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及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蔽覀冊谡Z文教學中,要走出離開教材的思想內容進行純工具訓練的誤區(qū),要把社會的主流價值(如學會尊重,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等)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向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最經常的途徑。下面結合我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體會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要有明確目標
我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面對的是剛剛脫離童年期的初中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正在逐步形成,對人、對事、對社會開始形成自己的看法,而這段時期他們的思想正是需要被人正確指導的階段。而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歷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學等諸多學科內容為一體。我們在教學必須中要明確每一篇課文的思想教育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學習《我的叔叔于勒》就必須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建立在金錢至上、利益至上的社會實質;教學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就要啟發(fā)學生領會作者對親人對大陸不盡的思念,使學生產生企盼臺灣回歸、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強烈心愿。不同的課文,應有不同的德育目標。還有唐詩、宋詞、元曲,更是民族文化的極至,蘊涵豐富的德育因素,讀之誦之,學生在吟誦中感悟、積淀、升華,情操得以陶冶,心靈得以凈化,心胸得以開闊。他們會為祖國山河的壯美而擊節(jié),為志士仁人的憂思而扼腕,嘆時光之長流不回,惜歲月更替之難改。這些文章在使學生學到基本的語文知識的同時收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還能受到多種文化因素的熏陶和感染。
二.要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現行初中語文教材所精選的篇目,不少都蘊含著濃郁的愛國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這一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懂得將自己的未來和祖國的發(fā)展緊密聯系起來,培養(yǎng)學生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如在學習《最后一課》時,讓學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對國家的淪陷,把自己的滿腔愛國熱情表現在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上。針對學生普遍重外文輕國文的現象討論,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又該如何對待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呢?給學生以啟示,教育學生愛國并非空洞遙遠,而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這就是愛國的行動。
三.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教師面對的學生不是一張可以任意涂抹的白紙而是活生生的人,有靈魂有思維的他們時刻在以獨特的視角觀察和思考生活。因此,在課堂上抓住有利時機,因勢利導,潤物無聲地進行德育非常重要。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一文,當講到魯提轄三拳打死鄭屠時,可啟發(fā)學生思考并討論:“如果現在某人做了壞事,有個人見義勇為,拔刀相助,將那人也暴打致死行不行?”通過討論,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現代的法制社會不同于封建時代的人制社會,我們應該運用法律的武器,通過合法的途徑來維護正當的權益。如周敦頤的《愛蓮說》、劉禹錫的《陋室銘》,表現了作者不慕虛榮,潔身自好、不與世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情操。這樣的文章淡泊明志,格調清新,不事喧囂,體現出了我國文化中的天然和諧的美感和道德修養(yǎng)。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調正自己的心態(tài),感受那種不受金錢名利的誘惑而要保持做人的尊嚴。這正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值得我們大力宣揚。
四.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初中語文課本中描寫親情的文章也不在少數,教師可借此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里面記敘了他與父親之間的真摯感情。在教學中,可讓學生默默地去理解和感受作者對父親的那份深深的愛。繼而,讓學生感受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愛,學生的思想情感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生變化,對父母產生感恩之情。
五.進行科學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知識
科學思想教育也是德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課程中蘊含的科學思想,讓學生信仰并追求科學真理,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掌握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
課文《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運用了多門學科的知識,有些知識八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最后我決定從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借來一些藥品和器皿,給同學們做幾個演示實驗。經過這些實驗學生們既弄懂了文中所說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緣由,讓學生掌握有關物候的自然科學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思想。
劉永幸,教師,現居甘肅高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