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藝紅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 江西·景德鎮(zhèn) 333000)
近年來,大學生群體中不斷出現(xiàn)自殺、他殺、下毒等一系列備受社會關注的惡性事件,比如馬加爵事件,清華大學朱令案,復旦大學投毒案,還有屢見不鮮的大學生跳樓事件,這不得不讓人們思索大學生究竟是怎么了?有關研究顯示,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患有心理障礙,90年代比例上升到25%,近幾年已達到30%,患有心理障礙的人數(shù)正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這可能與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和生活壓力的增大有關,也可能是由于隨著信息化社會的變遷大學生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有關?,F(xiàn)代奧運之父——顧拜旦在他的名作《體育頌》中寫道:體育是“勇氣”,是“樂趣”,它能使人“內(nèi)心充滿歡喜”、“思路開闊”、條理更加清晰、可使憂傷的人散心解悶,可使快樂的人生活更加甜蜜。本文想通過體育運動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干預,試圖通過體育運動來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供參考。
來自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0級、2012級200名學生,年齡為18~22歲。實驗組為整群隨機抽取的《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生180人(男生和女生各90名,參加規(guī)定的健身運動,時間為一年以上),對照組為整群隨機抽取的《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生(男生和女生各90名,正常上課)。
文獻資料法:本文通過查閱、收集和整理國內(nèi)外關于體育運動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專著和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到當前的研究現(xiàn)狀,發(fā)掘和探究隱含在體育運動中的對心理健康有積極作用的因素。并對一些資料和文獻進行了分析研究,從而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和視野;充實了論文的理論基礎。
問卷調(diào)查法:本研究選用國內(nèi)外通用的精神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簡稱 SCL-90)為調(diào)查工具。 整個測試共發(fā)放38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60份,回收率為94.74%。
實驗法:本研究對實驗組學生進行運動干預。運動要求:運動內(nèi)容為以30人為一個班進行集體體育游戲;運動強度為120-140次/min心率;持續(xù)運動時間為60min;運動頻率為每周3次,隔天進行。對照租的學生依舊進行正常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即每周一次課。
在實驗前對360名大學生進行SCL-90量表測試。根據(jù)SCL-90量表設計理論,被試在該量表中如有某項因子分≥2分,即在這項因子上存在著輕度的不良心理反應,≥3分為中度以上的不良心理反應。從表1可見,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上都有一定比率的被試得分≥2分和≥3分。在360名調(diào)查對象中有52名學生至少在一項因子上得分≥2分,占總人數(shù)的14.44%;有5名學生至少在一項因子分上≥3分,占總人數(shù)的1.39%。表明有14.44%的人存在著各種輕度的不良心理反應,有1.39%的大學生存在著各種中度不良心理反應問題。在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檢出率相對較高的是大學生的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敵對性、偏執(zhí)、憂郁和焦慮等心理問題。
表1 研究對象 SCL-90 量表因子≥2分與≥3分的人數(shù)分布(n=360)
本次的研究結果與以往的一些研究結果具有相似之處。如2004年7月4日5中國青年報發(fā)表的調(diào)查報告顯示:在校大學生中,有14%的人出現(xiàn)過抑郁癥狀,17%的人出現(xiàn)過焦慮癥狀,12%的人長期對外界事物存在敵對情緒;2007年對蘇州某大學320名文理科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diào)查及分析,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6.56%;2008年對浙江某高校從04-07級20672名大學新生的人格特點及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各年級心理問題篩查率分別為 6.72%,10.9%,12.3%,13.07%;2009年對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0名大學生心理健康調(diào)查顯示,16.5%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可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從未減輕未改善。
實驗前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兩組間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jīng)]有顯著性差異,進而對兩組進行了運動實驗研究,研究的結果見表2。
表2 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心理健康水平的SCL—90測試結果比較
從表2中兩個組的比較結果表明,實驗組的各因子分均比對照組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總均分具有非常高的顯著性差異,表明實驗組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各因子項目中“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憂郁”、“焦慮”、“精神病性”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呈顯著性水平P≤0.001,這一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這些因子項目上明顯好于對照組的學生;在“敵對性”、“偏執(zhí)”因子項目中差異呈顯著性水平P≤0.01,在“軀體化”、“恐怖”“其他(主要反映睡眠和飲食情況)”上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水平不顯著??梢婓w育運動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進作用。
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琴森教授[1]經(jīng)過多年研究認為,測定人腦細胞的反應速度,可以看出他的思考速度和智商的高低,而經(jīng)常從事體育鍛煉是促進腦細胞反應速度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體育運動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在此過程中,鍛煉者必須組織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知覺(觀察)、記憶、思維和想象。經(jīng)常參加體育運動還能使人在空間、運動感知能力等方面得以發(fā)展,使本體感覺、重力覺、觸覺和速度、高度等更為準確,從而提高了腦細胞工作的耐受能力。
