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福元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災(zāi)害”“吃食堂”時,我是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因為吃野菜和樹葉,我的形象是:細胳膊細腿細長脖大腦殼。當時最大的理想是吃一頓哪怕只一頓不摻野菜的純凈玉米面窩窩頭。這個理想一九六二年以后就實現(xiàn)了。我一頓吃了十一個窩頭。
“牙印”中的榮啟,是大車把式,我就給他跟車。我會趕車的一點技術(shù),就是他教我的。那頭死豬,就是他抱豬身子,我提豬尾巴,拖上牛車的。怕人發(fā)現(xiàn),上面還蓋了干棒秸。
死豬肉我一口不吃。我從中學(xué)課本中讀到關(guān)于病菌的學(xué)說。第二天他對我說,“死豬肉,香,香,真香!”并用大舌頭舔舔厚嘴唇,對我不吃死豬肉表示深深的遺憾。但他后來,病死了,剛五十出頭。我想跟吃死豬肉有關(guān)。據(jù)我所知,他至少吃過十多頭死豬。我沒那樣寫,覺得太殘忍。其實,現(xiàn)實比小說更殘忍。
二禿子這個人物是我的街坊。實耐不住饑餓,偷殺了我另一個街坊的一只懷孕的母山羊,事發(fā)后被判了七年徒刑。也是個悲情人物。其實,現(xiàn)實比小說更悲情。
金四爺就是我的四爺。大高個,留山羊胡。有一把小梳子,常將胡子進行梳理,其實他那胡子很通順。夏天也是長衣長褲,青鞋白襪,干凈利落。規(guī)矩多,毛病大,有清朝遺老的酸腐高貴遺風。他實際未參與殺豬,更不會去吃死豬肉。他羞與二禿子者流為伍。是我硬生生將他“拽”進小說中。
地標就是王爺墳。和碩和勤親王的墓地,現(xiàn)在石碑尚在,孤零零被鐵欄桿圈住保護起來。當年的風光已不在。
應(yīng)該說,作為短篇小說的基本要素都具備了。但我還是不能將其寫成小說,我總覺得還缺少點什么。
直到有一天,我偶然讀到米蘭·昆德拉的一句話:“歷史的加速前進深深改變了個體存在?!?/p>
是啊,是?。v史的加速前進,社會的變化發(fā)展,五十年前我身邊那些鮮活的人物,榮啟,二禿子,三叔,金四爺那一干人,如今安在哉?
于是,就產(chǎn)生了這篇小說《牙印》,也產(chǎn)生了我的月牙村小說系列。那些漸行漸遠的人物被我一一喚回,復(fù)活在小說中。他們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情緒情感,環(huán)境氛圍,盡可能原生態(tài)再現(xiàn)。至于讀者做何解讀,那是讀者自己的事了。
半個世紀后的歷史回眸,少年經(jīng)歷,情何以堪,讓人唏噓。湊成如下幾句:
少年經(jīng)歷烙深痕,足令余生寫古今。
青春采擷黃葉樹,老來燈下白頭人。
新潮澎湃迷亂眼,往事如煙救風塵。
早年鴻鵠成虛話,一枝殘筆伴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