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審美與管理文明之維

2013-04-29 00:44:03辛鋒
領導科學論壇 2013年5期
關鍵詞:美麗中國審美

【內(nèi)容提要】 無論在人類某一歷史階段上是以審美為導向,還是以審丑為導向,人類找尋美的價值之路從未間斷過,但對美的價值的自覺意識卻并非人人皆醒自明。美是人的生產(chǎn)方式之一,美是生產(chǎn)力的要素之一,美創(chuàng)造價值。盧梭譴責的不是科學本身,而是要在有道德的人面前捍衛(wèi)道德。審美引導領導。審美是通行自由之路,萬美皆備于我,斯為大美也。

【關鍵詞】 審美 管理文明 美麗中國

【作者簡介】 辛鋒,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中圖分類號】C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103(2013)05-0034-04

“勞動需要美”,“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是馬克思社會歷史觀應有的基本命題,是人的主體性活動與動物的本能活動的本質(zhì)區(qū)別之一。人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構造是指人作為主體以一定的審美尺度從事生活、生產(chǎn)活動。從馬克思“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構造”的論點中不難推論出:美是人的生產(chǎn)方式之一,美是生產(chǎn)力的要素之一,美創(chuàng)造價值。對它們的考量不是靠精于計算的大腦可以觸及到的,而是需要心智的力量,有賴于超越理性至上冥想的力量。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盧梭:為何科學和藝術日趨完美,風俗卻日趨敗壞

“科學與藝術的復興,是有助于使風俗日趨純樸,還是促使風俗愈來愈敗壞?”這是法國第戎科學院1749年的有獎征文題目,盧梭提交的應征論文獲獎。他在這一征文中,通過對羅馬、埃及、中國等科技與文藝發(fā)展前后的社會風俗狀況的對比研究,表達了離經(jīng)叛道的態(tài)度:“隨著科學和藝術的日趨完美,我們的心靈便日益腐敗,道德便黯然失色”。為什么被視為人類文明成果的科學和藝術反過來成為傷風敗俗的禍端?盧梭在文中有一段經(jīng)典性的描述:“天文學誕生于人的迷信,雄辯術是由于人們的野心、仇恨和謊言產(chǎn)生的,數(shù)學產(chǎn)生于人們的貪心,物理學是由于某種好奇心引發(fā)的。所有這一切,甚至連道德本身,都是由人的驕傲心產(chǎn)生的。由此可見,科學和藝術都是由于我們的種種壞思想產(chǎn)生的;如果他們是由于我們的好思想產(chǎn)生的話,我們對它們的好處就不這樣懷疑了。它們的產(chǎn)生是缺乏正當?shù)睦碛傻模@一點,只要稍微觀察一下它們的目的,就可以看出來。如果沒有滋生藝術的奢侈之風,藝術對我們有何用處?如果沒有人間不平之事,我們?yōu)槭裁匆蟹桑咳绻麤]有暴君、戰(zhàn)爭和陰謀家,我們?yōu)槭裁匆珜懯窌靠偠灾痪湓?,如果每個人都只專注于盡人的天職和滿足于自然的需要,時時為祖國、窮苦的人們和朋友效力,他為什么要成天去苦苦思索呢?難道我們生來就是為了死也要死在那口深藏著真理的水井的井邊嗎?

