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新 汪建江
摘 要:目前,小學品德課堂教學大多以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的形式來呈現(xiàn),一旦離開了教師的問和學生的答,課堂教學任務就無法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就難以實現(xiàn)。因此,運用好有效追問,能進一步提高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品德課程;課堂教學;有效追問;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8-0048-02
大家知道,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都離不開課堂提問。提問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教師教學基本功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重要體現(xiàn),更是決定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品德課程的課堂提問也一樣,它是品德課教師與學生進行認知交流、思維碰撞、情感交融、品行升華的過程,是教師將自身的優(yōu)良品行、有益的教學資源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升華的過程。師生互動、交流主要是通過課堂問答呈現(xiàn)的。然而,品德課堂的問答重在引導學生感悟教學內容、提升品行水平、觸動心靈。因此,品德課程教師應注重課堂追問的藝術性。
所謂追問,即師生在對某種觀點、某種傾向或某種問題、內容進行互動交流時,教師針對學生回答的再次或多次提問,由表及里,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窮追不舍,一直問到學生弄懂為止。課堂追問,常常表現(xiàn)為一張一弛,是使學生由緊張到輕松、又由輕松到緊張的學習過程。常用的追問句式通常有如下幾種:“想一想,懂得了什么”、“如果你是他,你會怎么想”、“如果是你,長大后會怎么做”、“你還有什么新的想法”、“你還有什么要說”……追問,有助于教師直接將自己的教學理念貫穿在課堂教學中,能有效引導學生的深層思維,觸動學生的心靈世界,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推動學生的情感波瀾,促進學生踐行。
課堂追問的時機轉瞬即逝,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提問的最佳落腳點,及時提出,起到追問的目的。那么,如何找準追問的落腳點,使課堂呈現(xiàn)出“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局面呢?本人通過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認為追問可以在五個時機入手。
一、在學生體驗膚淺時追問
體驗膚淺是指學生在課文學習、相互討論、情感交流過程中,不能進入深層次思考、不能觸動內心世界、道德認識,浮于表面的思維狀態(tài)。這時,教師應提供科學的思維方法,搭設有效的思維平臺,幫助學生開拓思路,進一步激起學生的思維波瀾,使學生向更高層次上繼續(xù)思考。教師通過有意識地追問和引導,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良好的道德認知水平,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如一位老師在執(zhí)教《生活中的你我他》(浙教版,下同)一課時,在觀看了清潔工人工作的錄像后,教師適時提問:“你看了錄像后,有什么感想?”有的說:“清潔工人很辛苦,起早摸黑。”有的說:“清潔工人太臟了,被人看不起?!庇械恼f:“他們勞動時間的確較長,可他們也是為了賺錢?。 薄@然,學生的體驗比較膚淺,僅僅停留于表面。這時,教師如果及時追問:“大家想一想,他們這樣地辛苦賺錢是為了什么?”“如果沒有清潔工人,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將會變成什么樣?”“那你認為我們的社會生活中能不能沒有清潔工人這個行業(yè)?”就能夠進一步觸動學生心靈,提高道德認識,加深道德體驗。
二、在課堂出現(xiàn)意外時追問
葉瀾老師說過:“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的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的過程,它不是按預設而一成不變的。它是即興創(chuàng)作,師生隨時都會閃現(xiàn)、碰撞出智慧火花。因而課堂中隨時會發(fā)生教學意外學情。對此,教師不能看成教學過程中的“節(jié)外生枝”,或是熟視無睹,或是草率了事,使有教學價值的“意外生成”擦肩而過;而要大膽打破預設的框架,積極回應課堂意外,主動激活學生思維,拓展想象空間,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火花燦爛綻放。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做學習有心人》一課時,一位學生突然哭了起來,這位老師弄清事情原委之后,才知道原來是這位學生的“采蜜本”被旁邊的同學不小心弄破了,于是說道:“請大家想一想,這樣愛惜‘采密本的同學,她是怎樣一個孩子?”并繼續(xù)追問“這樣一位愛學習的孩子,你們難道不愿意與她交朋友嗎?”“你們愿意幫助她,一起把‘采蜜本補好嗎?”這時,這位同學已經止住哭泣,漸漸破涕為笑了。追問成效一舉兩得,不僅解決了一件棘手的課堂意外,也讓學生們明白了道理。
三、在解讀有誤時追問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影視、網絡等媒體的影響,小學生由于受文化知識、社會閱歷、道德水平的制約,道德認識難免存在偏差,有的甚至會產生錯誤觀念。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蔽覀儜_看待學生的認知偏差或錯誤,找準其成因,把握合理的糾偏、糾錯時機,掌握正確的糾偏、糾錯方法,使之轉化為高效的課程資源,如能及時地給予適當?shù)陌凳拘宰穯枺€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誰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課時,當談到農民時,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農民勞動辛苦,賺錢又少,是一種不好的職業(yè),甚至流露出看不起農民的思想。于是,這位老師及時追問:“我們吃的飯從哪里來?”“我們穿的衣從哪里來?” “如果沒有農民,我們怎樣生存?”簡單的三次追問,使這一部分學生馬上意識到自己解讀的錯誤。繼而,又引導學生聯(lián)系本地農村家家戶戶種苗木發(fā)家致富的典型事例,使學生感受到了農民生活的美好前景,追問教學的效果立竿見影。
四、在激發(fā)情感時追問
品德課是激發(fā)學生情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喚醒學生德性、樹立正確價值觀的一門基礎課程。而激發(fā)學生情感是品德課課堂教學的關鍵。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網絡世界》的“觀看錄像,感知沉迷網絡的危害”這一教學板塊時,清醒地認識到學生的情感是否受到沖擊和心靈是否受到震撼,決定著這節(jié)課的成敗。因此,這位教師先讓學生觀看第一段錄像,接著,讓學生思考第一個問題:“一般來說,一個在老師和父母面前稱得上是好學生、好孩子這樣的人,將來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出色。之后,教師又讓學生觀看第二段錄像,讓學生思考第二個問題:“是什么原因讓他走上了絕路?”“現(xiàn)在他走了,但他留給父母的是什么呢?”“看了這個故事,你還有什么想說的嗎?”就這樣,通過層層追問,讓學生很快明白了沉迷網絡游戲的危害:它不但會危害自己,還會危害家人,危害社會。從而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取得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五、在教學重(難)點時追問
一般認為,課堂的教學重點突破了,難點解決了,就意味著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了。不過很多品德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不是靠幾個活動或多媒體展示來處理的,而是靠師生之間的心靈與心靈互動、交流和追問來解決的,而且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學《網絡世界》一課時,當學生在聯(lián)系身邊耳聞目睹的典型事例后,教師追問:“他這樣上網對身體、學習、生活有影響嗎?”“如果他再這樣長期下去,后果會怎樣?”“當他的父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績下降了,身體越來越差了,心情又會怎么樣?”“假如是你,你會怎么做?”“假如是你的小伙伴,你又將怎么做?”……讓學生在交流中深切地感受到沉迷網絡的危害,明白對待和使用網絡的正確態(tài)度和做法。
綜上所述,可見“追問”是品德課堂有效教學的催化劑,是品德課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在品德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只要能藝術地精心設計與運用課堂追問,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激發(fā)道德情感,進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