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澤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義是指中國人民踐行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處于核心地位的價值觀。這一價值觀的提煉和培育應當注重特質性,兼顧普適性;注重根基性,兼顧引領性;注重現(xiàn)時性,兼顧久遠性;注重民族性,兼顧世界性。“共富”“互助”“自強”應列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范疇。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富;互助;自強
中圖分類號:D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604(2013)05—0050-04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我們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戰(zhàn)略任務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所作的最新概括。這一概括將我們現(xiàn)在倡導的價值理念鮮明地提了出來,必將極大地推動我國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同時,這一概括采取的是開放性的表述方式,而不是簡單的下結論,這就為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留有充分余地,利于在進一步實踐研究、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的基礎上,提煉、概括更為簡潔、更為有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和旺盛生命力,展示了我們黨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智慧。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念的由來及本義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科學命題,并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p>
黨的十七大報告也重點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必須強化教育引導,增進社會共識,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xiàn)到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tǒng)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guī)范”。
近兩年來,特別是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各方面普遍反映,應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礎上作進一步提煉概括,鮮明地提出簡明扼要、便于傳播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些地方和行業(yè)為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瘛⑿袠I(yè)精神;理論界、學術界對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一些報刊如《紅旗文稿》《光明日報》等還就此開辟專欄??偟膩砜?,這種探索和討論取得了重要進展,形成了諸多共識,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義內涵、提煉原則、基本范疇等重要問題的認識還不盡一致,觀點還不盡相同,有待于做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筆者認為,核心價值觀是一定社會形態(tài)社會性質的集中體現(xiàn),在社會思想觀念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決定著社會制度、社會運行的基本原則,制約著社會發(fā)展的方向。我們所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本義就是中國人民踐行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處于核心地位的價值觀?!皟r值觀”是這一命題的中心詞,“核心”表明這一命題所稱價值觀的地位,“社會主義”表示這一命題所稱價值觀的性質,“中國人民”是這一命題所稱價值觀的主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精神和價值層面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規(guī)定性。提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鑄魂工程”,可以從價值層面為深入回答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為我國社會長遠、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根本價值觀,為制度設計、決策部署、法律制訂提供最終價值依托,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全面健康發(fā)展。
二、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遵循的原則
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念的本義之后,在探討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范疇之前,必須明晰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遵循的原則。理論界許多同仁提出了自己認為必須遵循的原則,皆自有道理,然而,諸多原則,孰真孰偽,孰主孰次,孰重孰輕,孰先孰后,也需要辨析梳理。我認為,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遵循的原則內生于這一命題的本義。換句話說,這種原則是這一命題本義內在地要求人們去遵循的,而不是由什么人任意主觀設定的。從該命題的本義出發(fā),做好“提煉”應循的原則主要有:
第一,注重特質性,兼顧普適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充分體現(xiàn)其“社會主義”的特殊本質,應當從社會主義的本質規(guī)定性中去探尋、提煉和升華,而不宜在既往社會(如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修修補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制度性質的集中體現(xiàn),是社會主義價值本質的鮮明彰顯,是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終代替者,因此,它應當、也必然能夠用不同于資本主義(乃至資本主義之前)核心價值觀的范疇來表達自己。如果沿用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范疇,在此基礎上的一些含義的修補發(fā)揮,不便于廣大民眾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立和沖突,不利于打破資本主義在價值觀問題上的話語霸權。所謂普適性,就是這種“提煉”要力求反映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價值訴求,既積極借鑒又科學超越既往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還要前瞻“初級階段”之后的社會主義的價值訴求,站到人類文明和價值觀形態(tài)的制高點上來進行。其實,社會主義本身就體現(xiàn)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種普遍要求,是目前為止最能體現(xiàn)人類社會活動的本質要求的社會形態(tài),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就是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價值的角度做出的。從這個意義上看,特質性與普適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越是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特質”,就越是對人類社會“普適”。
第二,注重根基性,兼顧引領性。注重根基性,就是要高度重視我們所要提煉和培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根”之“基”。價值觀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社會經濟基礎的反映,植根于社會的經濟基礎,同時它又反作用于社會經濟基礎,對社會的經濟活動起到引領、導向和規(guī)范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基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要從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運作義理中提煉、升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此,也決定了要從社會主義國家的廣大民眾的物質生活(生產)條件、物質生活(生產)方式中去探尋。因此,要避免和防止遠離了現(xiàn)實的物質生產方式和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條件,從抽象的人性或善良的道義或美好的理想出發(fā)去做這種探尋和提煉。討論中許多學者提出做好“提煉”要堅持實踐性原則,要以實踐為源泉,筆者非常贊成,但又覺得還需深入一步、前進一步,應當明確這個“實踐”最基本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直接參與的、面廣量大的、日常的物質生產活動,故用了“根基性”這一目前尚不多見的詞語概念。同上,根基性與引領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越是具有根基性,就越是能夠發(fā)揮引領、導向和規(guī)范的作用。