盧梭的上述分析表明,科學與藝術是因“壞思想”而生的“惡之花”,它們的產(chǎn)生是缺乏正當理由的。由此推論,如果它們是“為惡之花”, 它們的價值就是在缺乏正當理由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因此,“隨著科學和藝術的日趨完美,我們的心靈便日益腐敗,道德便黯然失色”,不是科學和藝術的發(fā)展扭曲了人的德性和審美觀,而是人借助于科學和藝術而濫用了它的力量。人在美德面前是否有正確的判斷力,科學與藝術能否不再是“為惡之花”,追本溯源,是人類自己做出怎樣的選擇。盧梭分析到,美德是靈魂的力量和充實的表現(xiàn),“如果外表真的是內(nèi)心活動的反映,如果彬彬有禮就是美德,如果我們的佳言雋語能作我們行動的指南,如果真正的哲學和哲學家的稱號是分不開的,那么,生活在我們當中的確是很美好的!”但是,“今天,人們的衣著愈來愈考究,說話愈來愈文雅,以致使取悅的藝術有了一套一定之規(guī)。在我們的風尚中流行著一種邪惡而虛偽的一致性,好像人人都是從同一個模子中鑄造出來的:處處都要講究禮貌,舉止要循規(guī)蹈矩,做事要合乎習慣,不能按自己的天性行事,誰也不敢表現(xiàn)真實的自己。在這種永恒的桎梏下,構成這個稱為社會的一群人,如果沒有更強大的動機使他們脫離這種狀態(tài),他們就會永遠處于那個環(huán)境中,永遠做著那些事,而我們也永遠搞不清楚我們與之打交道的是怎樣一個人,必須要等到重大的關頭來臨之時,才能看出他是不是真正的朋友,也就是說,必須要等到已經(jīng)沒有更多的時間再等了,才能看清他的本來面目。因為,只有在重大的關頭,對朋友的認識才最透徹”。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是戴著面具生活,扮演的是經(jīng)過巧妙偽裝的角色。他強調(diào),“人心難測,怎能不隨之而產(chǎn)生一系列壞事?真誠的友誼沒有了,對人的真心敬愛沒有了,深厚的信任感沒有了。在那老一套的虛偽的禮儀的面紗掩蓋下,在我們夸贊為我們這個世紀的文明所產(chǎn)生的謙謙君子風度的面紗掩蓋下,人與人之間彼此猜疑,互存戒心,彼此冷漠,互相仇恨和背信棄義”。

盧梭該文發(fā)表后,產(chǎn)生了很大的爭議,他個人也受到很多人的指責,指責他言行不一,一邊在論證他的觀點,一邊卻在做與之相反的事情。無論盧梭怎樣,科學、藝術與人的美德的關系問題何嘗不是我們過去和時下所遇到、思考與關注的問題。

對人類來說,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并沒有因為對真、善、美的追求而愈發(fā)清晰可見,因為我們常常被美好的外表所迷惑!盧梭感慨到,“道德??!你是心靈純樸的人所探討的最崇高的科學,難道非要花許多力氣并經(jīng)過許多過程才能尋到你嗎?你的原則不是銘刻在每個人的心里嗎?不是只需反躬自問,并在欲望沉靜的時候傾聽良心的聲音,就能知道你的法則嗎?這才是真正的哲學,讓我們滿足于懂得這門哲學。我們并不羨慕那些在文學領域里永垂不朽的名人的榮耀。讓我們和他們之間像古時的兩個偉大的民族那樣有一個明確的區(qū)別:讓他們?nèi)パ芯吭鯓诱f話才漂亮,讓我們研究怎樣做事才穩(wěn)妥?!?/p>

盧梭申明到,“我自信我譴責的不是科學本身;而是要在有道德的人面前捍衛(wèi)美德”!

修齊治平:審美引導領導

有人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倫理型文化、道德型文化,也有人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審美型文化。無論怎么說,道德和審美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兩個基色,在文化傳承中有顯著的地位,也使得中國古代的治道與管理哲學有其獨特的主調(diào)和色彩,影響至深、至廣。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特別是儒家文化傳統(tǒng)中,十分重視禮樂問題,禮樂涉及到道德與審美問題。在《論語》“泰伯”篇中談到為人處世修煉時,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痹凇墩撜Z》“憲問”篇中,子路問孔子如何為“成人”,即一個人有哪些素質(zhì)和修養(yǎng)才能稱之為完美的人。孔子說,“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再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笨鬃訌恼妗⑸?、美三維描述“成人”的,其中“樂”、“藝”等都是“美”的問題,都與人的審美素質(zhì)有關。

