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宇
摘 要:外債的合理利用能有效地彌補國內資金不足的缺口,促進我國經濟發(fā)展,但在外債的利用過程中,必須防范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外債風險,避免陷于債務危機。由于我國外債構成中國際商業(yè)貸款比重偏大、外債使用效益欠佳、外債管理約束軟化等內在因素以及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變數(shù)的存在,我國外債仍然存在著潛在的風險。本文通過對我國外債問題的現(xiàn)狀分析,進而指出中國外債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我國外債管理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外債風險;結構特征;存在問題;風險規(guī)避
一、外債風險理論概述分析
外債風險管理是指在符合國家外債外匯管理相關規(guī)定的前提下,利用適當?shù)慕鹑诠ぞ呋虍a品進行交易,以規(guī)避外債風險,降低外債成本,同時,嚴格控制為償還外債本息而存放的外匯資金規(guī)模和時間,嚴禁規(guī)模過大和存放期限過長。外債風險管理的目的是積極規(guī)避市場風險,利用金融工具或產品在一定區(qū)間內鎖定匯率或降低外債利率,有效控制和降低外債成本。
二、我國外債風險的主要結構特征
1.外債來源主體及品種結構。根據(jù)外債來源主體的不同,可以將外債劃分為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機構貸款(俗稱“軟貸款”)、國際商業(yè)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俗稱“硬貸款”)和由買方信貸、補償貿易債務、貿易信貸以及出口商提供借款等形成的貿易信用等四大類。相關理論和實踐均表明,外債來源主體結構及其變化將影響一國外債的規(guī)模、期限結構等因素,從而影響外債的穩(wěn)定性與風險狀況。
2.外債應債主體結構。外債應債主體及其結構對外債管理以及外債風險有著重要影響。我國外債統(tǒng)計口徑調整后的分類,我國的外債應債主體分成九類,即國務院各部委、中資銀行、中資非銀行金融機構、外資企業(yè)、中資企業(yè)、外資銀行、外資非銀行金融機構、其他以及貿易信貸。
3.外債的期限結構。外債的期限結構是衡量外債風險敞口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短期外債的增量與存量占比越大,外債風險也就越大。但通常也將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余額對比進行考量,其比率越小,表明外債總償付能力越強,外債風險也就越小?;谕鈧谙藿Y構與風險及收益之間的關系,一國通常需要在外債用途、期限結構、風險敞口與外債收益之間進行權衡,以獲得最佳的均衡。
三、我國外債風險存在的主要問題
1.借債窗口太多。目前我國政府部門有權對外借債的窗口就有5個,為借用國際商業(yè)貸款和發(fā)行國際債券,我國還設立了十個對外籌資窗口,負責統(tǒng)一在境外發(fā)行債券。除此,借款擔保權也逐級下放,一些企業(yè)和地方自行到外籌資。很明顯我國借債窗口偏多。借債窗口過多,各借債窗口為本部門本地區(qū)利益各自為政,各搞一套,這樣就使我國利用外債不能形成一個有效戰(zhàn)略、統(tǒng)一規(guī)劃,易于造成外債規(guī)模的失控,而且由于自相競爭,重復引進,缺乏管理外債的人才和經驗,也加大了我國的籌資成本并容易造成外債的低效使用甚至是浪費。
2.外債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外債幣種過于集中在美元、日元上,尤其是日元債務比重較大,據(jù)統(tǒng)計在外國政府貸款、能源貸款、商業(yè)貸款和債券中一半以上屬日元貸款,而我國出口創(chuàng)匯中美元占70%左右,日元僅占5%,這樣在我國外債幣種結構與出口收匯結構之間就存在著極不平衡。
3.外債使用效益不高。我國的外債主要投向交通、能源等基礎產業(yè)項目,這些項目社會效益高,但因其投資大、建設周期長,風險大,從經濟上看效益并不高,而且由于其自身不能創(chuàng)匯,更給未來的償債增加了困難,巴西等國就是因為“舉債投資規(guī)模過大,周期長”而陷入債務危機的。我國尚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決策體系,企業(yè)只負盈不負虧,因而我國一些借用外債興建的項目沒經科學論證,就盲目上馬,由于缺乏相應的配套資金、技術、人力等,開工后遲遲不能投產,投產后又產生不了預期效益,再加上部門分割、地區(qū)分割所造成的重復引進,使我國的外債使用效益很不理想。
