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
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場合,多多少少都會遭遇到有人突然對你情緒激動、言辭激烈的情形。這時候,該怎么處理?
我們的第一反應(yīng),可能是跟對方擺事實、講道理。但你肯定發(fā)現(xiàn)了,這種情況下,講道理不管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往往是你說得越多,給對方胡攪蠻纏的抓手就越多,于是和對方?jīng)]有意義地纏斗下去。
這時,需要動用一點語言學(xué)的常識。任何一句話,都可以分成三個層面:語意、語旨和語效。語意,就是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語旨,也就是說這句話的動機、目的、潛在意圖。語效,也就是這句話說出來之后,在對方身上實現(xiàn)的效果。
比如,“吃了嗎”這句話,語意,就是詢問你吃過飯沒有;語旨,要分情況,可能是單純打個招呼,或者是想發(fā)起一個聊天,也可能是想邀請你一起吃飯;語效,就看你聽到這句話之后是什么反應(yīng)。
如果對方突然對你言辭激烈,你應(yīng)該首先判斷什么,語意、語旨還是語效?
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語意上,糾結(jié)于對方表達的字面細節(jié),就一定會陷入剛才說的,跟對方講事實、講道理、講邏輯,陷入語意的纏斗。這其實是最沒用的。
你應(yīng)該首先判斷語效,也就是,對方的言語會對你造成多大的實質(zhì)傷害?就算對方氣急敗壞、破口大罵,但如果你判斷,他罵得毫無營養(yǎng)價值,周圍的人也不會被他帶節(jié)奏,你在心理和實際利益上不會因此受什么損失,那么,說明對方的語效為零,你大可直接無視,不用任何回應(yīng),就當沒聽見、沒發(fā)生。
如果對方的言辭確實有可能對你造成負面影響,那么,你就要緊接著判斷第二點,語旨。對方到底為什么要說這句話?是警告?是撒嬌?是刷存在感?還是想解決什么問題?弄清對方的語旨后,直接針對他的訴求來回應(yīng)。
就比如對方說“吃了嗎”,你不用真的回答吃了還是沒吃,如果你判斷對方是打招呼,就報以點頭微笑;如果判斷對方想請你吃飯,你可以直接問“去哪兒吃”。如果你一時判斷不準對方的語旨,不要急于打斷他,讓他盡情說完。對方說得越多,真實動機也就越容易暴露。
判斷完了語效、語旨,最后才來看語意。一般來說,在言辭激烈的溝通情況下,語意是最不重要的,一定不要陷入語意的纏斗。
(摘自“得到App”,西米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