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欣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經(jīng)濟管理分院,吉林 長春 130122)
作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貧困學生的資助工作不僅具有扶困功能,而且具有德育功能。對于民辦高校而言,切實有效地開展學生資助工作,不僅有助于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而且對合理配置資助資源、促進學校自身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1]在現(xiàn)階段,民辦高校必須圍繞德育工作建立一套體現(xiàn)資助公正、公平性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地做好資助工作,真正發(fā)揮學生資助工作的德育功能,從而更有效地發(fā)揮資助資源的育人功效。
民辦高校學生生活水平的差異度遠高于公辦高校。就學費和生活費而言,民辦高校遠高于公辦高校。以2012年入學的會計學專業(yè)的學費為例,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每年學費11 500 元,齊齊哈爾大學每年學費2 500元。部分家境優(yōu)越的學生,入學后高消費,而部分來自農村和小城鎮(zhèn)家庭經(jīng)濟收入不高的貧困學生,在勉強繳納學費之后難以有更多的錢用于生活消費,巨大的生活質量反差極易導致貧困學生產生自卑感,同時又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自尊心,渴望在各方面都得到極大的認可和尊重。這種自卑與自尊交錯的心理往往使一些貧困學生產生虛榮攀比心理,不但不勤工助學、不愿接受資助,反而盲目消費、與他人攀比。這種虛榮攀比心理不僅直接影響著貧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而且不利其人格健康發(fā)展,使之漸漸遠離群體生活和健康的成長之路。以長春大學旅游學院為例,由于多數(shù)貧困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獲得的發(fā)展機會較少,在文藝、體育、表達、人際交往等方面有所欠缺,更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的情緒。當出現(xiàn)這種問題時,部分貧困學生容易把自己封閉起來,避免和周圍的同學接觸。這樣一種態(tài)度導致他們和普通同學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自卑心理進一步加重。隨著高校資助體系的不斷健全和完善,部分貧困學生進入大學以后逐漸產生了“等、靠、要”的思想,對外界的援助產生了依賴心理。在依賴心理的影響下,一些貧困學生原有的自強、自立、勤儉、拼搏的品質慢慢消退,學習和生活也變得懶散起來。
貧困學生與普通學生最明顯的差別就在于經(jīng)濟狀況的差別。要實現(xiàn)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德育功能,就是要通過確立科學合理的學生資助理念,明確資助工作是幫助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yè),并以此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從而發(fā)揮資助育人的功能。因此,在貧困學生資助工作中,要充分體現(xiàn)資助工作的德育價值,應當物質資助與精神幫扶并行,引導貧困學生堅定自立自強的信心,培養(yǎng)其自我開解、解困的能力,引導其緩解壓力,從而激發(fā)貧困學生拼搏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磨練其形成堅韌的品格。雖然受資助的是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但對于非受資助的學生來講,貧困學生資助工作具有示范性功能,資助工作在各個層面的實施和運行都能體現(xiàn)黨、國家和社會的關懷,體現(xiàn)學校、老師、同學之間的關愛,有利于形成溫暖的校園人際氛圍。
民辦高校要通過樹立教育均等、決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輟學的理念來回答“為什么資助貧困學生”、“如何資助貧困學生”兩大問題,使資助體系不斷完善,以保障貧困生能順利完成學業(yè),提高資助資源的配置效率和資助育人效率。[2]在資助對象的認定過程中,民辦高校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以往的資助對象評選中往往只強調認定貧困學生,由輔導員憑印象確定,評選過程簡單化,評選結果不令人滿意,該資助的沒有得到資助,不應資助的又得到了資助。從而使許多人對資助對象的評選工作表示懷疑,同時也產生了兩種消極后果:一是受資助的貧困學生得到了資助后自認為是應該的,忘記了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不努力進取,放松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在同學中造成很不好的影響;二是沒有得到資助的學生認為資助對象的認定工作不夠實事求是,存在著弄虛作假、拉關系走后門的情況,從而對資助工作產生反感情緒,甚至有個別學生在心里敵視輔導員和受資助的貧困學生。
為了使資助產生良好的效果,輔導員必須嚴格按照民主評議原則,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堅決杜絕輔導員在貧困學生認定過程中出現(xiàn)徇私、吃、請、拿等不良現(xiàn)象。要建立和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加大懲戒和處罰力度,要對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的資源分配方案和名單及時進行公示,接受全體學生和干部、教師的監(jiān)督。要暢通學生申訴渠道,保證學生的合法權利。與此同時,還要重視在貧困學生認定中的德育工作。要在認定工作開展前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讓廣大學生了解貧困學生資助政策、認定程序、認定方法和認定標準,讓廣大學生積極監(jiān)督貧困學生評定過程,加強誠信管理,明確虛假申請貧困資助的后果,為公平、公正、合理認定貧困學生提供保障。學生工作部(處)、各系黨總支書記和輔導員要隨時觀察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對違反校紀校規(guī)、弄虛作假和鋪張浪費的貧困學生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同時,對受資助的貧困學生提出適當?shù)牧x務和責任,改變以往的“免費午餐”式的資助。
輔導員工作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最能把握學生的心理,最能了解學生的需求,最能貼近學生的情感,輔導員應就貧困學生所表述的情況對其進行世界觀、人生觀教育,讓其懂得這些資助都是黨和政府對貧困學生的特別關心和愛護;要教育學生珍惜來之不易的受教育機會,然后提出解決困難的具體途徑和方法,讓貧困學生懂得人生旅途中的磨難是在所難免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使貧困學生能正確地面對大學階段的經(jīng)濟困難,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學生活。
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過程實際就是優(yōu)化人生的過程,[3]要實現(xiàn)資助的德育功能,民辦高校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按照《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規(guī)范貧困學生的資助工作,發(fā)揮資助工作的德育功效,使教育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維護好學生的切身利益,把有限的資助資源分配給真正需要資助的學生,從而促進學校各項事業(yè)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1]仲晨星,趙貴臣,李妍.民辦高校貧困學生認定的特性分析[J].理論觀察,2013,(2).
[2]趙貴臣.高校學生資助育人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堅持經(jīng)濟扶貧與精神扶志相結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2,(8).
[3]趙貴臣.我國大學生資助體系的德育功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