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翟佳佳
摘 要:當語域理論應用到翻譯理論實踐時,該理論可以指導翻譯實踐,即分析原文的語場,語旨和語式,可以幫助譯者掌握原文語篇特點,并且按照語場,語旨和語式對等選擇適當?shù)淖g文,避免主觀性的選擇,從而使譯文更忠實于原文。本文從語域對等理論出發(fā),分析語場語場,語旨及語式的《聰明人,傻子和奴才》譯文,對比發(fā)現(xiàn)語域在這兩個譯本中的應用。
關鍵詞:語域理論;語域對等;語場;語旨;語式;翻譯
一、前言
通過《野草》中的一篇《聰明人,傻子和奴才》,作者主要通過三個人物:聰明人,傻子和奴才之間的話語傳達主要思想,而三個人物的之間的兩兩對話又都各具特點。要翻譯此文,翻譯時進行語域分析有助于譯者在理解原文和譯文的形成過程中避免作出主觀性的選擇, 使譯文更忠實于原文。楊憲益,戴乃迭翻譯的《聰明人,傻子和奴才》的譯文版本是較早的譯文,對后來的翻譯翻譯此作品有較高的參考意義。張培基先生的譯文參考了楊、戴的譯文,其譯作最高程度地追求與原文對等,文筆優(yōu)美生動,因此其譯作對翻譯者從事翻譯時的遣詞造句有很高的指導意義。本文通過運用韓禮德語域理論中的語場,語旨和語式對原文和譯文版本中的三個人物的話語進行分析,討論譯文是否再現(xiàn)了原語語篇的特點和是否達到與原文的語域對等一致。
二、語域理論研究概述
語境包括三方面:1)語場,指正在發(fā)生的或正在被談論的事;2)語旨,指參加者的身份地位或他們之間的關系;體現(xiàn)在語篇中就是指語言的正式程度,是親密的口頭表達或是正式場合的官方發(fā)言; 3)語式,指語言在具體情境中所起的作用,例如以書面語還是口頭語的形式。語場,語旨和語式跟語言的三個純理功能相互聯(lián)系:語場體現(xiàn)了語言的概念功能,語旨體現(xiàn)了語言的人際功能,而語式則是語篇功能的具體體現(xiàn)。
三、語域理論對翻譯的影響
翻譯過程本質上是一種語言的交際活動,翻譯上的對等不是單純語言形式上的對等,而是語境意義上的對等,也就是語言在語境中的功能對等。郭著章(1989)認為翻譯的理解與表達沒有一步是可以離開語域分析的。譯者要正確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和風格,就要認真分析原文的語域。因此可以說翻譯的過程就是一個分析原文語域、在譯入語中尋找對等語域,最后將這種語域適當表達出來的過程(池歡,2010)。這種分析結果對翻譯策略,技巧等的選擇或使用評估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比較《聰明人,傻子和奴才》兩個譯文中語域對等的應用
語域理論中指出翻譯中實現(xiàn)語域的對等就是做到原文和譯文語場,語旨和語式的對等,即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的對等。在翻譯實踐中,概念功能具體表現(xiàn)為語義的準確理解;人際功能影響語氣的感受與表達;語篇功能通過銜接詞和修辭來體現(xiàn)。我們將根據(jù)語域對等理論, 探討語域對等理論在翻譯《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過程中起的作用并且評論兩個版本的譯文。
(一)語場對等與翻譯
語場主要體現(xiàn)了語言的概念功能,體現(xiàn)語義的準確理解,而語言的概念功能在詞匯-語法層面上主要由及物性系統(tǒng)來體現(xiàn)。及物性系統(tǒng)是以動詞為中心的語法系統(tǒng),它將體現(xiàn)及物過程的小句成分劃分為“過程”,“參與者”,“環(huán)境”三部分,而過程又可分為三大類:物質過程,心理過程和關系過程。研究原文的及物性系統(tǒng)有助于譯者把握譯文中及物性系統(tǒng)的使用從而達到原文和譯文在概念意義上,語場上趨于一致。(司顯柱,2007:50)
“我想,你總會好起來……”
楊、戴譯:“I am sure things will improve…”
