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 王麗紅
【設計理念】
《小石潭記》是山水游記中的傳世佳作。作者用筆簡約,意蘊深厚;寫景生動傳神,特點鮮明,且寓情于景,含蓄復雜。這樣一篇課文,文字雖然不多,但是,教學中要解決的問題不少,學生要想準確深入地理解把握也不容易。
為此,我們在設計教學時,充分考慮文本解讀的需要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按照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的解讀策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疏通字詞、梳理文脈、賞析景物、揣摩情感、拓展理解等環(huán)節(jié),為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內(nèi)心世界打通路徑,為學習抓住特征寫景、寓情于景,理解作者復雜的感情等核心目標的突破,奠定基礎,創(chuàng)造條件。
在教學的組織策略上,我們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促進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得到切實的發(fā)展。我們指導學生課前先學教材,帶著理解帶著需要進入課堂學習。我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組內(nèi)互助,組間競爭,為合作探究建立平臺。我們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交流、質(zhì)疑、討論,努力營造民主的教學生態(tài)、和諧的對話氛圍。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教師點化到位,善于引導,是課堂精彩生成、教學卓有成效必不可少的條件。
【教學目標】
1.掌握字詞,理解文意,梳理文脈。
2.學習抓住景物特征和細致描摹的寫法。
3.體會寓情于景的特點,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
抓住特征寫景和寓情于景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復雜的情感。
【教學活動及意圖】
一、詩意導入
播放《山水情》音樂。
導語:孔子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鄙降陌蹴?,水的靈動,使人迷醉。山水之美,是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心靈世界的聲音。置身于優(yōu)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賞水水有意。1200年前,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永州就覓得這樣一處山水勝境,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他的《小石潭記》,看看他在文章中描繪了哪些優(yōu)美的景色,又抒發(fā)了內(nèi)心怎樣的情懷。
(通過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和教師簡潔詩意的導語,營造閱讀審美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引導學生愉快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
二、預習交流
1.朗讀校正。
導語: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預習課文的第一步任務是什么?(正確朗讀課文)。下面就請1—5組同學分別讀一段,盡量做到: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讀準節(jié)奏,不讀破句。其他同學做評委,看看他們讀得準不準,記下讀得不準的地方。
關注下列字音:
篁竹(huáng) 清冽(liè) 為坻(chí) 為嵁(kān)
參差(cēn cī) 佁然(yǐ) 俶爾(chù) 翕忽(xī)
寂寥(liáo) 悄愴幽邃(qiǎo chuàng suì)
關注相關斷句:
全石/以為底 卷/石底/以出 其岸勢/犬牙差互 以/其境過清 乃/記之而去
2.疏通文句。
導語:同學們課前已經(jīng)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初步理解了字詞,疏通了文句。請小組進行組內(nèi)交流,對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互助,組內(nèi)無法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
關注詞類活用:掌握名詞作狀語、意動用法、使動用法的概念和辨析方法。
結合學生耳熟能詳?shù)某烧Z,如“東張西望”、“不恥下問”、“富國強兵”等教學,幫助學生借助已有經(jīng)驗,增進對詞類活用的理解。
3.再讀課文。
要求學生在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讀準字音、節(jié)奏。
