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雅玲
新課程改革使語文課堂正在不斷向營造幸福、詩意的語文境界邁進,但有一些散落在沙灘上的貝殼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一些教學細節(jié)。要想關注課堂中的細節(jié),課堂首先必須是平等、自由、開放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和理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教學相長。”
一、“入境始于親”——關注文章作者
教學一篇文章首先接觸的是文章的作者,蘇教版教材選入的課文都是經(jīng)典的名家名篇。這些文章的作者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淵博的學識,他們富含深刻哲理的名言以及寫作背景都是極有意義的教學資源,如果不介紹給學生,那又談何理解文章呢?所以,我在教學每篇文章時都非常注重介紹文章的作者。
二、“為有源頭活水來”——關注學生預習
督促學生做好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舉措。學生的認真預習能為文章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往往重視預習的布置,忽視預習的檢查和反饋,從而造成預習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效果。因此我在每節(jié)新課教學之前,總要按照事先布置的預習要求逐項檢查預習情況。通過檢查和反饋,既能不斷發(fā)現(xiàn)、指導學生預習中的問題,促使學生的預習越來越有效果,又為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提供依據(jù)。
三、“大珠小珠落玉盤”——關注學生朗讀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睂W生聲情并茂的朗讀是為了體驗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感情。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上一定書聲瑯瑯。我在語文教學中對于課文的朗讀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抑揚頓挫,讀出聲來,讀出節(jié)奏;第二層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出理解,第三層次“耳醉于音,心同其情”,讀出情感體驗。如《安塞腰鼓》第一層次學生讀得流利,節(jié)奏感強;第二層次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讀得鏗鏘有力;第三層次學生在深入體會課文情感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安塞腰鼓的壯闊場面,學生沉醉其中。讀《我們愛你啊,中國》,通過三個層次的朗讀,學生完全讀出了文章的音律和節(jié)奏美。經(jīng)過長期這樣的訓練,學生自己找到了語感,會越來越喜歡朗讀。
四、“紙上得來終覺淺”——關注學生實踐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上”,開放學生的雙手,實際上就是學生手、腦、眼等多種器官協(xié)同活動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會讓學生更好地思考,更好地自我反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從而促進學生對書本內(nèi)容更深的理解。在教學《姥姥的剪紙》一文時,最后總結時我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彩紙和剪刀,仿照習作四的幾幅剪紙的圖樣進行剪紙練習,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們進一步體會了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其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了培養(yǎng)。
五、“此時無聲勝有聲”——關注課堂巡視
課堂巡視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是最經(jīng)常,最普遍,也是最不經(jīng)意的。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學生的眼中,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是非常重要的,他們會在不經(jīng)意間不自覺地模仿和學習,所以教師不能輕視課堂的巡視。
1.時間恰當:課堂上巡視要注意恰當,不要在教室隨意走動,因為這樣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2.體態(tài)得體:不能隨意靠在或者坐在學生的桌邊,走路時腳步宜輕。
3.情感交流:如果學生在思考,巡視時應輕輕地走到學生身邊靜靜地看,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時刻在關注他,又不影響學生思考;如果學生在討論,巡視時可以走到他們身邊,仔細聆聽他們的交流,或者發(fā)表一下你的看法,這樣學生覺得教師時刻和他們在共同思考,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對于后進生在巡視時教師更應表示出更多、更真誠的關心。如走過去彎下腰輕輕地問一聲:“想好了嗎?”或者輕輕摸一摸他的頭,或者朝他微笑一下,他都會覺得特別溫暖和開心,這樣的巡視教師和學生時刻都在用情感交流,課堂也會變得特別溫馨和溫暖。
六、“一枝獨放不是春”——關注弱勢學生
在課堂上,我們要特別關注那些不愛發(fā)言、理解力較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因為教學并不只是針對那些所謂的好學生,“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1.多給機會:經(jīng)常把發(fā)言之類的機會留給他們,多讓他們展示,樹立他們的自信,提高積極性。
2.多鼓勵:這些孩子往往更需要教師的鼓勵,恰如其分的評價和鼓勵會讓他們越來越大膽,而批評會阻止他們前進的腳步。
3.眼神交流:有的孩子自尊心特別強,所以教師的眼神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個鼓勵、微笑的眼神往往讓學生心領神會,語言有時顯得蒼白無力,學生會在你眼神的鼓勵下不斷進步。
“樹欲靜而風不止”,只要我們關注這些細節(jié),精心雕琢它們,就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我們的課堂就會越來越生機勃勃,課后的延伸又怎么會停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