張譯:“Im sure youll pull through sooner or later…”
原文“你總會好起來”按照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統(tǒng)分析,“你”為“參與者”,同時也是這句話的主語,“會好起來”為“過程”。“好起來”可理解為“變得好起來”,因此,此過程為物理過程。對照兩個譯文版本,首先,楊、戴譯為“things will improve”, 顯然“things”為“參與者”,即主語,“will improve”為“過程”,具體為物理過程,因此,經過及物性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此譯文的參與者與原文不同,過程則和原文一致;而張譯版本,“youll pull through sooner or later”其中,“you”為“參與者”也即此句話的主語,對應原文的主語“你”,“will pull through”是為“過程”,具體為物理過程,與原文的物理過程相符,you與ll pull through搭配,與原文“你會好起來”的意思相符,需要指出的是原文中并未出現(xiàn)環(huán)境,即狀語成分,而張的譯文中多出了“sooner or later”環(huán)境,一般來說,狀語成分只是作為信息的補充,不影響信息的主要部分,“sooner or later”是譯者根據(jù)閱讀原文,悟出聰明人隨波逐流,阿諛奉承的性格特點,而在譯出原文信息的基礎上添加的,這樣更能體現(xiàn)出聰明人安慰奴才很快就會有出路的這樣一個信息。因此,張譯本比起楊譯本更能體現(xiàn)和原文語場的對等,張譯本更可取。
(二)語旨對等與翻譯
語旨表示談話間說話者雙方的角色和各自的社會意義,體現(xiàn)的是人際意義,而人際功能體現(xiàn)情態(tài)和語氣的感悟與表達,語旨在詞匯-語法層面上是由語氣系統(tǒng)體現(xiàn)。這里的語氣,據(jù)Eggins(1994)所說,包括了小句結構類別(陳述句,疑問句等),肯定性或道義性程度(情態(tài))和表示態(tài)度,感情色彩等的評價詞語。要實現(xiàn)語旨對等,可分別分析原文和譯文中詞匯層中的主語和語氣成分的使用和小句中疑問句,陳述句,祈使句和感嘆句的使用看兩者是否在以上幾個方面達到對等從而實現(xiàn)語旨的對等。
要在詞匯層面實現(xiàn)語旨對等,需要語旨反映談話者雙方的親疏關系。在詞匯層面主要由情態(tài)和語氣系統(tǒng)表現(xiàn),詞匯的選擇體現(xiàn)尤為重要,表肯定性程度,表道義性程度,表態(tài)度,感情色彩等評價的詞語都可體現(xiàn)情態(tài)。彭宣維(2000:122)提出,體現(xiàn)人際功能/意義的語氣、情態(tài)意義在詞匯層面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1)情態(tài)助動詞(英語)或能愿動詞(漢語),(2)語氣附加詞,(3)評論附加語,(4)帶感情色彩的名詞,實意動詞和形容詞。以下各句可以體現(xiàn)這些。
“先生!”他流著眼淚說,“你知道的。我住的簡直比豬窠還不如。主人并不將我當人,他對他的叭兒狗還要好到幾萬倍……”。
楊、戴譯:“Sir!” he exclaimed, shedding tears. “You know, where I live is even worse than a pigsty. My master doesnt treat me like a human being; he treats his dog ten thousand times better…”
張譯:“Sir!” he cried out tearfully. “You know, I live in a place even lousier than a pigsty. My master treats me like dirt. He treats his Pekiness ten thousand times better….”
