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森林,余時滄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病理學研究所,重慶 400038)
病理學可以分為基礎病理學和外科診斷病理學,而病理實驗是病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占總學時的40%左右。實驗課是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主要途徑,是對理論知識的印證和鞏固,同時,也是對理論教學的有益補充。病理學實驗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對大體標本的肉眼觀察和病理組織切片的光鏡下觀察來了解人體各系統(tǒng)主要病變的病變特點和診斷要點,為以后的臨床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上述的學習過程均是在教室和實驗室完成的,如何讓學員走進臨床,外科病理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根據(jù)筆者近年來的教學和外科病理診斷體會,主要就如何更好地將外科病理融入病理學實驗課教學中,為提高病理實驗課教學質量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通過對我校8個年級統(tǒng)招生病理實驗課考試成績的分析和學生對實驗課教學的問卷調查顯示,近年來,學員實驗課考試成績總體呈下降趨勢。教師隊伍的人員流失和結構失調,使師資力量明顯不足且教師隊伍年輕化和教學經(jīng)驗的不足等,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原因[1]。我們的教授有著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但是,高學歷、高職稱、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主要從事的是課堂理論課的講授,而擔任實驗課的教學主要為資歷較年輕的老師,他們在教學經(jīng)驗方面還有所欠缺,有的上課教員為新教員或研究生,對一些教育理論和方法的掌握不熟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作為我們年輕教員除了在對書本理論知識以及相關領域國內外研究進展掌握非常透徹外,還要求年輕的教員多跟堂聽課,學習老教員們一些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對照自己,找出自己平時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再做一次學生。除了跟堂聽課外,還應該在年輕的教員中形成一種“比、學、趕、追、超”的教學氛圍,比如定期的在年輕教員中間進行試講,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互相批評指正,積累經(jīng)驗,從而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整個教師團隊的力量。
教案是實施教學的藍圖,它是教師對該次課教學的總體安排,只有精心設計才會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員在課前要認真學習教學大綱的要求,明確重點和難點,吃透教學內容,準備課堂上需要觀察的大體標本和病理切片以及對需要重點分析的病例的有針對性的討論等,引導學生掌握病變的特點,通過肉眼的觀察和鏡下組織學特點,推測病變可能引起的一些臨床體征,判斷疾病的轉歸、預后等,從而增強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員更應該查閱文獻,了解國內外相關領域的一些研究進展,為學生講解一些前沿知識,這樣能更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了解新事物的興趣。因為病理學是連接基礎與臨床的橋梁學科,它與醫(yī)學生即將要學習的臨床課程聯(lián)系緊密,同學們對臨床知識的求知欲明顯高于基礎課程,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穿插一些相關臨床知識的講解,這既能深化病理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學科的聯(lián)系,又增強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還擴大了視野,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教員還應該明確當次課的教學對象,包括學員的層次、人數(shù)、年齡等,比如,如果是專升本的學員,因為他們對臨床的知識可能比較熟悉一些,所以在講授的過程中就應該更注重相關學科基礎理論課的講解。值得強調的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在適當?shù)臅r候采用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如板書、掛圖等。很多教員在授課的過程中往往就不再使用以前的教學方式,完全依靠幻燈、錄像等。在多媒體教學的制作過程中又不可一味追求“多、大、全”,使學生從“抄黑板”變成“抄課件”,這樣不僅達不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反而加重了學習負擔,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2]。
病理實驗課是對病理學理論大課的有益補充,是對理論課中所認識到的某種疾病狀態(tài)下器官、組織的大體和鏡下病理改變,通過實驗課進一步學習和加深了解的過程。加之學員們對臨床知識的渴求,如果我們能引入臨床外科病理的學習和見習,這必將更好地調動廣大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我們實行教員負責制,每個教員分配十名左右的學員跟組學習。若學員數(shù)量過多,則可以多安排一輪進行交替學習。遇到一些疑難病例,如骨肉瘤,此類病人的確診往往需要臨床表現(xiàn)、X線表現(xiàn)和病理改變三者有機結合才能準確無誤地做出診斷,我們可以帶領同學進行外科查房,以及進行術中現(xiàn)場視頻的見習了解,并邀請臨床手術醫(yī)生對手術的過程進行仔細講解,這樣更有益于提高學員對該病種的診斷治療等知識的獲取。對手術后切下來送檢的標本,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和初步地處理,通過“一看二摸三思考”來學習掌握。
另外,鼓勵學生參加醫(yī)院的臨床病例討論,安排學生觀摩每一例尸體的解剖,同時老師進行深入地講解,使其了解疾病情況下相應臟器的大體病理改變。對一些外科手術易損傷的組織結構要重點詳細地講解,在遇到由于手術原因造成的醫(yī)療事故的尸解,要對其警示教育。這既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面,又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為后續(xù)即將開展的臨床外科學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實踐基礎。
考試是檢驗同學們對該課程學習情況的手段之一。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現(xiàn)在正逐步實現(xiàn)教考分離,這是對學生的考試,更是對教員的考核,因此,緊扣教學大綱顯得尤為重要。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為理論知識、標本、切片三者的結合,這種方式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定的弊端。調查中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平時的標本復習中常常是死記硬背,沒有抓住病變的特點,更不用說診斷與鑒別診斷。另外由于片子的不斷老化磨損,同學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很多少見病種標本來源非常困難,很多教學大綱上要求的病例在現(xiàn)有的情況下很難滿足同學們的學習。為此,我們正積極地尋求新的考核方式,以使在新的形勢下圓滿而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確保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如我們可以通過在原有理論考試的基礎上,對標本的考試實行改革,可以在即將建成的病理圖片資源庫中抽取一些典型的不同視野、不同倍數(shù)的圖片,并給予一些相關的病史材料,讓同學們自己診斷,并寫出相應的診斷要點[3],這樣就能很好地避免同學們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病理學。
[1]郭喬楠,陳意生.病理學實驗課教學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4,13(2):111 -112.
[2]魏 嚴,王 靜.淺議高職高專院校病理教學中如何合理利用多媒體[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4(21):2642 -2643.
[3]劉立新,何慶芳,孟桂霞,等.病理學實習考試課件的設計制作與成績分析[J].醫(yī)學教育,2002,6: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