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摘 要:在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多方創(chuàng)設情境,以達到“以境引情,激情明理,識理導行”的目的,使學生在愉悅中接受教育,成為社會有益之人。
關鍵詞:情境;體驗;情感教育
品德與社會課程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fā)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小學階段是兒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如何把情感教育貫穿于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已成為重要任務之一。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
道德情境能孕育、激發(fā)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總是發(fā)生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的。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不斷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在品德課教學中,我們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多媒體展現情境,圖畫插圖再現情境,角色表演顯現情境,配以音樂渲染情境,實驗演示深化情境等,去創(chuàng)設相應的環(huán)境氣氛和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
二、運用語言,培養(yǎng)情感
教師的情感主要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語言可以有不同的情感色彩,不同情感色彩的語言有助于學生對真善美與假丑惡的辨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情感教育的需要,聲情并茂地講解蘊含著豐富情感的教學內容,努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語言風格,塑造自己的語言形象,用語言創(chuàng)造特定的形象。
三、滲透道理,發(fā)展情感
認識是情感產生的基礎。認識越豐富、越深刻,情感也越豐富、越深刻。所以,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必須從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著手,讓理智來支配情感,使他們的情感隨著對道德認識的提高而逐步得到提煉與發(fā)展。
四、參與實踐,升華情感
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與生活相通,與實踐相連,實踐活動極大地拓展了課堂教學的空間,使學生獲得了豐富的生活體驗。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發(fā)展特點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動手實踐等,提出一定的行為要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培養(yǎng)合作、探究、判斷、分析等能力,使自己的行為以及情感態(tài)度得到升華。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情感積累,重視學生情感因素的培養(yǎng),以達到“以境引情,激情明理,識理導行”的目的,使學生在愉悅中接受教育,成為社會有益之人。
參考文獻:
趙亞夫.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單元設計[J].學科教育,2003(05).
(作者單位 遼寧省遼陽市太子河區(qū)祁家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