“成人”不僅要“成仁”,還要“成美”。儒家學說并不是停留在抽象、空談、孤立的個體層面上,而是推演到人的完整生活過程中去,進行系統(tǒng)化、立體化地表達,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追求完滿理想人格的價值選擇。在儒家經(jīng)典中,將道德、審美與人的完整生活過程有機統(tǒng)一起來的顯著標志是“修齊治平”思想,它重點強調(diào)的是人的審美與他的私人生活和社會活動的密切關系。

儒家“修齊治平”的審美思想,并沒有像后世美學家那樣刻意強調(diào)“距離產(chǎn)生美”、“美是遠離生活的”,更沒有迂腐地認為美學僅僅是研究藝術,或者是研究美的(實體),關注審美客體,而是研究美感和審美經(jīng)驗,將美置于主體人的生活過程中去,這是中國古代美學的特色,確立這一特色的基石是人需要美,是儒家及傳統(tǒng)文化致力于經(jīng)世致用的必然。

對此,北京大學哲學系葉朗教授在《儒家美學對當代的啟示》一文中指出,“儒家文化乃至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非常重視人自身的教化的塑造,也就是要使人不斷從動物的狀態(tài)中提升出來。儒家學者經(jīng)常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人和動物不同的地方(‘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究竟在哪里。在儒家學者看來,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高級的、精神的需求,包括道德的需求,奉獻的需求,審美的需求,等等。這種精神的需求不同于物質(zhì)功利的需求,它是對于物質(zhì)功利需求的超越,是對于個體生命的感性存在的超越?!?/p>

至此,我們是否自問過,現(xiàn)實中的審美活動有多少是在人性超越基礎上進行的。一個不善于自我反思的民族是沒有覺悟的民族,一個失卻審美品位的民族是沒有美好前途的民族!這樣的民族仍可殘存在這個世界上,因為宇宙是浩瀚的,她有足夠的空間包容這樣的民族的存在。

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與“美”的廣泛影響

就我們當下的領導與管理活動而言,“美”不是活動本身的目的和價值訴求,相對而言,它倒常常成為排斥的因素,因為將美視為“無果之花”,很容易將審美看成是冗余的消費價值活動,不大容易把它看成是具有生產(chǎn)價值的活動;從當下領導與管理對效能、效率追求的程度看,更像是在訴求“無花果”,只有當需要錦上添花的時候才關注美的價值,即使曇花一現(xiàn)也就夠了。那么,“美”到底具有怎么樣的“效用”,領導與管理活動需不需要“美”的作用,“美”能錦上添花,能雪中送炭嗎?對此做簡單的肯定與否定都不是審慎的科學態(tài)度。

亞當·斯密不是美學家,他在經(jīng)濟學上的偉大貢獻也使得少有人問津他的美學思想。然而,在《道德情操論》中,他卻花了很大篇幅討論了美的作用問題。他并沒有直接表達“美是效用的主要來源”這樣的命題,但從《道德情操論》第四卷第一章的標題“論效用的表現(xiàn)賦予一切藝術品的美,兼論這種美所具有的廣泛影響”,以及從他在這一章所講的下面這段話中,不難發(fā)現(xiàn)“美”與“效用”的價值關系。“人類相同的本性,對秩序的相同熱愛,對條理美、藝術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相同重視,常足以使人們喜歡那些有助于促進社會福利的制度。當愛國者為各種社會政治的改良而鞠躬盡瘁時,他的行動并不總是由對可以從中得到好處的那些人的幸福所懷有的單純的同情引起的。一個熱心公益的人贊助修公路,通常也不是出于對郵遞員和車夫的同情。當立法機關設立獎金和其它獎勵去促進麻或呢的生產(chǎn)時,它的行為很少出自對便宜或優(yōu)質(zhì)織物穿著者的單純的同情,更少出自對制造廠和商人的單純的同情。政策的完善,貿(mào)易和制造業(yè)的擴展,都是高尚和宏大的目標。有關它們的計劃使我們感到高興,任何有助于促進它們的事情也都使我們發(fā)生興趣。它們成為政治制度的重要部分,國家機器的輪子似乎因為它們而運轉(zhuǎn)得更加和諧和輕快了。我們看到這個如此美好和重要的制度完善起來感到高興,而在清除任何可以給它的正常實施帶來絲毫干擾和妨礙的障礙之前,我們一直憂慮不安。然而,一切政治法規(guī)越是有助于促進在它們的指導下生活的那些人的幸福,就越是得到尊重。這就是那些法規(guī)的唯一用途和目的。然而,出于某種制度的精神,出于某種對藝術和發(fā)明的愛好,我們有時似乎重視手段而不重視目的,而且渴望增進我們同胞的幸福,與其說是出于對自己同胞的痛苦或歡樂的任何直接感覺或感情,不如說是為了完善和改進某種美好的有規(guī)則的制度?!?/p>