在楊、戴譯本中,把“不將我當人”直接譯為“doesnt treat me like a human being”,而張譯本沒有按照原文是否定句的形式,而把譯文譯成肯定句形式“treats me like dirt”,相比較而言,一般說來,同樣一句話,用肯定句比用否定句要表達的情感更加強烈。此外,選用詞匯“l(fā)ike dirt”比“l(fā)ike a human being”更能體現(xiàn)主人對奴才的輕視,由此可見,張譯本充分表現(xiàn)出奴才非常不滿意主人對他的態(tài)度。
同樣原文“叭兒狗”的翻譯,在楊、戴譯本直接譯為“dog”,并未能和其他狗作區(qū)分,也體現(xiàn)不出原文中表現(xiàn)的寵物狗比人更有尊嚴的一種諷刺。而張譯本則沒有用“dog”一次,而是用了“dirt”,這樣更能對應原文的語氣系統(tǒng),在語旨上更符合原文所要表達的人際意義。
(三)語式對等與翻譯
語式指的是語言在具體情境中所起的作用,例如以書面語還是口頭語的形式,是正式語還是非正式語的形式。語式體現(xiàn)的是語篇意義,在詞匯-語法層面是由主位系統(tǒng)體現(xiàn),通過對主位系統(tǒng)的主位和述位的選擇與操縱就可對句子中信息的不同部分予以突出或強調。具體表現(xiàn)為在詞匯層面表現(xiàn)為名詞化,在句子層面為倒裝句,被動句的使用。以下例子主要從詞匯層面體現(xiàn)語式對等。
“你不錯。”主人這樣夸獎他。
楊、戴譯:“Good for you”,the master praised him.
張譯:“You did well”,the master praised him.
“你不錯”表明即使主人在夸獎奴才,也沒過多的贊美之詞,只是用了“你不錯”三個字的主謂結構,“你”為“主位”,“不錯”為“述位”。從另個角度說明主人居高臨下的權威,也表現(xiàn)出主人與仆人奴才之間的距離感,不親密的關系?!澳悴诲e”楊、戴譯本將其翻譯為“good for you”, “good for you”中,其實主位“It” 被省略了,“good for you”是“述位” ,從主述位的描寫方面,楊、戴譯本沒有和原文的主述位一致,沒有實現(xiàn)語式對等。再次,“good for you”其實用在朋友或者熟悉的人之間比較多,語體比較口語化??梢?,“good for you”并未在語旨上做到與原文對等。張譯本把“你不錯。”譯為“you did well”,譯為也為主謂結構,語體也更正式?!皔ou”為“主位”,“did well”為“述位”,實現(xiàn)了和原文主述位一致的目的。這一例子從詞匯面體現(xiàn)了對等。
五、結語
從以上例子分析初看,語域對等理論在翻譯理論實踐中有明顯的指導與參考意義。譯者充分把握原文的語域中的三個變量,可以保證譯文語言在具體使用中與原文的使用場合、交際目的、交際對象之間保持一致、協(xié)調的關系, 從而保證信息傳譯的適當性。在對《聰明人,傻子和奴才》的兩個翻譯版本進行語域對等理論的分析時,可以得出,楊、戴譯本更注重與原文語場上的一致,具體表現(xiàn)為不改變原文語序等,而張培基譯文更注重語旨和語式上的一致,即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的一致,力求表現(xiàn)出原文人物的社會地位和語氣,注重表現(xiàn)譯文在整體上句子的連貫和語義的連貫性。由此可以看出,翻譯時應力求做到譯文和原文語域中的語場,語旨和語式相對等。
參考文獻:
[1]池歡.淺析翻譯中的語域對等 考試周刊 [J] 2010。
[2] Eggins, S.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M]. London: Pinter, 1994.
[3]郭著章 語域與翻譯 中國翻譯 [J] 1989。
[4]彭宣維 語氣意義的語篇組織 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 [J]2000年4期。
[5]司顯柱 功能語言學與翻譯研究—翻譯質量評估模式建構 [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6]楊憲益,戴乃迭 野草:英文對照 [M] 外文出版社 2000。
[7]張培基 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 [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時代文學·上半月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