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
【摘 要】信息技術教學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重視。如何達到教學目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提高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呢?根據(jù)學科特點,探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整體教學效率是中學信息技術課所面臨的一個迫切而又艱巨的任務。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信息能力;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shù)哪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根據(jù)學科特點,探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整體教學效率是中學信息技術課所面臨的一個迫切而又艱巨的任務。下面就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教學淺談一下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思考。
一、有效教學準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教師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課前準備充分與否,會直接影響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研究、對教學環(huán)境和素材準備、對學生有效的學情了解、學習目標制定和教學內容的選擇等,充分考慮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師課前準備中,教學內容的分析、選擇,更是其基礎。教學內容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載體,教學內容分散,教學過程便不能深入。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能拘泥于教材,有機地結合多種知識、技能,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讓學生能夠掌握教學的知識點,讓教學內容更加切合學生實際,以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二、有效課堂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一)精心安排課程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有效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前提和基礎,它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與知識的學習。因此每節(jié)課的開始,教師的引入是很關鍵的,教師在課程的導入過程中可以巧妙地設計導入,讓學生對新課程充滿好奇,感到新奇,或使學生產(chǎn)生質疑,使學生求知欲望被激發(fā)出來,從“要學生學”轉變成“學生要學”,當然用于導入的可以是教師的語言,也可以是多媒體的一些展示。例如:讓學生聽優(yōu)美的音樂、看相關的視頻錄象、用Word設計的小報和賀卡、用Powerpoint制作的精美的課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再結合接近學生生活的實例,用這些生動、形象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學習興趣有了,就會樂于學習,課堂教學效率自然就會提高了。
(二)運用科學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教師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當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新方法層出不窮,許多教師一直在尋找最好的、最高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其實最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最適合課程教學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選擇學生容易接受、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法,以提高信息技術謀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聽課效率,隨時調整教學方法,注意過程的靈活性,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合理安排時間,精講多練,注重實踐,增大學生學習、實踐的自由度。引導學生,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并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得到成就感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1.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任務驅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運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運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主體意識和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明確師生之間的所在地位,要真正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通過激趣、設疑、啟發(fā)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使學生的能力能真正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通過任務驅動可以有效組織課堂教學、達成教學目標,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思維和合作意識。
2.注重學生合作意識培養(yǎng),組內協(xié)作、組間競爭,激發(fā)學習興趣,共同提高 由于學生的起點參差不齊,通過教師的統(tǒng)一演示或個別輔導,有時效果并非很顯著,這里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進行分組協(xié)作學習。課堂上,學生有問題可以與老師交流,尋求幫助;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體現(xiàn)合作;也可以在電腦上實踐練習。體現(xiàn)了很好的互動效果,實現(xiàn)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但是在實際教學當中,會出現(xiàn)小組內部分同學不參與,由部分同學完成所有任務的情況,這就要求組內小組長需建立明確的責任制,根據(jù)小組成員的具體能力情況,合理分配安排任務,保證每位同學都有任務,只有小組內成員都達到了預定目標,小組才能算獲得成功。這種共同的目標促進了學生自愿性的互幫互助,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和能力。同時小組之間進行比較評比,形成競爭,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做好教學評價,促進有效教學的發(fā)生
教學評價是依據(jù)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huán)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給予學生所完成任務的及時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在互相的交流與評價中鍛煉了能力,彌補不足,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評價要客觀和公正,在此基礎上再堅持鼓勵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價值的評價。讓學生滿懷信心,興致盎然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了整個教學過程的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喚起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愿,激發(fā)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度。
(四)信息技術有效教學應注重與其他學科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將有效地改善學習,革新傳統(tǒng)的學習觀念,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改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huán)境,構筑面向未來社會的學習文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計算機輔助教學則主要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結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及時的教學反思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反思教學得失,一堂課即使上得不好,找到不好的原因,后面的改進也就有了依據(jù),只有不斷反思,不斷探索,才能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初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多元化的,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及實際能力,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真實情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與其他學科整合,切實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時做好教學反思,以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肖成全.有效教學[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6.
[2]艾奉平.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176.
[3]鐘志賢,徐洪建.建構主義教學思想攬要[J].中國電化教育,2000,2.
[4]章慧敏,傅德榮.信息素養(yǎng)與信息技術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