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鵬 莫秋云等
摘 要: 結合多年在中國高校工作學習的經驗及本次訪美期間對美國高校的實地考研與訪談,作者指出了中美本科課堂教學的幾點差異: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差異,教師敬業(yè)精神的差異和教學過程人性化程度的差異。通過深入思考和分析這些差異,指出了美國高校本科課堂教學中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經驗,以期為今后進一步提高我國本科課堂教學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 中美本科 課堂教學 差異 原因
引言
2013年1月1日,我有幸由廣西財政資助出國留學來到了美國西北角的華盛頓州的華盛頓州立大學。這是一所具有123年歷史的高校,是美國久負盛名的研究型大學之一。因為華盛頓州立大學位于距離市區(qū)較遠的普爾曼小鎮(zhèn),這里空氣清新,人口稀少,沒有過多的喧囂,在校學生約23000人,教職員工約2000人,2013年全美大學綜合排名113名,機械工程專業(yè)全美排名54名[1]。
雖然學校位于比較偏遠的小鎮(zhèn),但是周圍分布有各類超市和餐館,同時為了方便學生上下課,校園有對學生和教工免費開放的公交車(出示學校的cough卡上車)。從它的地理位置來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地理位置和國內很多高校的新校區(qū)所在地理位置類似,但由于其發(fā)達的免費公交系統(tǒng),學生上下課相對國內高校新校區(qū)學生更為方便和舒適。
我在到達華盛頓大學后連續(xù)多次旁聽了該校的多門課程,包括Design(設計學),Geology(地質學),Spanish(西班牙語),Psychology(心理學)和Philosophy(哲學)等課程,結合自身多年在國內高校學習和工作的經歷,寫成了此文。我不僅分析了中美高校在課堂教學上存在的差異,更期望通過分析和思考這種差異提高國內高校本科教學的水平和彌補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差異
我在華盛頓州立大學旁聽所有課程的過程中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學生趴在課桌上睡覺的,這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因為在國內,上課期間總是有一些學生趴在課桌上睡覺,這一現(xiàn)象讓我產生了很大疑問。
另外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美國的課堂上學生都是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而且會主動提出問題,老師會在任何時候被學生的提問打斷。另外,根據我的觀察,在其中一個同學提出問題的時候,其他同學對這種狀態(tài)非常能接受和理解,沒有任何人會發(fā)出笑聲或是取笑該同學,老師也會認真回答相關問題。這種情況在國內高校課堂很少見。在國內高校課堂上,很多時候不要說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打斷老師,就連讓學生自愿回答問題都很難。很多時候在國內上課要點名讓學生起來回答問題,感覺學生很被動,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過于內斂和羞澀。
另外,在分組教學過程中,美國學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組成幾個小組,而對中國學生進行分組很艱難。很多學生在老師提出分組后沒有任何反映,非常被動。最后,還是要老師強行分組。
通過思考我分析了出現(xiàn)以上差異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可能原因如下:
(1)一些國內高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較為單調和枯燥,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2)一些國內學生從小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積極提問習慣和分組合作習慣,性格較內向和羞澀,缺乏鍛煉。
(3)國內課堂教學時間過長,一般為兩大節(jié)90分鐘(課堂)+10分鐘(休息),而美國高校上課時間為50分鐘(一大節(jié)),過長的時間容易引起人的疲勞。
2.教師敬業(yè)精神差異
在華盛頓州立大學旁聽的所有課程中,不論老師采用什么教室上課,多媒體教室或是普通教室,在50分鐘的教學過程中,除一個女老師因為腿部骨折無法站立以外,沒有看到任何一個老師坐著上課。整個過程都是保持站立上課的姿勢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另外,美國高校教師課件準備較為充分和完善,一般都經過精心設計,對一些難點問題都配有視頻和動畫說明。但是,國內一些高校,特別是在多媒體教室,一些老師都是坐在電腦后面點擊鼠標上課,上課過程面朝電腦,缺乏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另外,課件常年不更新,內容單一,沒有視頻和動畫內容,只有簡單的文字。
分析和思考其可能的原因如下:
(1)國內一些高校老師對教學工作的熱愛程度不夠。教師只有對崗位熱愛才能敬業(yè),這就是所謂的愛崗敬業(yè)。在美國,大多數(shù)人是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選擇職業(yè),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做到愛崗敬業(yè)的教師比例較國內大。國內某些高校老師是在就業(yè)壓力過大情況下被動選擇在高校工作,因此對本職崗位熱愛度不夠。
(2)國內高校對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投入和重視程度需要加強。目前一些高校比較重視科研和論文,對于教學的投入不足,導致老師上課的積極性不高。
3.教學過程人性化程度的差異
在一次旁聽過程中,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課堂出現(xiàn)了讓我吃驚的一幕。在講臺上站著一個教授,講臺旁邊還坐著一個人,在教室的后面還站著一個人。于是我問坐在我旁邊的學生這是怎么回事。他只是笑而沒有回答,他說上課以后你就會明白。上課了,我看到那個坐著的人不停地打手勢,原來她是用啞語在給學生翻譯。整個教室不過100個學生,我想有幾個聾啞人呢?也許只有一個,但是,只要有一個這樣的學生,為了不讓一個人聽不懂,他們還就要有一個啞語老師。這種情況,在國內高校是很少見的。另外一個一直站在教室后面的老師是授課教授的助教,他在觀察整個教室中學生的聽課情況,隨時準備幫助需要幫助的學生。
其實,從教育成本上說,請一個啞語老師成本是很高的,她每小時的費用也許要上百美元,但是,為了讓那些有聽力障礙的學生聽懂,他們沒有過多地計較成本。
另外在我旁聽的所有語言課程的課堂上沒有超過30個人上課的情況,每一個班級的上課人數(shù)都在30人以下。然而在國內一些高校,有時候一個英語教學班級的學生人數(shù)能達到上百人。
分析和思考其可能的原因如下:
(1)教育以人為本,而不把教育作為一種產業(yè)或是商品。
(2)發(fā)達國家對教育投入較大,美國從1975年開始其教育經費支出就穩(wěn)定在占GDP的7%的水平,由此推斷其高校教育經費也會較為充足[2]。
(3)國內教育經費投入有限,目前教育經費支出只占GDP的4%,由此推斷國內高校教育經費相對會比較緊張[3]。
結語
通過分析和比較,不難看出:中美本科教育存在一些差別,美國高校在本科教學上的一些做法也許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們不是說美國所有的高校本科教學都是好的,他們也有很多問題和不足:例如開放校園環(huán)境可能造成的學生人身安全問題,過多的教育經費投入造成的政府財政赤字問題,等等。但是,我們應該用一種批判的思想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正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希望以上能給國內的教育工作者一些啟迪,為今后更好地開展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http://college.strong-study.com/Washington-State-University.html
[2]http://learning.sohu.com/s2012/funds/
[3]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05/c_ 114898916.htm
基金項目:本論文研究得到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基于課程生命周期的新型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2012JGB13)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