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崎
(四川警察學院 警訓部,四川 成都 646000)
南充市普通高中體育課多媒體教學現狀研究
高崎
(四川警察學院 警訓部,四川 成都 646000)
南充市數字化校園方案的實施,推動南充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變革,也推動體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fā)展,體育教學有獨特的教學規(guī)律,采取運用多媒體教學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學實踐中,如何把多媒體教學與體育課有效的結合起來,需要從實踐中尋找契機.
普通高中;體育教學;多媒體課件;現代信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研究在教育領域的不斷擴展與深入,現代教育技術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顯現得越來越重要.多媒體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更是為體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解決了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遇到的諸多難題.
2012年,南充市教育局和財政局聯(lián)合頒發(fā)了《南充市數字化校園建設項目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指出:“到2015年,創(chuàng)建200所以上市級數字化校園示范校,建成覆蓋全市的數字化教育服務體系,實現教育管理、教育內容、教學組織與手段現代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應用走在全省前列.”
體育方面,全市建成省級優(yōu)秀傳統(tǒng)項目學校3所,6所學校獲省體育局、省教育廳傳統(tǒng)項目示范學校稱號;創(chuàng)建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個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5個、市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3個;市業(yè)余體校被批準為四川省高水平后備人才培訓基地,向省專業(yè)運動隊輸送優(yōu)秀運動員20名,省級運動學校26名,輸送到部隊及考入體育學校的227名.
南充市各高中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數學、外語等主學科普遍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產生了積極作用.然而,各學校體育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狀況并不樂觀.
2.1 研究對象
南充市5縣3區(qū)1市,共有普通高中71所.本研究選擇在各縣區(qū)基礎教育中名列前茅的普通高中45所作為調查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閱讀了大量文獻書籍,在中國知網資源庫、維普資源庫、萬方資源庫里檢索了50多篇參考資料,把這些參考資料進行分類整理,為體育教學研究做好理論準備.
2.2.2 問卷調查法
(1)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
調查問卷采用現場發(fā)放回收的方式進行,每所中學發(fā)放教師5份,共計發(fā)放問卷225份.教師問卷回收225份,有效問卷225份,有效率100%.
(2)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根據研究的目的和任務,主要設計教師問卷,學生調查主要采取各學校座談方式,調查問卷的效度采用專家判定的方法,5名專家參與評定,合格率92%.專家一致認定,本次調查可以作為本研究的依據.
問卷的信度采用重測的方法.兩次發(fā)放調查問卷結果進行相似度進行計算(R=0.87),兩次測量的相似度較高,可以作為數據分析的基礎.
2.2.3 實地考察法
對南充市45所普通高中進行實地走訪調查,在走訪過程中對高中各年級學生進行座談,體育教師進行訪談,主要針對體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意見和看法,從不同方面掌握第一手資料.
3.1 南充市普通高中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基本狀況調查
3.1.1 多媒體設施配套建設狀況分析
表1 南充市普通高中多媒體設施配套建設狀況調查(N=45)
通過對老師問卷統(tǒng)計整理,45所中學基本都實施信息技術的建設,有相當完備的學校網絡建設、遠程教學資源開發(fā)、現代信息技術課程開發(fā)以及教學多媒體的熟練使用,基本實現班級多媒體化、數字化等.
3.1.2 南充市普通高中體育課多媒體教學狀況調查
輔助教學主要指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比如通過運用文本、圖形、圖像、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更好學習運動知識、完成運動動作、掌握運動技能的教學方式.
表2 南充市普通高中體育課使用多媒體教學進行輔助教學狀況(N=45)
表2中可以看出,南充市高中體育課教學使用多媒體教學狀況不是很樂觀,從實際走訪中了解,體育理論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比如課件(PPT)、比賽視頻、教學視頻.體育實踐課幾乎都不采用多媒體教學.只有部分學校在課堂訓練中,使用教學視頻指導教學.
3.2 南充市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多媒體教學素養(yǎng)調查
表3 南充市普通高中體育課使用多媒體形式調查(多選)(N=225)
深入調查發(fā)現,課件教學是當前教學的基本要求,但網絡教學部分則是老師通過搜索網絡教學視頻進行教學,方法簡單,實用有效.錄像教學、動漫、視頻及遠程教學等手段,需要更豐富的技術支持,中學體育教師對此掌握程度需要進一步加強.
