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抗戰(zhàn)時期陳云的敵占區(qū)黨組織建設思想

2013-08-15 00:45:41
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13年5期
關鍵詞:大后方新黨員陳云

□ 韓 強

民主革命時期,黨的建設面臨著極其復雜的情況,既有根據地能夠公開的黨組織建設,也有處于地下狀態(tài)的敵占區(qū)(土地革命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被國民黨控制的地區(qū)分別稱白區(qū)和國統(tǒng)區(qū),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國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的地區(qū)稱敵占區(qū))黨組織建設,在兩種斗爭環(huán)境中的黨組織相互配合,很好地發(fā)揮了領導作用,成為黨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同時兩者在進行黨的建設中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黨的建設提供了寶貴財富。陳云同志是黨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員,曾在從1937年12月到1944年3月的抗戰(zhàn)期間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作為主管黨的建設部門的負責人,在此期間他對敵占區(qū)黨的建設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仡櫋⒀芯亢涂偨Y他的重要思想,對于深入總結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把握黨的建設的規(guī)律具有重要意義。

陳云同志關于敵占區(qū)黨組織建設的思考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黨的支部》(1939年6月10日)、《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1939年5月30日)、《增強新黨員新干部的黨性》(1942年9月)、《鞏固黨在大后方及敵占區(qū)的秘密組織》(1940年10月1日)、《大后方黨組織的徹底改組和擴大黨外的活動》(1941年12月)、《改進大后方秘密黨的工作》(1941年12月),以及具有回憶性質的《堅持有錯必糾的方針》(1978年11月12日)幾篇重要文獻中。概括起來他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認識加強敵占區(qū)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性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不得不轉入地下斗爭,使我們黨對地下斗爭有了深刻的認識,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土地革命時期,雖然黨領導的根據地武裝斗爭轟轟烈烈,但是對于在國民黨統(tǒng)治的白區(qū)開展斗爭(也稱為第二條戰(zhàn)線或隱蔽戰(zhàn)線)也給予了高度重視,那里的黨組織在中央領導下加強自身建設,積極開展對敵斗爭,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學運、軍運及武裝斗爭等各個方面都較好地執(zhí)行了黨的方針政策,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在敵后戰(zhàn)場對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環(huán)境的艱苦、斗爭的殘酷更使我們黨深切感受到領導敵占區(qū)斗爭的重要性,更加廣泛地開展了敵后斗爭。陳云同志直接領導了敵占區(qū)黨組織建設和對敵斗爭,因而對加強敵占區(qū)黨組織建設格外重視,也進行了創(chuàng)新性的思考。他在《改進大后方秘密黨的工作》(1941年12月)中提出:“大后方的黨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這一部分,則中國革命的發(fā)展和勝利是不可能的。因此,輕視大后方工作或不安心在大后方工作是錯誤的。內戰(zhàn)時期,黨在白區(qū)進行了英勇的斗爭。但是,由于黨對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沒有真正認識,在大革命失敗后對政治形勢估計錯誤,沒有實行暫時退卻、長期埋伏、積蓄力量的方針。在工作方法上和組織形式上,沒有徹底轉變到適合于中國一般的和當時特殊的情況。因此,雖然有成千成萬共產黨員的英勇奮斗和流血犧牲,但除了北方黨以外,絕大部分的黨組織遭受了完全失敗。這一挫折是重大的,損失是嚴重的,結果僅僅鍛煉了一批干部,并給了我們失敗的教訓?!保?](P233)基于此,他清醒地看到:“大后方的黨是長期秘密的黨,但又有廣泛革命活動的必要和可能。大后方的黨是在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壓迫之下,如果不是秘密隱蔽的組織,就不能存在。由于中國革命的長期性,這種秘密隱蔽的時間不是短促的,而是長期的。因為革命如果沒有全國范圍的勝利,所有在階級敵人統(tǒng)治區(qū)域的共產黨組織都必須是秘密的?!薄耙虼?,現(xiàn)在黨中央雖然指出了大后方黨的任務是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但在許多具體工作上還必須根據過去失敗的教訓加以深刻的反省,大膽地解脫歷史成見的束縛,否定那種過去錯誤的或不合現(xiàn)時的工作方法和組織形式,而做出正確的規(guī)定?!薄按蠛蠓近h的組織的秘密隱蔽,決不是革命活動的停止,相反地,必須是革命工作的擴大。黨的秘密隱蔽正是為了便于擴大革命工作;革命工作越是擴大,黨組織的秘密隱蔽就越加可能。”[1](P234)

