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王輝
本來奪取天下、論功行賞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可是漢高祖劉邦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這天下已定,能臣良將們都有功勞,并且,個個都認(rèn)為自己勞苦功高,理當(dāng)封王封爵??墒侨珖瓦@么大,地就這么多,功臣卻一大把,封誰不封誰呢?平時和劉邦關(guān)系密切的,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平時和劉邦有嫌隙的,鐵定撈不到好處,就私下里議論:“不行,就反他娘的!”流言蜚語不斷傳到劉邦耳朵里,讓劉邦很受傷。此時,他面臨著一場關(guān)乎大漢江山的誠信危機。
還好,他想到了一個人,那便是足智多謀的張良。他問計于張良,張良卻反問他:“陛下您平時最恨誰呢?”“雍齒!”劉邦不假思索地說。也難怪,本來劉邦在沛縣揭竿而起的時候,雍齒就跟隨他,可是雍齒向來看不起劉邦。在劉邦最艱難的時候,雍齒不僅棄他而去,還獻(xiàn)出了他僅有的城池——豐縣。劉邦怒火中燒,率軍猛攻豐縣,可久攻不下,只好投奔項梁。后來,雍齒又跟隨趙王張耳,張耳降漢,雍齒也因此成為建漢的功臣。張良說:“那你就先封雍齒。大家都知道你痛恨雍齒,只要雍齒一封,將士們感覺陛下宅心仁厚,寬宏大量,也就心安了。”劉邦一想,這是個好辦法,就封雍齒為什方侯。大家一看,連劉邦最痛恨的雍齒都封侯了,我們還有什么好擔(dān)心的,就心安理得地等待分封。于是,一場誠信危機就此化解。
可是,雖然化解了一場誠信危機,又一場誠信危機卻隨即而來,那便是劉邦對王侯們的不信任危機。功臣良將們雖恢復(fù)了對劉邦的信任,可是,劉邦并不信任他們。這么多英雄好漢封王封侯,他在世時,他們還可能給他三分薄面,一度相安無事。可是,待他百年之后,他們可能就不會顧及那么多情面,待羽翼豐滿之后,他們揭竿而起,他的后代子孫免不了會做“秦二世”或“秦三世”。尤其像雍齒這樣的宿敵,坐享漢家江山,免不了會坐立不安,時時如坐針氈,要是有一天,他們這些人聯(lián)合起來,漢家王朝便危在旦夕了。
劉邦茶飯不思,寢食難安,在無數(shù)個艱難的日日夜夜之后,他終于決定,讓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為了自家天下,他要斬草除根,對功臣進(jìn)行各個擊破。當(dāng)年,燕王臧荼便以謀反罪被剿滅;第二年,韓信遭貶,后被施計害死;之后,人人自危,韓王信和燕王盧綰被迫投降匈奴,趙王張耳被廢,梁王彭越被處死,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遭鎮(zhèn)壓。短短七年間,除了地處偏遠(yuǎn)、勢力較小的長沙王吳芮外,差不多所有異姓王侯都被劉邦相繼鏟除。
這樣,漢家天下雖然穩(wěn)定了,可是也直接導(dǎo)致功臣們對皇帝的信任危機,從此功臣只求自保,無法對國家盡心盡力。這樣的信任危機是影響深遠(yuǎn)的,劉邦開啟了流氓政治的先河,以至于后來許多朝代的歷史其實都在重復(fù)劉邦和功臣們“可與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的故事。
責(zé)任編輯:達(dá)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