上述中,亞當·斯密是從以下方面肯定“美”的存在和審美價值的作用:一是他把“審美”同“利己心”、“同情”一樣作為人性也即人的“原始情感”加以肯定的,人對美的需要是人的本能和自然習慣。二是他不是在一人、一物、一器的層次上肯定美的存在和作用,而是從“社會福利”、“有規(guī)則的制度”、政治的改良、政策的完善、國家機器運轉(zhuǎn)得更加和諧和輕快等層次上考察和肯定了美所具有的廣泛影響,這些都屬于領導與管理的基本問題。“審美”存在這個層面的作用恰好體現(xiàn)了它與“利己心”和“同情”不同,是具有超越具體功利基礎上的價值活動。

從斯密關于“美所具有的廣泛影響”的分析中,我們是否可以對他那家喻戶曉的“一只看不見的手”做出進一步的解讀。長期以來,人們對“一只看不見的手”的奧秘是什么,眾說紛紜,但至今尚無可靠的解讀,斯密自己也沒有做片言只語的解釋,但在眾多研究者那里有一個主導性的意見:亞當·斯密試圖通過“一只看不見的手”來概括描述良好社會秩序形成的力量來源。他也拒絕用“制度安排”、“理性設計”之類的說辭來解讀社會秩序形成的機理,而傾向于從“自然秩序”的角度進行闡釋。顯然,對“一只看不見的手”的奧秘是什么做出清晰的學理解釋和邏輯證明是徒勞無益的,因為它屬于實踐智慧,而不是一種知識或知識體系可以確立起來的。但它仍然可以作為一個學術課題,在一定層次上做出理論探索。從斯密的表達看,“美”在良好社會秩序形成中的作用和“審美”在“一只看不見的手”中的權重是顯著的。可否說,美、審美即使不是構成這只“看不見的手”的復雜結構和因素的基本方面,至少是構成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主干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最有耐力的那根手指。盡管這個說法大體上也是一種冥想,但從斯密對美的價值所做出的描述看,它必將成為我們解讀“一只看不見的手”內(nèi)涵的一條重要通衢。

席勒:審美是通往自由之路

席勒作為西方現(xiàn)代審美教育的奠基者,正是對他所處時代“上層腐朽,下層粗野”狀況自覺意識而促使他全身心投入到歷史和美學研究中去。他認為,當時的人們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這種分裂的人身上存在著兩種沖動:感性沖動和形式?jīng)_動。感性沖動的對象就是最廣義的“生活”,指一切物質(zhì)存在和一切直接呈現(xiàn)于感官的東兩;感性沖動使人被官能所控制,成為被動的自然人。形式?jīng)_動的對象是“形象”,指事物的一切形式特性以及事物對思維力的一切關系,體現(xiàn)為人受思想和意志的支配,按秩序和法則行事,成為理性人。在事實上,無論“自然人”還是“理性人”都是人的異端,不是人的完滿的、自由的狀態(tài)。只有通過審美教育喚起人的審美的“游戲沖動”,使人性在感性與理性、物質(zhì)與形式等對立狀態(tài)一致起來,從而克服人的分裂狀態(tài)。他說,“美對于我們來說雖然是對象,因為反思是我們感覺到美的條件;但是,美同時又是我們主體的一種狀態(tài),因為感情是我們獲得美的表象的條件。因此,美雖然是形式,因為我們觀賞它;但是,美同時又是生命,因為我們感覺它??傊痪湓?,美同時是我們的狀態(tài)和我們的活動?!?/p>

