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在中國,地方政府視房地產開發(fā)商如“財神”,將這種堆砌鋼筋混凝土的產業(yè)視為經濟支柱,大力扶持;銀行信貸閘門寬松,利率優(yōu)惠;房地產開發(fā)自有資金門檻低,與“炒房”者一樣以小投入博大收益,如魚得水、底氣十足……致使人們的住房夢總是遙遙無期,雖然中國金融系統(tǒng)的“去杠桿”效應,正在深刻地影響房地產業(yè)。卻也催生放大了開發(fā)、投資和需求規(guī)模,進一步加快了房地產業(yè)獨大、獨熱的畸形經濟結構形成,暴露了不少的問題和風險。
呈高“杠桿化”融資態(tài)勢
盡管我國的金融市場相對封閉、監(jiān)管較為嚴格,信用金融不夠發(fā)達,再加上我國房地產資金多集中于銀行系統(tǒng),融資渠道過于單一,也呈現出令人擔憂的高“杠桿化”融資態(tài)勢。
如一二線城市的中小房地產企業(yè)自有資金率一般在20%至30%,其他運營資金主要為銀行貸款。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說,房地產業(yè)現在普遍實行預售制,一個20億元的項目,自有資金有5億元就行了,其他可以通過預售來解決。如果以自有資金計算,一個項目的利潤率可能高達100%到200%。
銀行業(yè)統(tǒng)計數據也顯示了房地產開發(fā)投資中的高“杠桿化”融資態(tài)勢。據了解,房地產開發(fā)投資資金來源中,銀行貸款占比23.4%,自籌資金占比40.8%,其他資金占比35.3%,而仔細分析,所謂“其他資金”,其主要構成為購房者的定金、預付款和個人按揭貸款,而這部分資金來自銀行貸款的比例在60%左右??傮w概算,房地產開發(fā)資金來源直接或間接來自銀行貸款的比例在45%以上,此外還有部分資金來自于民間融資。而在一線城市房地產業(yè)協(xié)會進行的抽樣調查也顯示,即使在房地產業(yè)最不景氣的2008年,當地房地產開發(fā)中融資借款的比例仍達到60%以上。
此外,房地產市場與地方政府債務之間也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地方政府的負債也相當于房地產市場資金杠桿的一個延伸,這將房地產市場的杠桿化水平放大了幾倍甚至十幾倍,如果房地產市場出現較大的波動,將可能產生一定的社會動蕩。
“低首付、低利率”投機心理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價格一路狂飆,從不少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的房產銷售情況來看,明顯出現了“外來購買者增多、投資性購房增多”的趨勢,而在投資性購房中,依靠“低首付、低利率”實現“杠桿化”融資購房的情況十分突出。
與外來購買者增多的趨勢相比,本地投資性購房增多的態(tài)勢更加明顯。近年來,悄然崛起“炒房團”也如火如荼,約50%以上的當地居民擁有兩套以上的住房,“炒房”與“放貸”已經成為當地居民的兩大投資方向。而“不差錢、不缺房”一族也成為追漲購買的主力。
深圳市民劉云飛說,近幾年來,他分別以夫妻倆的名義在市區(qū)和郊區(qū)購置了4套房,其中60%以上的房款靠貸款。其實他和妻子每年做生意可收入近20萬元,一次性清償貸款沒啥困難,但是劉云飛卻認為,“貸款買房更劃算?!彼阗~說,4套房子,每月需還貸款約1.3萬元。其中兩套房子出租后每月可得租金約8000元。他利用節(jié)省下的錢放貸款,以月息2%計算,每月可得利息1.8萬元,扣除月供還可凈剩不少錢?!爸灰诸^的錢夠首付,從銀行貸上款,幾年后不僅能白落幾套房子,房價也會漲不少,只賺不賠何樂而不為?”
其實,房地產業(yè)不良貸款客戶數、不良貸款余額、逾期貸款客戶數、逾期貸款余額、風險預警信號客戶數均居各行業(yè)之首,折射出的各種風險仍在不斷積聚。縱然 “去杠桿化“能使房價下跌,但是其中的風險問題也是不能忽視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