績時,就會專注于課堂,聽課動機由此得到增強。又如,學生不僅意識到此,還感到自己有能力聽懂老師所講授的內容時,才會有興趣積極投入。
在英語專業(yè)口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和學生的自身素質、學習能力都往往受到高度關注,卻忽略了對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事實上,學生的心理因素,如自我效能感,對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響。因為口語能力是一種表達能力,具有外向交流的特點,但它又是人際關系、心理活動、自然情境等綜合因素的集中反映。根據(jù)班杜拉的基本觀點,自我效能感對學生口語學習的影響來自四個方面:首先,對口語活動的選擇以及對該項活動的堅持。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學生越愿意接受挑戰(zhàn)性的訓練任務,接受各種高難度的口語交際活動訓練,以達到鍛煉自己的目的。反之,效能感低的學生則傾向于選擇較為平緩的訓練任務,將自己能力定位較低。第二,學生在困難面前的態(tài)度。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具有更強的口語學習動機,在訓練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更具有韌性和堅持力。第三,學生預測的行為結果影響著他們對于行為的選擇。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更容易想象在口語交際中成功的形象和結果,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便容易從不良結果的預測中產(chǎn)生應急、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從而影響口語活動時的情緒。由此可見,自我效能感對口語學習存在很大影響。
首先,話題難度應該由淺入深。讓一般同學在練習過程中,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以此產(chǎn)生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師事先需要了解班級學生目前的整體口語水平,選擇大部分學生都能接受的口語內容。然后,再根據(jù)學生掌握程度,循序漸進,提升訓練難度。如果一直停留在低水平訓練,就達不到訓練的效果;如果難度選擇過高,也會導致學生因為無法完成而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其次,題材選擇應盡量貼近學生熟悉的話題。校園生活、社會交往、學習應試、流行趨勢等熟悉的內容容易引起學生共鳴,產(chǎn)生討論的興趣。只有這樣,學生平時的積累或內化的信息才能在遇到合適話題的同時大量輸出,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談資。由此可見,合適的難度就如搭建起了交流的基本框架,合適的話題如同給框架填充了豐富的內容。這就使得學生更愿意加入到口語交流的情境之中,體驗成功交流的經(jīng)驗,促進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對自己更具信心。
替代性經(jīng)驗是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而獲得的間接經(jīng)驗,同樣可以被理解為優(yōu)秀榜樣的無窮作用,能在諸如行為、能力、經(jīng)歷等很多方面影響不同的學生個體。當學生看到與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時,就會增強自信心,認為自己也能完成同樣的任務。如果把這種替代性經(jīng)驗運用在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分組訓練時,把成績類似的幾個學生分在同組,他們就不會因為自己說不出來或者說的不好而感到不好意思,而當其中的一個學生或者幾個學生在此種練習中水平逐漸得到了提高,其他同學也會對自己增強信心,認為自己能達到類似的水平,這是一種相互的感染和影響。教師也可以選擇一些原先口語程度較低,而通過努力使得口語水平逐漸提升的同學作為榜樣,介紹他們自身學習的經(jīng)驗,讓程度較弱的同學看到和自己起點類似的同學獲得的進步和成功,以此來增加大家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要想通過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來提高口語能力,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關鍵的。在專業(yè)英語口語課堂中,教師的引導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從原來的課堂主導者轉變?yōu)檎n堂的組織引導者;二是對學習內容和環(huán)節(jié)的引導轉變?yōu)閷W生的言語勸導。有效的言語勸導切合實際,培養(yǎng)學生建立信心。更確切地說是起到激勵的作用,能充分肯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反之,負面的言語勸導會削弱自我效能。例如,在口語課堂中,教師要提高贊揚的含金量,在合適的贊揚點進行積極回應,如采用點頭、示意、言語贊嘆等交替使用的方法。在學生出現(xiàn)表達困難的時候,教師也應在耐心等待之后,做出相應的鼓勵,甚至給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導,這樣的做法往往給學生更大的動力,促使他們進步,并進一步體驗成功。同時,口語訓練也是交際訓練的一種,因此教師引導學生的前提必須是建立起雙方良好的師生環(huán)境,在信任與和諧的基礎上,才能有效提高口語訓練能力。
班杜拉指出,不同的環(huán)境提供給人們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難免出現(xiàn)某些難以適應和控制的情境。當一個人進入陌生而又容易引起焦慮的情境中時,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就會大大降低。以秩序、參與、交流為指標,課堂氣氛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積極型、消極型和對抗型。只有在積極型的課堂氣氛中,師生關系和諧融洽,積極而愉快。也只有在這種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才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口語訓練中,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真正提高口語應用能力。為營造積極型課堂氣氛,教師應首先放下自身的心理優(yōu)勢,減少對學生在心理上產(chǎn)生的壓力、煩躁等不良情緒;其次,多與學生交流,減少距離感,傳達親切、尊重的形象,來引起學生的共鳴;再次,積極采用多種零壓力訓練方式,增加學生口語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降低學生口語課堂帶來的焦慮情緒。
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采用各種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激發(fā)學生口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口語學習的動機,最終提高口語技能。
[1]邊玉芳.學習自我效能感編制與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3.
[2]王冬麗.自我效能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北大學:課程與教學論,2004.
[3]王麗蓉.基于英語自我效能感的聽力學習策略研究[J].時代文學,2008(10).
[4]仲彥、王微萍.多媒體環(huán)境下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實證研究[J].四川外國學院學報,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