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貞
【摘要】目前在我們這偏僻落后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教學中“滿堂灌”、“一言堂”的現(xiàn)象基本還是主流。所以我們要積極倡導在課堂教學上解放學生,讓學生煥發(fā)激情,積極主動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解決自己經過努力或同伴詩論能解決的問題,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關鍵詞】新課程 教學 問題 思考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赡壳霸谖覀冞@偏僻落后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教學中“滿堂灌”、“一言堂”的現(xiàn)象基本還是主流。教師占領著課堂,庖丁解牛式的把知識傳輸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時間長了學生就出現(xiàn)思維惰性,人云亦云,眾口一詞?;貧w課堂主權就是要解放學生,讓學生煥發(fā)激情,積極主動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解決自己經過努力或同伴討論能解決的問題,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下面筆者就我縣新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問題,思考談談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1 我縣當前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1 在教學模式上依然如故
從目前看,不少教師的教學方式相對滯后,在新的方式尚未探索成形且得以鞏固、效果也難以稱好時,不少教師就會又回歸到傳統(tǒng)的教法上來施教于課堂。也有不少教師面對大班額的群體,認為討論、互動、情景生成等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不適應現(xiàn)實的教學環(huán)境,便認為只能采用“老一套”來施教。凡此種種心態(tài),反映在教學實施層面就會“依然故我”。
1.2 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上有所欠缺
細察我縣的教學狀況,我們無不感到還有許多教師陷入陳舊的教育模式中,以完成教學內容作為課堂的終極目標,而忽略對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上有所欠缺??偸菗鷳n學生素質低,不能適應新課改,學生的主動性不高,在課堂中會出現(xiàn)冷場現(xiàn)象等等,于是,在教學中教師難免會全程主宰教學過程,這樣就禁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3 部分教師缺乏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部分教師對新的課堂改革模式的學習缺乏鉆研精神,不能領會新的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質,導致有些教師在課改實踐中縮手縮腳,瞻前顧后:不肯改、害怕改、不會改的情況比較普遍;缺乏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使命感、缺乏背水一戰(zhàn)的勇氣和決心、缺乏持之以恒的恒心與毅力、缺乏刻苦鉆研的習慣和精神!
1.4 不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部分教師不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忽視學習小組的建設與利用,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受束縛較嚴重:不肯展示、害怕展示、不會展示;如果在課堂展示上有所失誤,個別教師則斷然制止或粗暴呵斥,讓學生無所適從,從而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談不上激活創(chuàng)造力了。
2 在今后課堂教學改革中應做的工作
2.1 立足我縣實際,讓課改在現(xiàn)實的土壤中“生根”
新課改不是擯棄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一味地去追求“跨越”,體現(xiàn)“全新”,那無疑是在建造“空中樓閣”。我們應讓課改在“本土”上植根。把課程改革與本地本校具有傳統(tǒng)色彩的好做法、好經驗進行整合,使之在新的理念建樹下與課改接軌,并為課改服務。處理好“探究學習、自主學習與接受學習的關系”、“繼承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教學中求活與求實的關系”,“追求互動生成與要否進行知識講授”的關系、“能力培養(yǎng)與知識積累的關系”等等。這些現(xiàn)實問題不容回避,這也正是課改任務的艱巨性和歷程的艱難性所在。因此,我們在課改進程中能應多一份清醒與冷靜,少一些盲從與狂熱;多一分穩(wěn)妥與扎實,少一些輕浮與散漫。
2.2 讓集體備課成為提升教師專業(yè)成長,提高教學有效性,實現(xiàn)教學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
提倡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中,除了要研讀教材內容,還應研讀教材體現(xiàn)課標精神的具體所在,還要交流各自在“用教科書教”時,運用了怎樣的方法,安排了怎樣的活動,設計了怎樣的問題,將企盼達到怎樣的效果等這些有助于“改革”與“轉變”的具體問題上。如果學校里每周的集體備課都能重視落實這些實際問題,那么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在同步于理念的學、思、做合一的進程中,必將會逐步地呈現(xiàn)出好的效果來。
2.3 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中要解放思想,相信學生
我們深信:給學生一個機會,學生會還我們一個驚喜。我們應該由舊模式下“主演”變成在課堂上傳授知識的名“導演”,由站在黑板的前面變?yōu)樯硖帉W生們中間,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評價者。我縣有部分學校也在進行課堂改革探索,相信改革者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習主動性增強了,表達能力提高了,同時,這樣的課堂也深得學生的喜愛。
2.4 在課堂改革中,加強班級小組建設
因為小組建設可以發(fā)揮小團隊的作用,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各學區(qū)(校)要注重抓好小組建設:制定出臺并組織學習小組考評制度、改變傳統(tǒng)的座位安排、對學生重新進行分組、加強對小組長的教育與培訓,重視對小組的考評與管理。這樣,當小組建設初見成效時,高效課堂才能打造起來。
2.5 要真正營造教師“個人反思”的研究氛圍
營造教師“個人反思”的研究氛圍,把教師工作上升為一項真正意義上的“行動研究”。讓“學-思-做”的工作方式成為廣大教師職業(yè)生存方式,從根本上改變廣大教師的職業(yè)思維習慣,在終身學習的歷程中打造為一名“學習型教師”,讓學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型組織”。
2.6 改革現(xiàn)有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
一是上級部門要改革評價體系;二是學校要改革對教師單純以成績衡量的做法,三是教師要改變教師對學生評價的方式方法。
課改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的心身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諧地發(fā)展,讓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同時也使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體驗職業(yè)所帶來的快樂,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達到以人為本,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目標。這是無論什么樣的課改所應追求的最終目的,也是我們學習和借鑒兩所名校課改經驗的真正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