鄧小平曾經在《敵占區(qū)的組織工作與政策運用》(1943年1月26日)一文中對敵占區(qū)黨組織工作的意義有一個正確論述,他提出:“敵占區(qū)組織工作的基本內容是‘打入’工作,是在敵占區(qū)建立黨和群眾組織的基礎,是在偽軍偽組織內部發(fā)展革命工作,是革命兩面政策的正確運用?!保?](P45)“合法斗爭與非法斗爭、公開工作與秘密工作,是密切聯(lián)系著、配合著、互相幫助著的。因此,當我們布置合法斗爭時,一定要想到非法斗爭的配合,布置非法斗爭時,也要想到合法斗爭的配合。所謂聯(lián)系與配合,不是把合法與非法、公開與秘密混淆起來,或由一個人去兼任兩種工作,這樣的結果沒有不暴露而遭失敗的。必須著重指出,我們雖然不允許拋棄合法與公開的一面,甚至有一點公開合法的可能都要盡量利用,但是我們的目的,卻是發(fā)展非法與秘密的一面,這才合乎我們積蓄革命力量、削弱敵人力量的要求,忽視了這一點,就會陷入合法主義的錯誤。同時,在進行合法斗爭時,我們一方面要領導群眾爭取斗爭的勝利,一方面必須充分暴露敵人的猙獰面貌。在斗爭勝利后要指出這種勝利是有限度的,是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斗爭的結果,是抗日軍隊政權幫助的結果,以免在群眾中增加對敵的幻想。如果合法斗爭失敗了,更應抓緊機會鼓勵群眾對敵斗爭的情緒。在合法斗爭中,我們還應充分了解敵人,掌握敵人內部的矛盾。過去有些同志把敵人看成非常一致的整體,完全是主觀的錯誤的想法?!保?](PP61-62)

可以說,陳云同志正確認識到了開展敵后工作、加強敵占區(qū)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正確的思路和方針,因此在他的直接領導下,敵占區(qū)黨組織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從而更好地領導了敵占區(qū)的各項斗爭,也支援了軍事斗爭,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二、必須大力提高敵占區(qū)黨組織中黨員干部的素質

由于敵占區(qū)黨組織處在敵人的包圍之中,其成員隨時面臨風險和犧牲,因此,必須把從事這一工作的黨員干部的素質放在重要位置,為此,陳云同志特別強調:

1.必須注重提高敵占區(qū)黨員的質量。陳云同志在《鞏固黨在大后方及敵占區(qū)的秘密組織》(1940年10月1日)一文中特別強調了“黨員的質量重于數量”的問題,其中強調:為什么要鄭重地提出黨員的質量重于數量這個問題?第一,因為在敵占區(qū)、大后方的黨組織是秘密的。一方面,黨處在日本帝國主義和地主資產階級直接統(tǒng)治之下,隨時隨地都可能遭受到武力的壓迫、政治的誘惑、奸細的破壞,經常處于嚴重的被突然襲擊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黨在與敵對勢力的斗爭中,不像八路軍、新四軍所在地的黨,有武裝力量可以自衛(wèi),僅僅是依靠黨員革命意志的堅定,黨的組織的嚴密,黨與群眾的聯(lián)系。在這種狀況下,如果黨員的政治質量不高,如果黨內混入了奸細,那就不能與敵對勢力作殘酷的斗爭。我們在全黨范圍內提出黨員的質量應重于數量,那末,在敵占區(qū)及大后方,這個方針就更為重要,更應嚴肅對待。第二,現(xiàn)在大后方的黨員已經有了相當的數量,我們的方針,不再是以發(fā)展為主,而是以鞏固為主。第三,今天大后方的黨組織一般說來還是極不鞏固的,許多地方的黨員的質量還不高。在敵占區(qū)雖然有無數黨員具備著反抗日寇的英勇氣概和共產主義的堅定性,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黨員質量不高。大后方的黨員大多數是在抗戰(zhàn)初期入黨的,遇到政治局勢逆轉,或者受到某些誘惑,有些人就容易動搖。雖然這種情況在革命運動中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其原因在于抗戰(zhàn)初期吸收黨員時有些地方的同志缺乏政治經驗,但是,應該說,我們領導機關缺乏應有的注意,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雖然黨員數量減少,但是質量提高了,秘密工作會做得更好些,領導干部的精力會更集中些。這是合乎精干隱蔽的政策的。許多地方現(xiàn)在還沒有黨員或黨員很少,那就應該發(fā)展黨員。但是發(fā)展黨員時,要避免過去的缺點,而著重注意質量。不必要求大后方農村內每個‘?!加兄Р浚敲總€‘聯(lián)?!幸粌蓚€支部。支部人數不求多:五人左右至多十人?,F(xiàn)在大后方發(fā)展黨員,主要看當地組織開展工作是否需要。”[1](PP206-207)