應激反應是指一種不適宜的緊張表現(xiàn)。運動降低應激反應的生理機制是因為:運動可以降低腎上腺素能受律的數(shù)目或敏感性,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壓而減輕特定的應激源對生理的影響。關于有氧健身運動與心理應激和緊張的研究顯示,有氧運動降低心理應激反應,研究試驗組參加持續(xù)25分鐘的,不同強度的有氧運動,而控制組是觀看電視。報告結果發(fā)現(xiàn)運動后積極情緒增多,消極情緒減少,持續(xù)30分鐘左右的一次性身體活動可產(chǎn)生如下短期情緒效益:可改善心境狀態(tài),可緩解焦慮與緊張情緒,活動中可產(chǎn)生一些良好情緒體驗[2];社會的快節(jié)奏和競爭的激烈現(xiàn)狀,人們受到情緒波動和過度緊張的刺激頻率變高。要適應這種環(huán)境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就必須多參加各種形式的體育運動,以緩解內(nèi)心的緊張情緒,使身心張弛適度,始終保持在一種比較穩(wěn)定、積極的狀態(tài)之中。
官玉琴于1990年對福建省隨機抽取的205名中學生調(diào)查研究顯示,經(jīng)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比不經(jīng)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中學生有更高的自信心[3]。原因可能是由于:“個體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與其他參加體育的個體接觸,不可避免地會對自己的行為、形象能力等進行自我評價,而個體主動參加體育運動一般都會促進積極自我知覺。個體參加體育運動的內(nèi)容絕大多數(shù)是根據(jù)自我興趣、能力等選擇的,他們一般都能很好地勝任體育活動的內(nèi)容,有利于增強個體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币虼耍眢w鍛煉可誘發(fā)積極的思維和情感,對抑郁、焦慮和困惑等消極情緒具有抵抗作用。
體育運動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手段在國外已經(jīng)開始流行起來,例如:Ryan于1983年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1750名心理醫(yī)生中有60%的人認為應將身體活動作為治療焦慮癥的手段;80%的人認為體育運動是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手段之一[4]。North等人于1990年對1969-1989年的80項研究進行運動與抑郁關系的分析,發(fā)現(xiàn)兩者呈正相關,并指出劇烈運動與緩慢運動都有效地降低臨床抑郁;因此認為長期的體育鍛煉,能夠更有效的分散注意力,有效地達到運動的愉快感[5]?!豆鹦睦斫】低ㄓ崱房偨Y了大量的研究后認為:體育鍛煉能緩解抑郁、焦慮和其他慢性的心理障礙?!半m然我們還沒有明確體育鍛煉有益于抑郁癥和其他心理問題的具體調(diào)節(jié)作用,但是很多研究都證實了鍛煉的良好作用,而且絲毫沒有不利的影響。
疲勞是一種綜合癥狀,與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關。當一個人從事運動時情緒消極、或當任務的要求超出個人的能力時,生理和心理都會很快地產(chǎn)生疲勞感。有研究顯示,體育運動能提高諸如最大輸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這就能夠減少疲勞。分散注意力假說(Distraction hypothesis)認為身體活動和(或)身體鍛煉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使他們能夠分散對自己的憂慮和挫折的注意力,使人們從不愉快的刺激或痛苦的身體抱怨中解放出來[6]。這種對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和(或)轉(zhuǎn)移,可以達到調(diào)節(jié)情緒的目的,從而有利于鍛煉者的心理健康。
通過參加體育運動,可以使人與人之間互相產(chǎn)生親近感,使個體社會交往的需要得到滿足,豐富和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個體忘卻工作、生活帶來的煩惱,消除精神壓力和孤獨感。體育鍛煉者以體育活動為紐帶,不論職務、層次文化水平,平等地從事體育鍛煉,鍛煉者胸懷坦蕩、心情舒暢,沒有任何的思想負擔,不帶有任何個人隱私目的,這種體育鍛煉過程能夠促進參加者之間思想情感的交流,產(chǎn)生親密感,聯(lián)絡與他人的感情。體育鍛煉有利于人際關系的適應。體育運動本身是有章可循的、有規(guī)則約束的社會活動。參加者必須自覺地遵守各種規(guī)則,服從裁判,尊重同伴,在運動過程中,參加者會努力地控制和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此外,體育運動一般伴隨有激烈的、對抗的競爭性特征,這對于個體的心理素質(zhì)、堅強的意志是嚴峻的考驗。
(一)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研究對象中有14.44%的人存在著各種輕度的不良心理反應,有1.39%的大學生存在著各種中度的不良心理反應問題。
(二)對實驗組大學生進行運動實驗發(fā)現(xiàn)試驗后實驗組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實驗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這些因子項目上明顯好于對照組的學生,在各因子項目中“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憂郁”、“焦慮”、“精神病性”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呈顯著性水平P≤0.001,在 “敵對性”、“偏執(zhí)”因子項目中差異呈顯著性水平P≤0.01,在“軀體化”、“恐怖”“其他(主要反映睡眠和飲食情況)”上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水平不顯著。
[1]Petruzzello S J.Ameta.Analysis on the anxiety reducing effects of acute and chronic exercise:Outcomes and mechanisms[J].Sports Medicine,1991,(14):8-10.
[2]毛志雄,王則珊.北京城區(qū)中老年人身體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情緒維度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6(19).
[3]官玉琴.中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福建體育科技,1990,04(02):72-73.
[4]Ryan A J.Exercise is medicine [J].The Psysician and Sport Medicine,1983,(10):11.
[5]North T C McCullagh P,Tran Z V.Effect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J].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1990,(18):379-415.
[6]王磊,曹平,譚希穎.高校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影響的理論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10(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