教師是教學因素中最為重要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直接引導,更是教學與課程實施的基本保障.教師的培訓狀況,基本反映學校對教師掌握和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狀況.
表4 南充市普通高中體育教師接受多媒體培訓狀況分析(N=225)
表4說明了各學校都對教師進行的培訓,除了部分由于個人原因未進行信息化培訓之外,一線教師全部完成了基礎培訓.
3.3 南充市普通高中學生對多媒體體育教學接受狀況
通過座談,學生對體育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表現出期待,也有擔憂,一方面,希望能通過多種形式的現代技術運用,讓體育課變得生動.但也擔心體育多媒體教學流于形式.
4.1 結論
4.1.1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
基礎設施投資不均衡.從調查情況看,南充市各高中教育信息化多是注重硬件設施建設,但實際操作和使用效率不高,主要因為軟件開發(fā)、教育資源數字化、體育教師技術培訓等,沒有同步配套.
4.1.2 體育教學中的信息技術運用問題
從調查過程看,相當一部分體育教師在運用課件進行教學過程中,預設的課件限制了教師對課堂隨機問題的反應,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靈活性,缺乏生成課程的應變能力,出現了“教”與“學”之間的不和諧氣氛.教師與學生之間失去了應有的情感交流,從而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更有甚者,有的教師被預設的課件牽扯走,多媒體課件成為填補教學空白、講讀教學內容的“電子黑板”.
4.1.3 多媒體體育課件的制作和使用問題
通常教師在制作課件的時候,會出現一些技術問題,常見的有:(1)課件制作的寬度.在運用投影儀展示教學內容時,屏幕窗口過小,導致學生看不清楚畫面內容.(2)課件的界面不協(xié)調.比如字號不協(xié)調、圖片比例不協(xié)調、還有文字排列的行間距,或缺少變化,或美觀度不夠等.(3)課件色彩搭配問題.課件色彩搭配不協(xié)調,使課件界面的表現力和清晰度受很大影響.
4.1.4 體育教師的多媒體技術教學素養(yǎng)問題
現實中,大量課本內容的復制、堆砌、羅列,課件變成電子版的課本,或許有部分教學素養(yǎng)稍高,在電子版的課本中,加入聲音、圖片等元素,但最終不能成為新技術教學.
4.2 建議
4.2.1 改變體育教育觀念,加強體育教學信息化建設
從理念上改變教育觀念,根據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從教學管理、教學手段、方法以及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質量.信息化建設需要大量的投資.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同提高教學質量相結合,完善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評價體系.
4.2.2 提高體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素養(yǎng)
加強高中體育老師的現代信息技術培訓力度,采取各種措施,提高體育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水平,比如,通過學分制方式,讓老師們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培訓課程和培訓時間,并通過考核體育教師培訓學分,評價體育教師的多媒體教學能力.開展多媒體教學技能評比活動.增加體育教師之間的多媒體課件技術交流,開闊眼界、提高技能.實施體育教師日常多媒體教學預案考核制度.
4.2.3 遵循體育教學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和能力
體育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必須考慮學生樂意接受的現實,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多樣化,生動展現體育教學過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途徑.從學生角度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多媒體教學的豐富多彩形式、引人入勝的探究和信息量豐富的特點.再結合聲、光、電效果,吸引學生對體育教學過程的關注,興趣產生將是必然的.
4.2.4 注重體育教學實施過程的多樣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論是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還是指導語,都要從啟迪、探究、引導等方面給予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反過來,學生才能學會脫離權威的氛圍內,對所接受的信息與知識不斷反思、分解、整合和吸收,從而建立有效的學習過程.
4.2.5 多媒體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指基于所獲得的信息對教學過程及其效果的價值作出客觀、科學的判定.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促進學生發(fā)展.”①多媒體體育教學的評價不僅是對已經實施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和修正,而且還是對未來教學范式的預判和預設.也學生的學習需求不確定性,使得教師在運用評價體系時,要具有超前意識,提前預判學生的需求趨勢,并及時抓住趨勢變化,嘗試新的教學方式.
注 釋:
①龔正偉.體育教學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312.
〔1〕龔正偉.體育教學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312.
〔2〕體育運動學校教材編寫組.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2.51.
〔3〕王健.黃愛峰.吳旭東.體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4〕郭海鷗.多媒體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教育,2010(10).
G807
A
1673-260X(2013)12-00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