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華
教學工作開展得如何關鍵在教師。教師是一線的執(zhí)教者,教育的理念和教學實踐都體現(xiàn)了其教學的水平。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提高自己的綜合教學素質(zhì),這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互動的前提。教學活動本身就是師生的一種互動過程,包括文化知識層面和精神層面兩種。而教師卻往往忽略了精神層面的互動,過于重視文化層面的互動。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嚴格要求,有些做法不被學生接受,不能說服學生,學生就會討厭教師,對學習產(chǎn)生抵抗情緒,提不起學習的精神,學習效果得不到提高。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深層次原因還是師生關系導致的,這就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精神需要,滿足他們的心理愿望,不能一味批評、體罰、傷害學生的幼小心靈。或者一副嚴肅的面孔,讓學生敬而遠之,師生之間距離疏遠、感情冷淡,學生對教師沒有好感,自然對教師所教的學科沒有興趣。因此,教師要用人性化的教學態(tài)度走近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做他們的良師益友,應該用心平氣和的態(tài)度、微笑的面容、愛撫的眼神、柔和的聲音對待他們,增強親和力,使自己的言行似涓涓清泉,注入學生的心田。這樣,學生才會把我們當作知心的朋友,才會將心里的話講給我們聽。師生之間才會互相理解、尊重,學生也更加信賴教師,對于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會積極參與,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小學生認知思維屬于形象思維,對感性的知識接受得快。但教材書本的知識是理論、抽象的,教師的說教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抽象地重復,學生要靠死記硬背來理解,學習上有難度,聽起來感覺枯燥乏味。那么,如何讓書本的內(nèi)容以感性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呢?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運用多媒體能為學生提供形象化的語言,符合兒童具體形象的思維水平和身心發(fā)展特點,使他們在與外界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多媒體具有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多種功能,能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靜態(tài)的文字立體化,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神經(jīng),刺激他們的感官認知,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使學生對知識一目了然。多媒體能以豐富多彩充滿情趣的畫面、變化多端的動畫、生動逼真的音響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牢牢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其成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
三、讓學生學會閱讀
語文學習離不開閱讀,閱讀是重要的認知途徑,閱讀能力的高低會影響學生整體的語文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教學要重視學生閱讀,讓學生多閱讀、會閱讀。一是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為了考出好成績,學生往往只盯著書本閱讀,考什么就讀什么,閱讀范圍束縛在了狹小的空間,使學生感到閱讀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對閱讀越來越不感興趣。而教師把課外閱讀放置在一邊,認為是看閑書,浪費學習的時間,學生因為課外閱讀甚至被教師批評。這種教學做法不符合小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結果造成了學習上的阻礙。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從課外閱讀中發(fā)現(xiàn)讀書的樂趣,豐富學生的視野,拓寬閱讀的范圍,讓閱讀變得豐富多彩。童話、寓言、科普、傳記、神話故事等都可以讓學生閱讀,在課外閱讀中,能進一步促進課內(nèi)閱讀,互為作用。二是教師要指導學生不同的閱讀方式。指導精讀:閱讀要逐字逐句地讀,要理解具體的意思,是深層次的閱讀,也可稱之為研讀。精讀要動腦思考,精讀細析,開拓思路,包括自讀、精析、品讀三個方面。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對文章有深入和全面理解。指導速讀:速讀即快速閱讀,不需要學生對文章有深入掌握,能夠通讀全文,明白大概意思即可,在短時間內(nèi)獲取盡量多的信息。指導朗讀:朗讀是通過語言大聲地把文字讀出來。朗讀能增加學生的語感,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增強記憶。朗讀要做到深情并茂,準確表達文章的字句所代表的思想感情,繪聲繪色,語調(diào)要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朗讀要用普通話,聲音洪亮,不讀錯字,流利閱讀,語氣連貫。朗讀訓練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分角色表演讀、自讀、模仿讀、評讀等,教師要多變換形式,讓學生感到有新意。三是指導寫讀書筆記。在閱讀中要讀寫結合,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語句,就記錄下來,整理成一本讀書筆記,日后隨時可以查找,為學習積累了素材。
四、合理選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教授知識過程中涉及的一切可以使用的教學策略、教學用具、教學思想等總體的一個統(tǒng)領。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理想是否先進,是否被學生所認可,讓教與學處在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教育體系中,實現(xiàn)了教育價值的最大化,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能出效率。那么,什么才是科學的教學方法呢?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僵化的,把教師和學生禁錮在一個固定的程序化的模式中,成為“套子里的人”,好比一條工業(yè)流水線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一般,缺乏新意、創(chuàng)新、靈活。教學過程是僵硬的、死板的,根本不符合現(xiàn)代教育改革對教育的新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要以學生的認知為前提,根據(jù)學生的興趣、認知實際,多角度和多思維地來組織教學,如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實習作業(yè)法等。這樣,學生面對枯燥乏味的書本,可以獲得多方面的思維、視覺等沖擊,提高了學習的注意力,引起好奇心,推動學生內(nèi)心升起要探索的欲望。例如:①語言智能教學法,通過講故事、錄音、寫日記、展覽學生作品等進行教學。②數(shù)理邏輯教學法,通過總結歸納、分類、問答、啟發(fā)進行教學,并提倡學生在學校的任何活動中都廣泛運用數(shù)理邏輯思維方式,使學生了解語文存在于我們整個生活中。③視覺空間教學法,最容易的方法是幫助學生把書本和講座的材料變成圖畫形象,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他們正在學習的東西。
總之,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深切體會到小學語文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學階段的基礎科目,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影響。因此,要搞好語文教學就要考慮到如何讓學生喜歡語文科目,感受學習的快樂,擁有學習的熱情,并且掌握學習的方法,從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學到知識,實現(xiàn)學習效率最大化,提升語文教學質(zhì)量。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