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 要】目的:對應用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方式對患有惡性血液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抽取78例患有惡性血液疾病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39例。采用常規(guī)藥物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方式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結果:治療組患者惡性血液疾病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病情控制時間和治療方案實施總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人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應用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方式對患有惡性血液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惡性血液疾病;治療
【中圖分類號】R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175-02
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由于造血干細胞的來源不會受到限制、造血能力恢復速度快、移植相關風險相對小,而成為目前臨床上對惡性血液病進行治療主要方法[1]。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療方面, 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同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本次研究對惡性血液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用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方式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F(xiàn)對整個研究過程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抽取78例患有惡性血液疾病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患者年齡17-62歲,平均年齡(35.7±1.4)歲;患病時間2-34個月,平均患病時間(10.2±0.7)個月;治療組患者中男24例,女15例;患者年齡19-63歲,平均年齡(35.9±1.3)歲;患病時間2-32個月,平均患病時間(10.3±0.6)個月。抽樣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患病時間等幾項自然資料方面比較均無顯著組間差異(P>0.05),可進一步進行科學比較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式
采用常規(guī)藥物實施治療。
1.2.2 治療組治療方式
采用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方式實施治療,主要包括以下步驟:① 自體造血干細胞的動員和采集;② 制備造血干細胞保存液;③ 冷凍保存;④ 解凍回輸;⑤ 冷凍造血干細胞的活性檢測;⑥ 移植患者的處理[3]。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研究對象的惡性血液疾病治療效果、患者病情控制時間、治療方案實施總時間、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等情況作為觀察指標進行對比。
1.4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顯效:癥狀表現(xiàn)徹底消失,患者生命體征表現(xiàn)平穩(wěn),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均已恢復正常水平;有效:癥狀表現(xiàn)明顯好轉,患者生命體征基本平穩(wěn),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具有大幅度改善;無效:癥狀表現(xiàn)沒有任何好轉,患者生命體征仍然會出現(xiàn)較大波動,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結果與治療前比較沒有任何變化,或病情進一步加重[4]。
1.5 數(shù)據處理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形式( ±s),計數(shù)資料進行t檢驗,組間對比進行X2檢驗,P<0.05表現(xiàn)差異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明顯。
2 結果
2.1 惡性血液疾病治療效果
對照組經常規(guī)藥物治療后有11例患者的惡性血液疾病達到顯效治療效果,有15例患者治療有效,有13例患者治療無效,惡性血液疾病治療有效率66.7%;治療組經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后有15例患者的惡性血液疾病達到顯效治療效果,有20例患者治療有效,有4例患者治療無效,惡性血液疾病治療有效率89.8%。兩組患者惡性血壓疾病治療效果組間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病情控制時間和治療方案實施總時間
對照組患者經(15.39±2.02)d治療后病情得到控制,治療組患者經(9.62±1.47)d治療后病情得到控制,兩組患者病情控制時間組間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案共計實施(19.82±1.99)d,治療組患者治療方案共計實施(14.27±2.16)d,兩組患者治療方案實施時間組間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不良反應
有11例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率達到28.2%;有2例治療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率達到5.1%。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率組間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在目前的移植治療技術中仍然占據第一位,所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疾病的體內殘留灶和體外造血干細胞采集過程中發(fā)生污染, 因此移植處理后疾病復發(fā)通常較難避免??梢圆捎弥T多方法對殘留灶進行清除,但臨床治療效果目前還沒有得到確切定論。在預處理時對部分患者實施抗CD20單克隆抗體的體內凈化的長期效果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導致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復發(fā)的主要原因是高危的預后因素而決定,淋巴瘤的復發(fā)在惰性淋巴瘤中比較常見。目前,白血病的分層治療主要是根據染色體和患者年齡這兩個主要因素而進行。對于一些病情高?;颊?,可采用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方式來使治療效果提高,而對于惰性淋巴瘤則應該盡可能的采用一些新藥和生物治療[5]。
參考文獻:
[1] 張之南,沈悌,主編.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21-122.
[2] 王平,張伯龍,周綺,等.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116例臨床分析[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0,18(11):127-128.
[3] 馮四洲,魏嘉璘,鄒德惠,等.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急性白血病患者143例療效分析[J].內科急危重雜志,2009,11(15):114-115.
[4] 張伯龍,黃文榮,達萬明,等.雙次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1,8(2):125-126.
[5] 李天舒,徐建民.自體造血干細胞的體外凈化進展[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9,19(1):193-194.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