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錦
【摘要】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語文學習情況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其全面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學工作應該注重三個方面:突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主體性地位,提高其學習主動性;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因材施教;科學評價,積極引導,注重細節(jié)。從而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語文教學;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跟隨在城市打工的父母一起生活,進而在城市里開始他們的求學歷程。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強調,“堅持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以下簡稱“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但仍難以得到徹底解決。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隨遷子女面對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與城市學生相比,存在基礎知識薄弱、語文接受能力較差,學習習慣不良、書寫與表達不規(guī)范等問題,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產生自卑、厭學、叛逆等心理問題。由于進城務工人員多忙于生計,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孩子,加之家庭經濟基礎較差,家庭教育簡單粗暴等因素存在,使得學校教育成為解決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的關鍵所在。
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以下三方面,使隨遷子女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夯實基礎知識,提升語文接受能力,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規(guī)范書寫與表達,進而順利完成學業(yè)。
一、突出隨遷子女的主體性地位,提高學習主動性
突出隨遷子女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就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習興趣。生動而有效的教學一定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和配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融入隨遷子女不同地區(qū)的文化、風俗、山水風光等,可以將他們的生活例子運用于課堂討論。創(chuàng)設意境,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鼓勵他們表達情感。拉近課本與生活的距離,貼近他們曾有的體驗,激發(fā)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云南的歌會》、《端午的鴨蛋》、《吆喝》等課文,就非常適合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講述自己家鄉(xiāng)的風俗景象相互交流完成課程目標。發(fā)揮黑板報、墻報、班級報刊的作用,在班級中營造濃厚的語文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其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強自信心。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興趣,化被動為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因材施教
華東師范大學熊川武教授提出“自然分材”教學模式【請加入參考文獻】,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對隨遷子女中學習興趣濃厚、基礎扎實的學生,教師給予他們自學、探索的機會,多參加課外活動,拓展知識面;對學習不穩(wěn)定的學生,嚴格要求,重在培養(yǎng)他們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在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幫助樹立自信心,鞏固基礎。此外,合作學習模式與發(fā)現式學習模式等教學模式引入傳統語文教學中,也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因材施教,并且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科學評價,積極引導,注重細節(jié)
教師對學生應該進行分類指導,且做到多元化、分層次的評價。從認知和情感方面多元化、分層次評價學生。認知要素是可以通過情感要素來提高的,教師對學生積極努力的態(tài)度予以肯定,促使學生認知情況的進步。例如,對學習程度中等的學生,正確率不是百分之百,但在學習態(tài)度如書寫的工整程度、方法上有進步的,仍可以評為優(yōu)秀;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在教學設計、課堂訓練中關注到他們,問題設計、訓練題目分為不同的難度,對這部分學生重點加強基礎知識逐步提高能力。使他們能夠參與課堂活動,能夠順利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和完成針對能力的訓練。對他們能力的認可即增強了自信心。
自信心是促進學習的良好動力,在學習情景中獲得的成就、認同越多,持續(xù)的動力就越強,不斷刺激學習動機,自信心也就越足。隨遷子女在與老師接觸時有膽怯情緒,既希望親近老師,得到老師的喜歡,但又怕老師批評和嫌棄。教師運用羅森塔爾效應,在教學細節(jié)上留意和采取妥善的方式教育隨遷子女,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在語文學習上表現的更加自信和積極。
“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這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殷切期望。學校教育作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其辦學條件、管理狀況、師資力量、教育教學、學生發(fā)展等各方面都需要得到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各方共同努力,促進隨遷子女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魏廣文.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的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學, 2012.
[2] 鐘海波. 西學東漸及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生成[J]. 唐都學刊, 2010(1).
[3] 馬守君. 試談高等院校秘書專業(yè)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報,2004(1).
(責任編輯: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