第三,注重現(xiàn)時性,兼顧久遠性。注重現(xiàn)時性,就是要以現(xiàn)時存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藍本來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既往社會主義模式的傳承和超越,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實踐。離開了現(xiàn)時實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求從普遍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后的社會主義出發(fā)來做“提煉”,那只能是好高騖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最鮮明的制度創(chuàng)新就是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xiàn)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結合,這便是現(xiàn)時中國社會的經濟基礎,是我們所要提煉的核心價值觀的根基所在。再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身也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我黨奮斗90多年,新中國建立60多年,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才“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走好走完這條道路,肯定是很久遠的事。所以,真正從現(xiàn)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fā),也不乏具有久遠性。
第四,注重民族性,兼顧世界性。我們要提煉和培育的是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核心價值觀,自然要有中國元素,要與中華民族精神相貫通,為我國廣大民眾易懂易行、高度認同。同時,民族性與世界性是統(tǒng)一的,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
以上原則僅是最主要的,并且,這四條也不是并列并重的,越列前面的越為重要;每一條中對應的兩個方面則以前者為主,后者為次(兼顧)。
三、“共富”“互助”“自強”應列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范疇
根據(j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義及其提煉原則,筆者認為,“共富”“互助”“自強”最適宜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范疇。
“共富”,即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包括一個目標——共同富裕,兩個要求——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和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這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針對姓“資”姓“社”的爭論而對社會主義本質作出的概括,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價值追求。確立“共富”的核心價值觀,意味著要摒棄貧窮、平均主義、同步富裕、剝削、兩極分化、少數(shù)人富多數(shù)人窮?!肮哺弧笔菂^(qū)別于以往一切剝削階級社會的最鮮亮的價值標識,只有社會主義才敢于、才能夠把它寫在自己的旗幟上?!肮哺弧弊鳛楹诵膬r值觀念立根于社會主義的經濟特征又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的政治、文化特征(“富”首先是但不僅僅是物質的,還包括精神的、文化的),可以統(tǒng)攝和派生諸多社會主義歷史階段應有的價值觀念,能夠在諸多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組成的體系中起到主導作用。“共富”也合乎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的價值取向,國人歷來都將“富”列為崇尚價值“富、貴、榮、華”之首,只是在“階級斗爭為綱”的一段時期內形成了仇富怕富的扭曲心態(tài)。所以,完全可以將“共富”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位價值”、最高價值。
“互助”,即互助合作。它是社會主義社會主體(個人、單位、地區(qū))之間相互關系的最普遍形式。社會主義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市場主體在與他人、社會的交換、交往中做到平等、互助、互利,力求付出與獲取相一致?!盎ブ笔恰盀槿嗣穹铡敝械膹V泛性要求(“為人民服務”包含道德的先進性要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廣泛性要求“互助合作、互利互惠”兩個層次)?!盎ブ保òɑプ?、互幫、互愛、互諒等等)是雙向的、對應的,也是能夠持久的,它體現(xiàn)了權利與義務、目的與手段、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求利性與服務性等諸多方面的統(tǒng)一,它導引人們把實現(xiàn)自身利益與實現(xiàn)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利益結合起來、一致起來。正因為如此,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出的目標是“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系”?;ブ献?,還是人的社會性之所在,人的本質之體現(xiàn)。馬克思說:人的本質“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關系的含義是指許多個人的合作”??梢哉f,互助合作是人類社會對社會人的普遍性、衡久性要求,以往剝削階級社會異化了人的本質,社會主義則超越以往剝削階級社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成為真正互助合作的關系,使人回歸到真正社會人的本質上去。
“自強”,即自強不息,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之精華。從《周易》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直到黨的十六大報告概括的“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自強不息”始終是我們民族奉為至尊的精神財富?!白詮姟币彩巧鐣髁x的內在稟賦。我國選擇社會主義,就是要改變進入近代以來一百年間我們曾經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成立后,我們把發(fā)憤圖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建國作為建國方針;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把“富強”(不僅要“富”,而且要“強”)作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首位目標?!白詮姟边€是全世界無產者乃至人類解放的價值訴求?!白詮姟钡膬r值指向是,每個主體(個人、單位、民族、國家)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做強自己,自己解放自己,不能“等”、“靠”、“要”。這就要求主體善于學習,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超越,所以,它又內含著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自強”是主體對自身的價值取向,在核心價值觀中不能或缺,它與“共富”、“互助”合成完整的辯證統(tǒng)一體。有了“自強”,才能防止和避免“共富”、“互助”僅僅是窮者、弱者的價值祈求;有了“自強”,才能在全社會真正形成“互助”的人際關系,實現(xiàn)“共富”的社會愿景。
概而言之,“共富”“互助”“自強”具備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有的特質性、根基性、現(xiàn)時性和民族性,并兼有普適性、引領性、久遠性和世界性,可以而且應當成為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處于核心地位的價值觀范疇。
(責任編輯 潘亞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