四、完善我國外債風險的對策與建議
1.建立外債管理統(tǒng)管機構。目前我國的外債宏觀管理上仍然存在多頭管理的弊病,因此必須從組織機構的設置上加強宏觀外債控制。建議在國務院的領導下設立有權威的外債管理機構。這個機構應當負責外債借用償還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包括遠期、中期和近期規(guī)劃;負責制定和公布投資方向和產業(yè)、產品、項目目錄;負責制定和公布鼓勵、限制、禁止有關債務單位進口的辦法和措施;負責借債籌資的資格審批(一定限額以上)和糾紛處理。各省、市、自治區(qū)特別是開放城市宜成立對口單位,以形成外債管理系統(tǒng)。在外債借入管理方面,應停止那些不合格的金融機構的對外借款業(yè)務和地方政府擅自借款行為,并妥善處理好破產金融機構的遺留債務且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變動情況,主動調整債務結構,使用各種金融工具規(guī)避匯率和利率風險。另一方面,也應該盡力降低從國際市場上借人資金的成本,按照資產負債比例和風險管理的總體要求,選擇資產質量較好、國際債倌等級高的金融機構作為我國對外籌措窗口,降低我國對外總體籌資成本。
2.加強對借用外債的使用和效益管理。在我國當前體制下,外債的“借、用、賺、還”四個環(huán)節(jié)有時是脫節(jié)的。“借”、“用”、“還”是確定無疑的,惟獨效益如何無從考核。而統(tǒng)計管理遠未形成外債管理系統(tǒng),是一種事后管理,沒有進行債務運行全過程的管理。今后應當在加強對外債的統(tǒng)計、監(jiān)測的同時,加強對外債使用的效益管理,建立一套外債使用效益的考核管理系統(tǒng),以考核外債的效益情況。在外債使用管理方面應制定統(tǒng)一的轉貸辦法,規(guī)范國外優(yōu)惠性貸款的轉貸行為,限定利差上浮,不得任意縮短轉貸期限,防止和減少轉貸的隨意性,把國外貸款的優(yōu)惠條件充分給予用款單位。將國外貸款項目分為公益性、基礎性和競爭性三種,采用不同的轉貸方式進行運作。
3.控制外債規(guī)模和結構。外債的引入,主要是為了緩解國內資金的不足,在投資活動中起主導作用的始終應該是本國資本。因此,我國應在充分調查和預測國內資本現(xiàn)期和未來的供給狀況,并對外資可能產生的經濟效益和成本做出盡量準確估計的前提下,確定近期和遠期外債規(guī)模。另外,對外債規(guī)模的控制也要通過償債率、負債率、債務率等指標進行,科學地確定外債規(guī)模與總量。我國金融市場尚屬新興市場,系統(tǒng)性風險較大,因此政府一向實行嚴格的外債計劃管理,鼓勵FDI的資本流人形式,控制外債規(guī)模的快速擴大。在外債的結構方面,我國政府在短期外債的控制上應既要保持相對合理的短期負債比重,又要保證經濟的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4.推行借債主體的多元化。盡管我國還沒有全局性的償債風險,但局部的償債風險和潛在的償債風險是存在的。我國應進一步完善外債償還基金。償還基金可以分國家和地方兩級。地方可以從債務單位或企業(yè)留成外匯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國家可以從現(xiàn)有的外匯儲備中撥出專款用作償債準備。償債基金實行基金化管理。
參考文獻:
[1]馮躍.對外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國際比較及啟示[J].重慶大學學報.2003年10期.
[2]黃蔚、方齊云.對外開放與我國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6年06期.
[3]冉茂盛、張宗益、陳梅.中國股票市場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動態(tài)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04年02期.
[4]呂曉英、呂勝利.外商在華直接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甘肅社會科學.2003年06期
[5]王元龍.中國外匯儲備的安全性研究[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