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給較沉悶的語文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語文課堂呈現(xiàn)出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知不覺出現(xiàn)了教學內(nèi)容泛化,教學活動非語文化等趨向,語文課的“本色”開始變得模糊?!氨旧Z文”成為人們重新思考和審視的“亮點”。為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過去、現(xiàn)在以及將來“教學行為”,還兒童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自主權(quán),讓迷失自我的語文教學回歸本色。
一.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同為主體又互為客體。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愉悅而又寬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是對學生最好的人文關(guān)懷。
一位老師教學《貓》,學生發(fā)言踴躍。
生1:我知道貓會抓老鼠,我很喜歡它。
生2:我看見貓的毛黑白相間,摸起來很光滑,也很好看,我很喜歡它。
生3:我喜歡吃魚,貓也喜歡吃魚,我們都喜歡吃魚。吃飯時,我把碗里的魚給貓吃,它仰著頭“喵喵”地叫,好像說,謝謝你!我和貓是好朋友。
第一個學生是從貓的作用來談的,是基于“告訴”獲得的知識。
第二個學生是從貓的外形來談的,是通過感知獲得的經(jīng)驗。
第三個學生是從“我”和“貓”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上談的,是一種情感的自我體驗。
應該說,第一個學生講的,不足為奇,通過“告訴”即可獲得;第二個學生講的是通過感知獲得的經(jīng)驗、真切可信但缺乏獨特的視角;只有第三個學生講的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值得珍惜。語文教學就是要倡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去獲得獨特的感受、獨特的體驗和獨特的理解。教師要真正蹲下來看學生,以平常的心態(tài)和學生交朋友,重構(gòu)一種新的教學生活。
二.品詞析句,提升兒童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要給學生敞開心扉說想法的空間,以極大的熱忱和耐心去傾聽不同的聲音,敏銳地把握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鮮活的“學情”,及時轉(zhuǎn)化為隨機生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時,當學生們讀到“油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時,忽然聽到有學生說:“老師,這句話里有個別字,船在水中運動是劃船,應該用‘劃字,從沒有用過‘滑字,因此‘滑是別字。”說完,他還走到黑板前工工整整地寫上“劃”。我立刻靈機一動,以“滑”字為契機,當堂生成一個教學新環(huán)節(jié),對同學們說:“‘滑字真的用錯了嗎?”
生1:“滑”和“劃”同音,并且意思相近,容易混淆,可能是印刷錯了。
生2:課本是經(jīng)過作者、編輯多次審查和核對的,絕對不會錯。
生3:從“湖面靜得像一面鏡子”這一句,可以看出湖面是平的,油船、畫舫輕盈而緩慢地在湖中運行,好像在平平的鏡面上輕輕地滑過。三點水的“滑”比立刀旁的“劃”更能突出湖面的平靜。
生4:這個“滑”字用得準確、精妙,生動地描繪了昆明湖那平靜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湖水的喜愛之情。
……
三.情感體驗,激活學生的思維靈性
體驗是價值的叩問,指向的是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價值世界,只有體驗才能將活生生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挖掘出來。新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是一種體驗。在閱讀教學中,只有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情感點化出來,才能打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如《諾貝爾》一文中,“近了!近了!火星已經(jīng)接近炸藥了!諾貝爾的心怦怦直跳,但雙眼仍然盯著炸藥不放?!?/p>
師:你讀懂了什么?
生1:從‘近了!近了!我讀懂了炸藥馬上要爆炸了;諾貝爾的危險也近了。
生2:我從“諾貝爾的心怦怦直跳”體會到了他的緊張。
生3:我從“雙眼仍然盯著炸藥不放”體會到諾貝爾為了研究炸藥不怕危險的精神。
生4:我想更多的是興奮,因為“近了!近了!”還是離成功也近了。所以,他很興奮,所以“雙眼仍然盯著炸藥不放”。
生5:我從三個“!”感悟到諾貝爾的激動和興奮,為了研究炸藥,“諾貝爾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倍F(xiàn)在馬上要成功了,他很激動,心情很急切。
……
在這個片段的教學中,教師抓住描寫諾貝爾的神態(tài)的句子,引領(lǐng)學生走進語言文字,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通過及時點撥,從多方面體會,抓住標點,引導學生對文本的“咬文嚼字”,從而達到“我在課文中,課文也在我中”體驗的最高境界。
王曉芳,教師,現(xiàn)居江蘇寶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