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祥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心內科,山西 大同 037006)
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焦慮狀態(tài)、不良生活方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王安祥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心內科,山西 大同 037006)
目的 觀察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焦慮狀態(tài)、生活質量及生存方式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 2010 年 3 月至 2012 年 3 月門診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 80 例,隨機分為干預組 40 例與對照組 40 例。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同時給一系列的護理干預措施。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生存質量量表(SAQ)進行評價,并觀察其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況。結果 干預組患者 SAS 評分低于對照組,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其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組患者生存質量均有一定的改善,干預組患者 SAQ 得分較對照組高,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論 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焦慮、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生活質量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對冠心病的綜合治療有積極的作用。
護理干預;冠心?。唤箲];生活方式;生活質量
冠心病又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其病程較長,容易引起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社會經(jīng)濟、科技水平的發(fā)展和醫(yī)學診療技術的進步,人類對健康要求的不斷提高,醫(yī)學模式也逐漸趨向于“心理-心理-社會”模式,使得單純的臨床常規(guī)治療不易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從而要求更全面更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法。為此,筆者對冠心病患者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和護理的同時實施健康指導、行為干預、心理護理等一系列系統(tǒng)化的護理干預干預措施,觀察其效果。
表1 兩組患者SAS評分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變的比較
表3 兩組患者SAQ得分比較
1.1 資料選取
隨機選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門診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齡45~76歲,平均58.5歲。病程2~16年,平均7.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國際心臟病學會關于冠心病的診斷標準[1],并且經(jīng)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伴有焦慮。此外對所有患者進行不良生活方式問卷調查,均存在缺乏運動、吸煙、酗酒、高鹽高脂飲食。排除有意識障礙、嚴重精神異常、嚴重心臟瓣膜疾病、其他嚴重基礎疾病以及其他不配合的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診斷、病程及疾病嚴重程度具有可比性,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冠心病治療的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再次基礎上給予一系列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措施,總療程4周。具體的干預措施如下:①健康指導:根據(jù)患者的年齡、病情、生活質量等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教育計劃。教育可采取醫(yī)學講座、板報宣傳、贈送宣傳畫并結合幻燈片及錄像等形式,教育主要針對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不良生活方式、急救以及長期病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心身疾病等內容,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使患者和其家屬認識冠心病、了解冠心病、重視冠心病,并且學會一定急救措施。②行為干預:通過誠懇的與患者交談、溝通,傾聽患者所述的不適及過程,及時的發(fā)現(xiàn)患者的一些危險因素、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一些心身疾病等,針對患者的一些錯誤認識、不合理的思想等進行詳細耐心的講解。對于有高血壓的患者應嚴格控制血壓,應按照醫(yī)師醫(yī)囑,長期規(guī)律的服藥。有不良飲食習慣的患者,應幫助其制定比較合理的飲食方案,特別是一些有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的患者,指導患者選用低熱量、低鹽、低脂肪、低糖食物,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并控制每日鹽的攝入量。對有吸煙酗酒的患者應積極向其宣傳吸煙、酗酒的害處和戒煙、戒酒的好處,并采取一定的方式使患者盡量減少吸煙和飲酒量,將其危害降至最小。對缺乏運動的患者應幫助其制定適合冠心病患者特點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如散步、慢跑等3~5次/周,30min/次,并鼓勵其堅持。③心理護理:通過與患者溝通,了解其病情及發(fā)現(xiàn)因冠心病長期治療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一些心身疾?。ㄈ缃箲]、壓抑等)的原因,這些均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根據(j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治療,并給予鼓勵,以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感染和帶動患者,消除或緩解期不良情緒及負面影響[1]。還應與患者家屬、朋友進行溝通,共同合作,給予精神支持和安慰,為其構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幫助其克服不良情緒,促進疾病的恢復和改善,提高生活質量。此外,為了預防和延緩病情,所有患者還應注意個人心理衛(wèi)生,保持心身健康,心情舒暢,盡量避免情緒激動,精神緊張以及過喜過悲。
1.3 評價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生存質量量表(SAQ)對所有患者進行評價。SAS評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焦慮癥狀越輕。SAQ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機體功能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焦慮癥狀、不良生活方式及生活質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干預組患者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其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SAQ得分較對照組高,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表2、表3。
冠心病的病因非常復雜,是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于不同環(huán)節(jié)所致的結果,而且病殘、病死率較高,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逐漸進入新的醫(yī)學模式領域,將其視為一種心身疾病,機體的精神、情緒等可影響疾病的轉歸,對其的治療也要求較高,需要輔助性的護理干預、心理治療等,促進疾病的好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上有劉志榮、趙云霞等許多報道[2,3]結果示給予冠心病患者一系列綜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治療有積極的正向作用,可有效的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促進疾病的好轉。本研究結果示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轉。干預組患者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干預組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其差異均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SAQ得分較對照組高,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焦慮、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生活質量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對冠心病的綜合治療有積極的作用。與胡文亞的研究結果[4]相符合,共同證實對于伴有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冠心病患者,在給予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施加于綜合的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消除或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之積極地配合治療,有利于疾病的恢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1]楊璧卉,王靜.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況調查及心理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1,32(9):1836.
[2]劉志榮.護理干預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緒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8):231-232.
[3]趙云霞,劉正躍.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J].西部中醫(yī)藥,2012,25(5):105-106.
[4]胡文亞.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3):649.
R473.5
:B
:1671-8194(2013)03-03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