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麗坤
從參加工作至今十幾年的時間里,我與小學語文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我熱愛這門學科,也樂意把我的所學傳授給我的學生,回顧這十幾年的時間,酸甜苦辣、風風雨雨,但一直走不出一個誤區(qū)——過于側(cè)重語文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的另一方面——“人文性”,其結(jié)果我的教學是非常失敗的。
我在迷茫之中摸索著……,直到有一天我從網(wǎng)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大語文教育》,頓時猶如醍醐灌頂,原來這么多年我一直在走彎路,還在“應試教育”的怪圈中徘徊。
所謂“大語文”就是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地統(tǒng)一起來,不能單純地偏重于其中一個方面,而忽略它的另一方面。這些年我和我的同事們,多數(shù)都是將傳授語文知識(工具性)放在首位,而棄其人文性(思想教育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于不顧。
看了這篇文章后,我的心情特別激動,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語文的“人文性”是隱性的、抽象的,不像其“工具性”那么直觀和具體,要想抓住它就必須要像春雨滋潤萬物那樣一點點地滲透,不能簡單地口頭說教,淺嘗輒止,這樣根本達不到預期目的。
語文的“人文性”在小學階段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行為的養(yǎng)成教育。這兩方面的難點就在“滲透”與“養(yǎng)成”這兩個關(guān)鍵詞上。通過這兩個詞,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僅僅依賴單純的口頭說教。
想到這里,我的心猶如漆黑夜空中突然亮起的星光,一顆一顆漸漸亮起,照亮了夜空下的條條道路,這也許是我的心路。我又在網(wǎng)上搜集了很多有關(guān)“大語文教育的心得”,一篇篇看著,看著,結(jié)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我的思路也漸漸清晰了。
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大語文”教育思想,第一,我要很好地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這一點對“大語文”教育思想的實施非常重要,不能僅僅局限于“三尺講臺”“方寸書本”和“問答式的教學”,而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甚至還要走出教室,這樣學生的視界和心境才能開闊,學到的知識才更深入、透徹(我又想起了古曲“高山流水”的創(chuàng)作過程,如果不是大自然的幫助,“高山流水”也不會名垂千古而不朽)。
學生廣泛的閱讀是理解新知的一個重要途徑,近幾年來我們很多教師都做得較為成功,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誦讀、分角色朗讀等等,這樣有效地調(diào)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學習效果很好,但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教室到花草之間、到綠蔭之下,到田野上,手拿書本朗朗而讀,開闊的視界使思緒也變得開闊,對理解課文,對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都有很大的幫助;還可以播放一些與課文相關(guān)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誦讀,這樣學生會更容易與書本融為一體,就像許多演員一樣在背景音樂的影響下,會潸然淚下,會開懷一笑,學生也會在音樂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不是一般的理解,而是一種刻骨銘心的融合。
第二,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還要不斷地開發(fā)挖掘一些課外的語文素材,尤其是一些古典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文章,諸如“千字文”和“三字經(jīng)”等適合學生誦讀的名作,這些作品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之所在”,讓學生在誦讀之中,靈魂也不斷地凈化和升華,從而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luò)資源非常豐富,很多適合青少年閱讀的經(jīng)典之作都有配樂誦讀的有聲教程,只要我們略微下點工夫,下載一下拿到教室播放即可,那優(yōu)美的旋律,動聽的吟唱,如天籟之音拂過學生的心靈,在身心愉悅之中學生也會受益很深。
第三,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币粋€教師的素養(yǎng)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如果他博學多識,思想上進,那么在無形中也會帶給學生極大的影響。一個好的教師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多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自己的知識,在學習中完善自己。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師愛讀書,學生就愛讀書,教師愛思考,學生也就愛思考,只有你這“長流水”長流常新,學生才會在你的身上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
總之一句話“大語文教育”是一個極富延展性和挑戰(zhàn)性的工作,只要我們肯動腦筋,致力鉆研,我們的語文教學會有大的輝煌成就。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