【新課程強調(diào)轉變教學方式,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為了實現(xiàn)這種轉變,我們組織學生課前充分預習,指導他們準確朗讀課文,疏通字詞文句,初步理解文意,解決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對于學生預習中的疑難,我們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互相交流,彼此啟發(fā),盡量解決。這樣做,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主動精神和合作意識,鍛煉了他們自學探究的能力;教師也跳出了字字落實、句句翻譯的文言文傳統(tǒng)教法,真正做到“以學定教”,更有針對性地教學?!?/p>
三、賞景探情
導語:本文的題目是“小石潭記”,誰能說說這里的“記”是什么意思?(明確:“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這里是“記游”,本文是一篇游記)我們學習游記,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游蹤,看看作者一路游覽,看了寫了哪些景物。
1.梳理文脈,看看作者寫什么。
導語:作者寫小石潭,全文五個自然段,除了第五段交待同游者,其它四段都在記游。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前四段中作者分別寫了什么,能不能從每一段中分別找出一個字,用這個字來概括這一段文字所描寫的景物。
明確:第一段:寫潭——第二段:寫魚——第三段:寫源——第四段:寫境。
第一段,學生可能找出“水”“石”“樹”,要啟發(fā)學生從能否概括全段內(nèi)容的角度去比較遴選。
第三段,學生可能難于選擇,可以組織討論,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本段旨在交待潭水之“源”。
【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為學生解構文本設置一個通道。通過概括每一段所寫的內(nèi)容,使學生粗知大略,理清脈絡,為進一步的鑒賞理解鋪好臺階?!?/p>
2.賞析文句,體會景物怎么寫。
導語:通過以往學習寫景的文章,我們已經(jīng)知道,賞析景物描寫,要注意作者是抓住哪些特點來寫景,用什么寫法或者表達技巧來突出這種特點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課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寫潭、魚、源、境的。
第一段——寫潭
導語:這一段總的寫潭,其中具體寫了哪些景物?(明確:水、石、樹蔓)請同學們仔細閱讀第一段,從文中找詞語或者另選詞語概括水、石、樹蔓的景物特點,并看看作者采用了怎樣的寫法或者寫作技巧。組內(nèi)同學相互交流一下,推出代表圍繞你們最感興趣的景物描寫展示觀點。
明確:潭水——(水聲)清脆、(水色)清冽(比喻)
潭石——整石為潭(翻卷而出成為各種造型也是強調(diào)石整)
樹蔓——青翠、茂密、風姿綽約
板書:潭——(潭水)清澈、(景色)優(yōu)美(難點剖析:寫石既是交待潭是石潭,也說明了潭水清澈的原因,所以,突出的也是“清澈”這一特點)
第二段——寫魚
導語:作者寫魚總共只有兩句話,我們看看他依次寫了魚的哪些方面(明確:魚的數(shù)量——魚的影子——魚的活動)最能表現(xiàn)魚的特點的描寫是哪里?(魚的活動)用什么詞語可以表現(xiàn)這種特點?
板書:魚——活潑、歡快
明確:文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兩句,在寫魚的同時,也從側面寫出潭水清澈到透明的程度。引導學生結合上文“水尤清冽”句,領悟作者寫潭水時正側結合的表達技巧。
第三段——寫源
導語:作者用“潭西南而望”起句,下文中“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的是什么?請大家結合上下文揣測分析,試著把“斗折蛇行”一句的主語補出來。(明確:流入潭中的溪流)補出這個主語,“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中,兩個“其”字的意思就清楚了。它們都指代這條溪流。這條溪流流入小潭,是潭水的“源”。而溪流的源頭,作者說“不可知”,你們知不知道在哪里?(明確:在山的深處)正是因為溪流是從山的深處流出,所以,潭水才有了它的特點——清澈,溪流也有了它形態(tài)上的特點——曲折、蜿蜒。
板書:源——曲折、蜿蜒
第四段——寫境
導語:作者寫小石潭的環(huán)境,有些文字是直接描寫環(huán)境,有些文字是寫作者在這個環(huán)境中的感受。請大家讀一讀,相互交流,把這兩類文字區(qū)分開來。
明確:
寫環(huán)境——“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
寫感受——“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板書:境——空曠、凄清