他繼而在《改進大后方秘密黨的工作》(1941年12月)明確提出了大后方黨員質量的標準是:“具有共產黨員必需的政治覺悟,有鞏固的社會職業(yè),并與群眾真正聯(lián)系。目前黨內的不健全分子應該淘汰,使之退為黨的同情者,團結于黨的外圍。某些可能入黨而估計到入黨之后其活動反而遇到困難者,暫時不必吸收入黨,但是,具備共產黨員條件而當地黨又需要發(fā)展黨員者,應該吸收。黨的發(fā)展,主要地在重要的工廠,重要的機關,重要的學校和重要的鄉(xiāng)村?!保?](P237)1939年1月25日,陳云還撰寫了《發(fā)展黨員問題》的講話提綱,其中“入黨手續(xù)”部分寫有“四、誓詞。青年預備黨員。1、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2、黨的利益高于一切,經常地積極工作(模范);3、遵守黨的紀律,永遠不叛黨(秘密);4、不怕困難,永遠為黨工作;5、要做群眾的模范;6、保守黨的秘密;7、對黨有信心;8、百折不撓,永不叛黨?!保?](P117)這一入黨誓詞在當時被廣泛采用,成為新黨員教育的第一課。

2.必須注意克服一些干部不愿去敵后工作的思想。他在《增強新黨員新干部的黨性》(1942年9月)一文中分析了當時在延安的一些干部不愿去敵后工作的現(xiàn)象。他說,“最近,中組部需調一批人去敵占區(qū)工作,其先決條件是,他們要在敵后有可利用的社會關系,或能找到立足過渡的關系。通過在各機關、學校尋找和與有關同志談話,在條件比較合適的177人中,除少數人表示服從黨的分配,接受工作外,其余大部分人均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或掩飾推倭,或當面拒絕。這些人都是抗戰(zhàn)時期入黨的知識青年。在國內外斗爭日益艱難的時期,尤其在整風時期,竟有這樣多的新黨員新干部的黨性觀念如此薄弱,實在是相當嚴重的現(xiàn)象。不服從黨的工作分配的是些什么人呢?第一,自稱文化人的人。這些人表面上以無秘密工作經驗或社會關系與身體不好等為理由,實際上是自命不凡,以文學家、戲劇家、歌唱家自居,怕危險或離不開愛人。第二,在社會上混過事,有些世故經驗,抗戰(zhàn)時走順風入黨的人。這些人在談話時,盡量減少某社會關系的可利用程度,實際上是因家在延安,現(xiàn)在工作相當穩(wěn)定,不愿做危險的事。第三,年輕幼稚、茍安現(xiàn)狀及對秘密工作恐懼,或在參加革命時即多少帶有光耀門庭思想的人。這些人在延安機關、學校中是相當多的。他們除丟不開愛人、對秘密工作恐懼、怕危險外,還有不少是因為現(xiàn)在回去,沒有一官半職,覺得對家庭鄉(xiāng)里,面子上不好看。第四,一帆風順的大學生。他們原是少爺出身,參加革命時有趕熱鬧的成分。他們的社會關系并不壞,卻要描寫得無法利用,實際上也是離不開愛人,怕危險?!保?](P152)他認為,這樣的情況是非常危險和有害的,是有悖于黨員的稱號的,因此,他認為必須教育干部克服這一錯誤傾向,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要服從黨的事業(yè)需要,敢于奮斗和犧牲。

