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明
(三峽大學 藝術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音樂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而歌唱表演又是最易于為人們所接受、理解的一門音樂藝術,它通過曲調與歌詞的結合唱出語言所不能言明的情感,從而起到動情達意的效果。創(chuàng)作的不斷升華以及聲樂表演藝術的發(fā)展對歌唱表演者提出的理論與實踐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進行完美的演繹在于歌者能否把握住對原著歌曲的藝術表現(xiàn)與處理。本文以《玫瑰三愿》為例,談談對一首聲樂歌曲在進行藝術表現(xiàn)與處理時應把握的幾點要求。
《玫瑰三愿》創(chuàng)作于1932年,時值“一·二八事變”爆發(fā),上海陷入戰(zhàn)亂之中。位于上海法租界內的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幸而未遭到破壞,當時受聘于音專的龍榆生先生在一次演奏會內,想起校園臺階下的玫瑰花因戰(zhàn)爭的原因而無人料理,過早凋謝且被人隨意攀折,內心傷感,就在席座間提筆寫下了這首長短句新體詩,隨后由黃自譜曲完成。優(yōu)美的旋律、典雅的詩韻使《玫瑰三愿》成為一首久唱不衰的中國藝術歌曲代表作品。
《玫瑰三愿》的詞作者龍榆生出身書香門第,10 歲后隨父親熟讀文史名著,并學會了作詩賦文。他畢生致力于詞學研究,重點著眼于唐宋詞。從1928年起,龍榆生應邀至上海音樂??茖W校講授古典詩詞,在那里與蕭友梅、李惟寧、黃自等著名音樂家一起探討新體樂歌,并嘗試把傳統(tǒng)的詩詞規(guī)律用于現(xiàn)代的歌詞創(chuàng)作。
賦予《玫瑰三愿》音樂靈魂的是它的曲作者黃自先生。黃自同樣出身書香世家,自幼接受封建文化傳統(tǒng)熏陶的同時,也受到“新學”的影響。在美留學期間先后獲得文學與音樂學士學位,回國即進入大學任教,尤其在國立音專任職期間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作曲人才。黃自最先將歐洲作曲技法引入中國,他不僅對西方作曲技法運用嫻熟,而且對民族音樂風格的把握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睹倒迦浮芳词亲髑也捎梦鞣阶髑挤▽懗桑谶@首作品里我們無處不體會出深厚的民族情懷。
對于《玫瑰三愿》這首歌曲,我們既要從創(chuàng)作手法與上去把握,也要從文學情感上去理解,這樣才能對這首作品做出良好而全面的處理。
分析研究詞曲作者使用的文學語言和音樂語言,目的是為了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氣質、思想等,有利于體驗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與之達到情感共鳴,從而將人物形象鮮明地體現(xiàn)出來。
“玫瑰花,玫瑰花,爛開在碧欄桿下。玫瑰花,玫瑰花,爛開在碧欄桿下。我愿那妒我的無情風雨莫吹打!我愿那愛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紅顏常好不凋謝!好教我留住芳華”。
“比擬”是中國古典文學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自古女子亦多以花自比。在這首詩詞中,作者由眼前的實景生出嘆惋之情,在戰(zhàn)爭的無情風雨中,借玫瑰花比擬弱小者,反映了當時年輕婦女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龍榆生先生始終強調“歌詞仍應注意韻律”[1],在嘗試新體樂歌創(chuàng)作時,十分講求將古代詩詞中的聲韻格律運用到新時期歌詞的寫作中來,提倡中國古典文學的古為今用。尤應注意的是,在這首歌曲中,“我愿那紅顏常好不凋謝”中的“謝”應唱作“xia”。這樣歌詞每句結尾都歸“a”韻。如下所示:
花(hua),下(xia),打(da),摘(zhai),謝(xia),華(hua)
古典詩詞素有平聲和婉、仄聲拗怒之說。這首詩詞的平、仄安排基本上是兩平(陰平、陽平)兩仄(上聲、去聲)綜合運用,但長句的結尾多用仄聲,如“下”、“打”、“謝”,因此,“還是構成一種拗怒的‘聲情’。玫瑰花被人攀折,美好的生命遭受摧殘,作品的情調是激越的。”[2]
分析歌曲,首先應當從結構入手。歌曲的前后結構往往表達了不同的情緒脈搏。這首歌曲“可謂標準的長短句,最長的10 字,最短的僅三字”[2],共有十句,前六句寫景,描述玫瑰花的姿態(tài),且四、五、六句重復一、二、三句;后四句抒情,以三個排比的手法抒發(fā)玫瑰心中強烈的愿望。曲調依詞劃分為兩個段落,第一段是兩個重復變化的樂句,模進手法。第一句的旋律語調較為平穩(wěn),第二句增加了一點起伏,11 小節(jié)“開”字上e2 的出現(xiàn),在第一段到達了一個高點,隨即旋律波浪下行,以嘆息似的語調結束在主音上。第二段由四樂句構成,表情術語注明為不安地、激動地?!叭齻€愿望”在以“一愿”為主題之下,用變化模進的旋律手法、迂回遞進的情緒發(fā)展抒發(fā)了玫瑰急于控訴的心聲。
在歌曲《玫瑰三愿》中,鋼琴、人聲與小提琴三者形成襯托、對比和追隨的交織效果。在玫瑰的陳述段落里,鋼琴伴奏在柱式和弦的音型上節(jié)奏平穩(wěn),起到了襯托旋律的作用,體現(xiàn)出這一段較強的敘述特點,小提琴奏出的輔助旋律輕靈飄逸,與鋼琴的沉穩(wěn)厚重恰又形成鮮明對比。在第二段里,弦樂音色緊緊追隨著歌聲的模仿,鋼琴左手為分解和弦,自下而上的大跨度琶音使音樂流動向前,使得愿望的表達更為迫切。另外,作曲家在鋼琴織體中刻意地使用了以二度代替三度的具有民族風格特點的和聲,強調了民族旋律色彩,增添了玫瑰的含蓄、婉約之情,更符合國人的審美需要。
歌曲的每一處細節(jié)都可謂“自有妙處”。十句詩詞,每一句的末尾都使用了或長或短的休止符,其作用有二:一是配合了這種自由詩體的形式,即長短結合;二是用以抒發(fā)歌曲內心的情感。在第一段中,休止符可表達出寧靜、沉思的韻味。而在第二段中,休止符則在一浪接一浪的強烈情感的間歇中,表達著心潮的澎湃。因此在演唱中,要控制好音符與休止符之間的情感連貫,既不能在節(jié)拍上出現(xiàn)差錯,也不要使停頓過于機械化。
整首歌曲都籠罩在一種薄霧般嘆息的情感之中,這是因為在歌曲的旋律當中,無論是平穩(wěn)的敘述,還是激越的抒情,樂句的末尾都是以二度或三度的下行音調(尤以二度居多)結束,所以“嘆息”的音調應該是《玫瑰三愿》最具意味的一種手法,也是這首歌曲的獨特之處。
《玫瑰三愿》是一首精致短小的藝術歌曲,歌詞簡略,旋律優(yōu)美,易于傳唱。一首歌曲,無論年代多么久遠,情感多么深厚,只有細致地了解它的一切創(chuàng)作思想,深深地領悟其中的情感內涵,才可以演繹出打動人心的音樂。正如《玫瑰三愿》,歌者若能體會出玫瑰愿望的內涵,在演唱時便能把這種內涵傳遞給聽眾。
[1]曾大興.詞學的星空:20世紀詞學名家傳[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2]趙震民.聲樂理論與教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3]梁茂春.中國音樂通史教程[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