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麗琴
(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江蘇 如東 226406)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越來越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展。在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引導下,不但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而且能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及歷史運用能力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高中歷史教師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教學內容的不同,選用不同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讓所有學生都能從中受益,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形成的要求。
目前,隨著生本理念在教學中的逐步深入,很多教師都已經(jīng)學會運用生本理念進行歷史教學。在這個過程中,雖然開展了很多自主學習活動,但是表面上學習方式的轉變并沒有讓學生真正投入到主動學習、積極思考中,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積極參與,也沒能在這種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受益。在這種情況下,自主學習成了放任自流,學生為了完成作業(yè)而完成作業(yè),根本沒有達到教師所要求的發(fā)展學生歷史能力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高中歷史教師有時在導學案的設計上不能完全兼顧每個層次的學生,導學案上的題目一部分學生無法完成,而單憑導學案的學習又無法滿足學生的一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另外,在導學案的設計上,一些教師常常將導學案設計成作業(yè)題的形式,這樣只能讓學生局限于完成作業(yè),而不能真正啟發(fā)學生思維,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因此,自主學習等同導學案練習,教師的導學案沒有真正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而在學習目標的設置上,也缺乏科學性,無法真正有效地提高高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生為本,要將學生置于歷史教學的主體地位,為提高學生的歷史能力設計教學。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歷史能力的不同,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同一堂歷史課上或多或少地提高歷史能力。因此教師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對學生講清自主學習模式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及運用歷史理論知識解決各種歷史問題的能力有重要作用,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中。如在學生剛升入高中的時候,歷史教師就要對學生講清開展自主學習的必要性,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在各種教學活動及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要勇于表達、善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不但要關注教材的教學內容,更要關注校園歷史教學環(huán)境,充分利用校園內對歷史教學有益的教學資源,要關注校園歷史文化環(huán)境建設,善于在學校圖書館尋找到相關的歷史書籍,善于利用校園網(wǎng)絡輔助教學,充分利用學校內相關的圖書資料或者教學儀器,在拓展歷史教學載體的過程中拓寬學生的歷史學習思路,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合作交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獨特的歷史學習方法,高效進行歷史問題的探討與研究。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真正走進學生中間,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越濃,參與的意識就越強,歷史能力也就會提高得越快。
傳統(tǒng)意義上的高中歷史教學是枯燥的,學生認為需要背誦的教學內容索然無味,而一些抽象的歷史事件學生有時也是似懂非懂。因此在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具有聲音、畫面,以及有聲視頻等多種輔助模式,能將歷史事件及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一一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眼可觀、口可誦、腦可思考,在多種感官的參與中對于歷史事件的了解進一步深入。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對于歷史事件的評析在思維構建的層面上也會更深入,不但激發(fā)了多方面的潛能,而且調動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在學生自主學習模式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會學生教材上的歷史知識,而且要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課外歷史材料及歷史知識的學習和閱讀。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補充相關的歷史資料,引導學生課后閱讀。教師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對社會上出現(xiàn)的熱點問題運用歷史知識進行解答,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在學生遇得到不明白的歷史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歷史文獻資料,讓學生自主訓練歷史分析能力。如在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課程《封建專制下中央集權制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授完課堂教學重點和難點并完成適當?shù)恼n堂訓練之后,可以通過教學網(wǎng)站或者課前搜集的教學資料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中央集權制度,讓學生明確在不同的朝代中中央集權制度的實施過程及實施程度,并引導學生在課外繼續(xù)閱讀相關的歷史資料,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完成歷史事件及歷史線索的建構,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模式的構建,依賴于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能力。教師要完善自主學習評價機制,不僅關注到教學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到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參與方式,以及學生內在需要和個性發(fā)展在歷史學習中的體現(xiàn)。教師要全面權衡,考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作出客觀而公正的評價。
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處理好在自主式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引導學生自主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綜合實踐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歷史教材自主提高學習能力,要在這個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興趣,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充分發(fā)揮評價在課程改革中的功能。
總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模式的教學,教師要以生為本,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自主學習策略,讓學生都能采用獨特的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提高歷史學習能力。
[1]劉加美.在學案導學中巧用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J].科學大眾,2008(02).
[2]董建水.高中歷史分層次自主性學習研究[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22).
[3]潘平.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歷史研究性教學的構建與實施[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9).
[4]郝發(fā).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4).
[5]張玉蘭.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