3.必須加強對從事秘密工作的黨員干部的教育。鑒于在延安部分干部中存在不愿去敵后工作的傾向,陳云主張必須加強對這些干部的黨性教育,這也是適應敵占區(qū)艱巨工作需要的。他提出,“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現(xiàn)在延安新黨員新干部黨性薄弱的原因,既有內在的,也有外在的。因其有內在原因,所以,黨性薄弱現(xiàn)象難免,因其有外在原因,所以,黨性薄弱的現(xiàn)象完全可以防止或在短時間內得到克服。辦法就是改變外在不好的因素,使它成為好的因素。要使一個黨性觀念不強的人較快地達到堅強的境界,可以用加強對其教育和鍛煉的方法。這在過去老黨員老干部身上得到過證明,現(xiàn)在前方的新黨員新干部身上也得到了證明,在這次接受去敵后工作的人身上又得到了證明?,F(xiàn)在問題的關鍵,在于對新黨員新干部如何教育、如何鍛煉。根據目前新黨員新干部黨性薄弱的情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增強其黨性的工作:第一,加強新黨員新干部的黨性教育。利用這次整風的機會,以這些不接受工作的人為例,在各機關、學校展開討論,以轉移風氣。要使人們了解,沒有黨就沒有個人,只有在黨性建立之后,個性才有可能建立與發(fā)展。每個黨員必須具有隨時準備為黨犧牲的決心,這是黨員是否合格的標準。必須明確自己是革命的犧牲者,而不是革命勝利的享受者。要知道,犧牲的場合,不僅在殘酷的刑場上和戰(zhàn)場上,而且還在極平凡的技術工作和事務工作上。在這些崗位上任勞任怨、千辛萬苦、積勞成疾也是犧牲。犧牲的價值不取決于表面上代價的大小,而取決于黨對它的需要。第二,大批地分派新黨員新干部到下層鍛煉。在整風后將大批的延安新黨員新干部派到地方上去,派到技術部門去,派到事務工作中去,對新黨員新干部使用的基本原則是,要使其多走逆風,少走順風。必要時,對某些新黨員新干部要分配其不愿干的工作,以磨練其意志。但組織部門在分派工作時,必須審慎行事,不得草率,防止出現(xiàn)更壞的結果。第三,加強紀律教育。組織部門在分派工作時,事先必須多加考慮,一經決定,絕不準講價錢,嚴格糾正過去的遷就作風。在安排新黨員新干部工作與學習時,必須拒絕任何人的任何非組織路線的建議,嚴格糾正本位主義的一切直接或間接的不合組織紀律的作風。在各學校中及黨的建設上,必須加強紀律教育,強調無條件地服從黨,強調黨的利益高于一切。對違犯紀律的人,要及時地給予適當的紀律教育與紀律制裁。各級行政與黨的負責人,應對過去紀律教育情況詳加檢討和總結,并把紀律教育作為日??疾斓囊粋€內容。”[4](P153)總之,陳云強調:“在情況復雜而又必須獨立工作的大后方,每個黨員必須把自我教育看成重要的任務之一。”[1](P238)關于教育的方式,他強調,“對黨員的教育,一般的知識依靠自修;自我檢討、紀律教育則由黨內進行。目前已經暴露的干部,切勿易地對調,必須忍痛一時使其脫離工作,不能撤入根據地者,暫時靜伏。各個省委必須以忠實可靠、久經鍛煉、確能掌握黨的政策者為骨干,以忠實可靠有職業(yè)掩護的干部輔助之?!保?](PP230-231)

三、堅持敵占區(qū)黨組織的正確工作策略

敵占區(qū)黨組織要完成中央提出的“暫時退卻、長期埋伏、積蓄力量”的方針,就必須注重斗爭策略,因為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是奪取勝利的法寶。陳云同志對敵占區(qū)黨組織的工作策略作了較細致的論述,對工作起了指導作用。