從席勒的上述主張看,人性的修煉離不開“美”,“美”促進人性的豐富,使之成為完整的人;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美”,“美”提升人的個體生活品質(zhì),使之過有品位的審美生活。人的社會生活也離不開“美”,“美”改善人在社會行動中的品位。對于審美在社會管理、權力體系中的價值,席勒指出:

“在力量的可怕王國的中間以及在法則的神圣王國的中間,審美的創(chuàng)造沖動不知不覺地建立起第三個王國,即游戲和外觀的快樂的王國。在這個王國里,審美的創(chuàng)造沖動給人卸去了一切關系的枷鎖,使人擺脫了一切稱為強制的東西,不論這些強制是身體的,還是道德的?!?/p>

“如果說在權力的動力國家里,人與人以力量相遇,人的活動受到限制,而在義務的倫理國家里,人與人以法則的威嚴相對立,人的意愿受到束縛,那么,在美的交際范圍之內(nèi),在審美國家里,人與人就只能作為形象來相互顯現(xiàn),人與人就只能作為自由游戲的對象面面相對。通過自由來給予自由,是這個國家的基本法則?!?/p>

總之,無論人性的修煉、個體品位生活的養(yǎng)成還是建設“美好社會”的領導活動,不大可能在沒有審美教育和正確的審美觀念指導下順利進行,也不大可能由那些沒有審美生活體驗、缺乏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完成。因此,我們不僅需要一雙審美的眼睛,我們還需要有創(chuàng)造美的雙手。

補記:“美麗中國”,美在何處?

恰時,十八大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huán)境污染嚴重、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時下,“美麗中國”成為大眾話題。

美是什么,美來自哪里。柳宗元有一句名言:“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可以解讀為美的東西不會自己顯現(xiàn)其美的品質(zhì),因有人欣賞而彰顯它的美。但這個解說的“美”只是對象性的“客體之美”,是小美;可以說,小美就是:美景在我眼前,我在美景之外。大美是什么?大美則是“客體之美”與“主體之美”的一統(tǒng);大美則是:美景是我,我是美景!

最后,用一句話作為結語,這就是:萬美皆備于我,斯為美,斯為大美也!

責任編輯:周振國

猜你喜歡
美麗中國審美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格特征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35:47
敦煌藝術考察所感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00:16
中國手風琴作品創(chuàng)作探源與審美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05:06
發(fā)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職業(yè)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2:30
現(xiàn)代陶藝教學特點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19:30
范疇越級翻譯策略在紀錄片字幕翻譯中的應用
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的農(nóng)村經(jīng)濟“新形態(tài)”研究
人民論壇(2016年14期)2016-06-21 10:36:12
云浮市| 万山特区| 东海县| 黎川县| 青阳县| 五常市| 富源县| 乳山市| 塔城市| 调兵山市| 宜川县| 台安县| 金川县| 东城区| 余姚市| 长岛县| 东源县| 冕宁县| 毕节市| 临洮县| 疏附县| 大荔县| 嵩明县| 万宁市| 灵山县| 宝丰县| 余姚市| 观塘区| 苍梧县| 宁安市| 施甸县| 宁都县| 宝兴县| 呼玛县| 鹤壁市| 织金县| 秀山| 商都县| 柳林县| 安塞县| 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