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玉蘭
[摘 要]要想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學習的主人,必須提高他們課堂活動的參與度。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采取有效策略,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關愛學生,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向高度、深度和廣度擴展,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低年級;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有效策略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所傳授的每一個知識都需要通過這一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順利吸收、掌握,并加以運用。但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愛好,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還不太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盡管他們對小學生活有新奇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奇感會逐漸消失,而且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課易走神,因此如何提高他們參與語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是值得廣大教師研究的話題。
一、營造情境,讓學生“快樂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樂于探究的動力之源,如果失去興趣,學生就會把學習看成是別人強加給他的事情,學習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對學習的目的還不夠明確,因此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而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便是最佳手段。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低年級學生年紀小,他們喜歡聽老師講故事,特別是童話故事,在他們眼中一切事物——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他們的朋友。教師在教學中如果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地編動聽的故事,就能激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快樂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如教學漢語拼音“j q x”與“ü”相拼時,針對很多學生容易忘掉把“ü”上面的兩點去掉這種錯誤,教師可為他們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景:小“ü”是個很懂禮貌的孩子,當他和“j q x”這三個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就會摘去它頭上戴的帽子——兩點。當他們分開后,“ü”又會戴上帽子。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輕松地學得了知識,并有效地避免了錯誤的發(fā)生。就這樣,學生們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故事情境中不但愉快地學習了生字,提高了表達能力,也受到了禮儀教育。再如教學生字,筆者總習慣把它們稱為“生字寶寶”,在學習生字時便會說:“生字寶寶”要和大家見面了,你能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嗎?”在識記生字時,教師可說:“你能記住他們長的什么樣子嗎?”就這樣,學生便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故事情境中不但愉快地學習了生字,提高了表達能力,也受到了禮儀教育。
2.利用生活情境。我們要樹立“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大舞臺”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這短短的兩年內學生需要認識大量的漢字,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學習語文的視野向課外、校外,向生活擴充和延伸,把識字教學融入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教學二年級下冊《識字3》,筆者把學生帶到教室外,走出校園認識楊柳、松柏等樹木,認識棉花、稻谷等莊稼。這樣的識字教學就變得有趣和有意義,識字效率大大提高。再如,在平時生字教學中,筆者經常向學生提這樣的問題:“你認識這個字嗎?是在哪里看到?”學生有的會說“我在電視上看過”,有的說“我在報紙或課外書上看到”,有的說“我在放學的路上看到街上的廣告上、店名上有這個字”……從而激發(fā)認字識字的自豪感,學生今后在生活中就能有意識地去觀察生字,并去認識他們,這樣堅持下去,他們認識的生字量就會大大增加。
3.巧用游戲情境。游戲是孩子的最愛。在平時的閱讀教學和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時,筆者常常會設置闖關的游戲:一是字詞關,二是句子關,三是理解關。三關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激勵學生做一名“勇士”,積極投入到闖關游戲中來,學生自然會躍躍欲試,一顯身手。碰到一些表示動作或神態(tài)的詞語,筆者又會和學生玩“猜字”的游戲,讓一名學生上臺把詞語的意思通過動作或神態(tài)表演出來,另一名學生猜詞,這樣的游戲學生總會爭先恐后,意猶未盡,對詞語的理解也記憶深刻。
4.再現(xiàn)課文情境。有一些課文中的情境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僅靠簡單的手段很難喚起學生的情感認知,這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來再現(xiàn)。它能把文字、聲音、圖像巧妙地融為一起,突破時空的限制,把學生帶入文本所描繪的情境中去。如教學《再見了,北京》一課時,由于學生沒有親身經歷過,甚至連在電視上都沒有見過,所以對北京奧運會了解不多,更無從去體會那種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播放北京奧運會舉辦時的有關場景。教師精心剪輯的開幕式、比賽的精彩畫面、我國運動員獲獎的畫面、閉幕式等,給了學生視覺和聽覺上極大的沖擊,此時再讓學生去理解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情境的營造是將語文學習由無趣轉型為生動的有效形式,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情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知識的熏陶,學習過程“變苦為樂”,學習效果就會大大提升。
二、關愛學生,讓學生“迫切參與”
1.呵護童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年級的提高,有些學生課上變得無動于衷、沉默寡言,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常常是石沉大海,激不起半點漣漪。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教師平時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常常有意或者無意中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特別注意這一點,比如有學生上課走神了,教師不能輕易責備他,而是給他一個提醒的眼神,或者走到他身邊輕柔地撫摸一下他的頭;有學生問題回答錯了,要引導他往正確的方向上去答,鼓勵他下次繼續(xù)加油。
教師鼓勵的眼神、輕柔的撫摸、寬容的心態(tài)為學生營造出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學習時不再有心理負擔,不用再擔心把問題答錯,不用再擔心受到教師的責備,回答問題時就會暢所欲言,自信心也得到增強。
2.施以關愛。要讓孩子愛上教師的課,首先就要讓孩子愛上教師,而要讓孩子愛上教師,首先教師就要愛孩子。其實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愛,我們在平時教學中就要愛每一個孩子,不管是優(yōu)等生,還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他們都需要我們的關愛。特別是學困生,要做到優(yōu)先提問、有問必答、耐心指導。
三、表揚激勵,讓學生“爭相參與”
每個學生的內心都希望能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美,表揚和激勵學生也是一門藝術,它是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催化劑。
1.語言激勵。在長期的低年級教學中我們總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課堂上有學生開小差,如果教師點名批評他,他可能會立即改正過來,但過不了幾分鐘又會犯老毛病,其他學生也沒有什么改變。相反,如果教師通過另一個學生來激勵他:“你看某個學生坐得多端正呀!” “刷”,整個班的學生立即坐得端端正正的,而且堅持的時間較長。這就是語言激勵的魔力,雖然想傳達的意思一樣,同樣是提醒該學生注意聽講,但收到的效果卻迥然不同。
2.成功激勵。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們要摒棄“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舊觀念,而要樹立“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新觀念,因為每個孩子都渴望成功,學生經過努力收獲的成功最珍貴。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增強孩子的成功感:一是根據(jù)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分幾個方面評選出“最佳發(fā)言之星” “最守紀律之星”和“最愛動腦之星”;二是對于班級表現(xiàn)不太理想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可以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品嘗到勝利的果實,享受成功給他們帶來的快樂。例如課堂上,筆者常常把比較簡單的問題留給學困生回答,對學生表現(xiàn)出的點滴進步也大加表揚,這時他們的臉上總會洋溢著滿足的笑容,甚至還有點小小的得意,引起其他同學的羨慕,大家學習的勁頭更足了,狀態(tài)更投入了。
總之,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但不是盛放知識的器皿。小學語文教師,特別是低年級的語文教師,一定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尋求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途徑,使他們快樂參與、迫切參與、爭相參與,更要善于參與,真正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