1.關于敵占區(qū)黨組織的組成。他在《黨的支部》(1939年6月10日)中提出,“在絕對秘密的環(huán)境下(如敵占之大城市工廠中),黨的支部應該擴大與群眾的聯(lián)系,但支部的人數不應過多,應該短小精干,而且可以在一個工廠中建立兩個以上的相互之間并不直接發(fā)生聯(lián)系的黨的組織。”[1](P147)在《大后方黨組織的徹底改組和擴大黨外的活動》(1941年12月)中又強調:“目前大后方黨是一種特殊的秘密黨,既不同于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或抗戰(zhàn)初期的半公開黨,也不同于內戰(zhàn)時期非常孤立的秘密黨。它是民族抗戰(zhàn)時期的秘密黨。它的基本特點:一方面是完全秘密的黨,同時又有空前廣大的革命的社會基礎。依據這一特點,黨的組織雖然要短小精干,但黨外活動必須擴大。黨員數量不在多,思想上同情黨的人和黨外的共產主義者則不怕多。只有‘黨內小黨外大’,才是目前秘密黨唯一正確的組織形式?!保?](PP228-229)總之,“黨的組織形式必須根據環(huán)境和任務的變更而變化。一切呆板的組織形式和工作方法(如呆板的紀念節(jié)開會示威,共產黨員特殊的作風等),必須大膽地加以改變。越是打破公式主義,國民黨特務越難捉摸,黨的存在和發(fā)展就越加可能。必須縮小支部的組織,縮小各級領導機關的組織;從支部到各級組織,一般地要把會議變成個別聯(lián)系,并減少聯(lián)系的范圍和次數;各級黨的工作和領導,主要的不是靠上級的指示,而要求在黨的基本方針之下獨立工作。失去聯(lián)系的下級黨的組織,必須在任何情況下能獨立地堅持工作?!保?](P237)

2.關于敵占區(qū)黨組織的主要任務。他在《改進大后方秘密黨的工作》(1941年12月)中提出:“為了今后大后方黨的保存和革命工作的發(fā)展,必須徹底無保留地打破主觀主義、公式主義和生搬硬套書本上的概念,從具體的中國情況出發(fā),抓住中國的特點。只有這樣,革命工作的廣大園地,才會真正發(fā)現(xiàn)?!蠛蠓近h的基本任務是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要實現(xiàn)這個任務,必須進行互相聯(lián)系而不能缺一的三方面工作:黨的組織的精干隱蔽;熟悉國民黨,加強在國民黨內的工作;熟悉社會,深入社會。為了長期埋伏,黨的組織必須精干隱蔽;但如果不去熟悉國民黨,不了解國民黨的反共統(tǒng)制,以避免國民黨的襲擊,或者不深入社會,得到掩護,則長期埋伏同樣不可能。積蓄力量的意義不僅在于保存已有力量,而且還須增加新的力量。同樣,如果沒有精干隱蔽,在國民黨內部去爭取革命力量,不深入社會,同各階層群眾有廣泛的聯(lián)系,則積蓄力量也是不可能的。上述三項工作的中心一環(huán),是深入社會。無論為了隱蔽黨的組織,或熟悉國民黨、了解國民黨的反共統(tǒng)制,在國民黨中爭取革命力量,都必須以深入社會為前提。要深入社會,就必須適應社會。共產黨員必須學習社會的人情世故,在革命工作的方針之下,善于與社會的各方面融洽。必須打破內戰(zhàn)時期鄙視和割斷社會聯(lián)系或者害怕利用社會關系的心理?!保?](P236)

他在《黨的支部》(1939年6月10日)中強調:在沒有建立我們政權的地區(qū),要發(fā)動群眾進行必要的斗爭,取消不公平的和無理的負擔,撤換貪污橫暴的官吏、村長、保甲長。應該依靠群眾自己組織的力量,采取協(xié)商、調解和一切適合于抗戰(zhàn)環(huán)境的辦法,解除群眾所感受的參加抗戰(zhàn)的各種困難,以提高他們參戰(zhàn)的積極性。支部應該在群眾中作廣泛的深入的宣傳解釋:積極參加抗戰(zhàn),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是每個中國人今天最高的利益。支部在組織群眾的工作上,應該依據當地的具體環(huán)境和群眾的需要,去選擇適當的群眾組織的形式。戰(zhàn)區(qū)中一般的要以適合戰(zhàn)爭需要、對于戰(zhàn)爭擔負具體工作的組織形式開始(如自衛(wèi)軍、慰勞隊、少先隊等),以這些組織為基礎去建立更廣泛的群眾組織(如農民救國會、工人救國會、婦女救國會、青年救國會等)。在大后方及敵占區(qū)、一般的首先要把積極分子組織起來,經過他們去組織更廣大的群眾。支部應該分配適當的黨員到各個群眾團體中去積極參加工作,并且參加群眾舊有的一切團體,與群眾在一起,領導他們,同時向他們學習。要以民主的作風與群眾一起工作,不要包辦,不要以支部的領導來代替群眾團體自己的領導。要經常注意團結群眾的領袖,尊重他們,向他們學習,并吸收他們到黨的領導下來。[1](PP148-149)

3.關于處理好黨的公開工作與黨內秘密工作的關系。對于敵占區(qū)黨組織工作來說,組織是秘密的,但工作有時是需要公開的,因此必須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對此,陳云同志在《改進大后方秘密黨的工作》(1941年12月)中提出:黨內工作是秘密的,黨外活動必須是公開的,公開工作是革命工作的最大部分,合法活動是公開工作的唯一內容。依靠公開工作,不僅可以掩護黨員面目,隱蔽黨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任何巨大革命運動的發(fā)動,沒有公開的社會活動,要把群眾發(fā)動起來是不可能的。公開工作是秘密黨對階級敵人采取隱蔽的活動方法之一。公開工作應該如何進行,首先決定于這種公開活動是否為統(tǒng)治階級的法律及社會習慣所允許,內戰(zhàn)時期用蠻干的方法來“爭取公開”、“爭取合法”,抗戰(zhàn)初期和現(xiàn)在繼續(xù)存在的“突擊”作風,必須糾正。黨在進行公開工作時,非但不能標新立異,引起國民黨注意,而且在社會的舊有機關中活動,不要隨便在舊形式中加進新內容。公開工作的范圍,必須是多方面的,不僅在社會中下層,同時必須在社會上層。為了使公開工作適應社會情況,各級黨委必須把研究社會情況作為黨的重大任務之一。要通過實際機會和書刊材料去研究社會的一般方面和專門方面,研究社會各個階級的各個方面,研究它們的歷史和現(xiàn)狀,了解它們的利害關系,同時每個黨員,必須特別研究自己公開活動的專門的方面,成為黨內的“社會通”、“專門家”。為使公開工作能夠持久擴大,必須將一切公開工作與黨內的秘密工作分開,不要混淆。一切黨內秘密工作的人員絕對不準擔任公開機關工作,一切黨內的秘密文件不準存放于公開機關,一切黨的宣言、主張不能在公開機關照樣傳布。黨內秘密工作的人員,在正常的狀況之下,決不要經常調動。另一方面,公開工作的人員決不能同時擔任黨的秘密工作。一切公開工作機關及其人員的材料,決不能存放于黨的秘密機關。把公開工作與秘密工作隔離起來,決不是公開工作可以違背黨的方針或黨的領導。相反地,公開工作必須嚴格執(zhí)行黨的方針,服從黨的領導,不過應采取不同的形式。[1](PP239-240)

此外,陳云同志對于保證領導機關的安全、加強上層社會的活動、在國民黨中爭取革命力量等敵占區(qū)黨組織的重要工作也提出了具體的設想和要求??傊?,正如他在《鞏固黨在大后方及敵占區(qū)的秘密組織》(1940年10月1日)一文中所說的:“如果秘密黨把黨的組織嚴密了,精干了,隱蔽了,黨員的質量提高了,黨員的獨立工作能力養(yǎng)成了,那末,領導干部就不必忙于應付機關的破壞,不必天天跑來跑去在黨內開會,而可以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和指導黨外活動。如果黨內是鞏固的,每個黨員又在社會上獲得地位而被公認為好人,這樣的地方黨組織才說得上是鞏固的。這樣的黨組織,才能完成中央所給的任務: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保?](P210)

四、堅定地執(zhí)行黨對地下黨員干部的相關政策

對于在敵中區(qū)工作的同志來說,被捕是經常存在的危險,對于沒有充分暴露的黨員干部來說,經過組織多方面的營救,有一部分存在安全獲釋的可能。對于這些從事地下工作曾被捕并獲釋的同志,中共中央組織部1937年7月7日曾制定了《關于所謂自首分子的決定》,其中第三條規(guī)定:“凡在獄中表示堅定坐滿刑期,送到反省院的同志,照例要辦自首手續(xù),或填一般自愿書,才能出獄。如他們曾經組織允許填寫這類文件后出獄的,得恢復其組織。如具有上述情形,但未經組織允許者,經過工作中考察后,亦得恢復其組織”。[5](PP363-364.126)但是這一政策在整黨、干部審查中產生了一些偏差,從而導致出現(xiàn)了一些冤假錯案,尤其是在建國后的歷次反右派斗爭中,許多從事地下工作的同志蒙受不白之冤,對此,陳云同志堅決主張執(zhí)行中央政策,給一些同志平反和落實政策。

他在《堅持有錯必糾的方針》(1978年11月12日)講話中強調:1937年7月7日中央組織部關于所謂自首分子的決定[5](PP363-364.126)這個文件,是我在延安任中央組織部長(1937年11月)以前作出的,與處理薄一波同志等問題的精神是一致的。我當時還不知道有這個文件,后來根據審查干部中遇到的問題,在1941年也寫過一個關于從反省院出來履行過出獄手續(xù),但繼續(xù)干革命的那些同志,經過審查可給以恢復黨籍的決定①指1941年7月22日中共中央通過的《關于過去履行出獄手續(xù)者(填寫悔過書聲明脫黨)暫行處理辦法》。這個暫行處理辦法的第二條規(guī)定:“共產黨員在被捕后,毫無叛黨行為,僅僅在刑期滿后或交保釋放時由自己或家屬填寫過‘悔過’‘自新’一類文件作為出獄手續(xù),而在出獄后仍然堅決革命,并未改變其革命本質,并未對革命發(fā)生動搖者,雖在當時中央并無允許履行這類手續(xù)之決定,應視為實質上并未叛變。因此出獄后經地委以上審查和認可之后,已恢復黨籍者仍然不變,未恢復或恢復后又被開除者,則在本人要求恢復時可恢復其黨籍。但在黨表上應登記此種出獄情況,以區(qū)別于過去拒絕履行出獄手續(xù)堅持無條件出獄者”。見陳云文選(1956-1985年)(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P364 注127.。這個決定與“七七決定”精神是一致的,這個決定也是中央批準的。我認為,中央應該承認“七七決定”和1941年的決定是黨的決定。對于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錯誤定為叛徒的同志應給以復查,如果并未發(fā)現(xiàn)有新的真憑實據的叛黨行為,應該恢復他們的黨籍。此外,據我所知,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敵我邊際地帶有一個所謂“兩面政權”問題。當時黨組織決定一些黨員在敵偽政權中任職,掩護我黨我軍的工作。這些黨員,在“文化大革命”中也大多被定為叛徒。這是一個涉及到數量更大的黨員的政治生命問題,也應該由黨組織復查,對并無背叛行為的同志應該恢復黨籍。總之,“七七決定”、1941年決定中所涉及的同志和在“兩面政權”中做了革命工作的同志,對他們作出實事求是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結論,這對黨內黨外都有極大的影響。不解決這些同志的問題,是很不得人心的。這些同志都已是六七十歲的入了,現(xiàn)在應該解決他們的問題。[5](PP208-209)

正是在陳云同志的堅持下,薄一波同志等六十一人所謂叛徒集團案、陶鑄同志、王鶴壽同志等都先后得到平反昭雪。因為這些同志都領導和從事過地下黨的工作,對他們的平反也體現(xiàn)了黨對從事地下工作同志所付出巨大犧牲的認可。

總之,陳云同志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作為中組部部長,他直接參與領導了敵占區(qū)黨組織建設和對敵斗爭,對敵占區(qū)黨組織建設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所提出的措施也是正確和有效的,他的這些思想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值得珍視和借鑒。

[1]陳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陳云文集(第1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陳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

[5]陳云文選(1956-1985年)(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猜你喜歡
大后方新黨員陳云
鏈式跟蹤培養(yǎng)新黨員
北安市 以“四招”促進新黨員能力素質提升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陳云學習錘煉“筆力”
大后方民眾抗日救亡掠影展開幕
紅巖春秋(2017年9期)2017-10-11 15:42:26
戰(zhàn)時中共在國民參政會的形象塑造
黨總支能否接收新黨員?
決戰(zhàn)“大后方”——突發(fā)報道中的編輯價值
新聞傳播(2016年12期)2016-07-10 08:19:50
紀實的力量
紅巖春秋(2015年10期)2015-09-10 07:22:44
通城
黨員生活(2015年8期)2015-08-21 20:58:42
金溪县| 乌拉特中旗| 台北县| 新营市| 水富县| 荣成市| 金塔县| 文成县| 永靖县| 木里| 肥西县| 团风县| 子洲县| 肃宁县| 文水县| 准格尔旗| 上犹县| 江西省| 上杭县| 得荣县| 南宁市| 舟山市| 抚顺市| 宕昌县| 黄石市| 建平县| 赤水市| 龙江县| 华亭县| 潼南县| 扎兰屯市| 绥阳县| 梅河口市| 盐池县| 海门市| 永福县| 理塘县| 龙门县| 海南省| 栾川县|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