總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對作者筆下的小石潭有了更深的了解,作者用傳神的文字,抓住特點描摹景物,所以,小石潭給我們留下了鮮明深刻的印象。讓我們把這四段課文再讀一遍,要把對課文的理解讀進去,把潭水、潭魚這些景物的特點讀出來。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扣住特點賞析景物,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借助景物分析,深入理解課文,疏通文章脈絡;二、研究文中所寫景物的特點,引導學生體驗抓住特點寫景的作用和效果;三、訓練學生準確提煉語言概括內(nèi)容的能力;四、板書展示景物的特點和變化,為下一步揣摩理解作者的感情變化做好鋪墊?!?/p>
3.緣景悟情,揣摩作者情感路。
導語:我們學習寫景文章時,常常會聽到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是提醒我們,好的景物描寫中一定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賦予它某種意蘊的,我們閱讀的時候,要時時留神,注意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情感和情緒,這樣,我們才能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才算真正讀懂了文章。
我們現(xiàn)在就回過頭來,看看作者在對小石潭的描寫中流露出怎樣的思想感情。大家先在課文中找找看,作者有沒有直接表達自己感情或者感受的詞句?(明確:“心樂之”“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這種直接說出自己感情的抒情方式,我們稱之為——直接抒情。但是,在大作家的筆下,他們更多的是采用間接抒情的方式,也就是不把自己的感情直接說出來,而是把它融注到景物里,讓讀者去體會揣摩,這種表達感情的方式,我們稱之為——寓情于景。
下面,請同學們找出文中寓情于景的句子,并且說說作者寄寓了怎樣的情感。請組長組織組內(nèi)交流,推舉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明確:寫潭水的清澈、透明,透出“驚喜”之情;寫樹蔓茂密、飄拂,作者亦心旌搖蕩,“陶醉”其間;寫小魚的活潑、歡快,流露出“喜愛”之意;寫環(huán)境的悄愴、凄清,顯示出作者內(nèi)心的“悲涼”。(根據(jù)學生賞析的內(nèi)容,在板書相應位置補上加引號的詞語,并進一步概括成“樂”“悲”兩個方面。)
導語:作者在小石潭,看到幽靜的環(huán)境、清澈的潭水、奇特的潭石、活潑的魚兒感到快樂,這種情感我們不難理解??墒牵麨槭裁赐蝗槐瘡闹衼?,而且這種情緒不可抑制,以至于覺得此地不可久留,要馬上離開呢?請同學們仔細揣摩課文,談一談作者的“悲”是從何而來的。
(估計學生會聯(lián)系作者此時的處境遭遇,從他改革失敗,被貶流放,郁悶憂憤的角度去理解,教師要充分肯定這是“悲”的根源,肯定學生通過知人論世去理解作品的做法;但不能止于此,還要引導他們扣住文本分析,找到作者感情發(fā)展的脈絡。)
作者雖然心中有痛,可是,他面對小石潭的美景,本來是很快樂的,后來的“悲”,一定是被潭中某種景物觸動了。大家再到課文里找找看,到底是什么觸動了作者心底的痛。
(估計學生會關注第四段,要順勢引導他們品味“寂寥無人”語,體會這種空曠、凄清的環(huán)境怎樣觸發(fā)了作者的“遷謫意”;感受“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句,體會它們怎樣強化了環(huán)境空曠、凄清的特點,進而凸顯出作者寄寓其中的悲涼心情。)
總結:由上分析,我們看出,景物的特點,不僅是景物本身具有的,更是作者感受和體會到的,它和作者的心境相通,也與作者的遭遇相關。所謂寓情于景,就是把作者的情感融注到景物中,蘊含體現(xiàn)在景物的特點上。所以,我們理解作者的感情,也要牢牢抓住景物的特點,通過反復揣摩,深入品味,最終抵達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
按照這樣的思路,我們再到文中找找看,除了第四節(jié),還有其它可能引發(fā)作者悲情的景物描寫嗎?
(明確:第三段寫小石潭的水源。)那條溪流“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岸“犬牙差互”,處處顯示著,也強調(diào)著溪流“曲折”的特點,這使作者不由得聯(lián)想到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其曲折坎坷,與這條溪流何其相似乃爾!
其實,讓作者感到與自身遭遇相似的何止是這條溪流。各小組討論一下,看看這個小石潭與作者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然后說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
(引導討論,明確:小石潭水清石奇,景色優(yōu)美,卻被閑拋荒山僻野,無人欣賞;柳宗元志節(jié)高尚,才華橫溢,卻被貶謫蠻荒之地,不受重用。)
大家說的真好,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觸景生情。作者也正是因為對小石潭產(chǎn)生了這樣的聯(lián)想,所以,他的隱痛被觸碰,悲涼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有兩個難點必須突破。第一,幫助學生體會寓情于景的特點,學會扣住景物特點揣摩分析作者感情。第二,引導學生準確把握作者感情由樂而悲的發(fā)展邏輯,依據(jù)文本,具體深入而非概念化地理解作者“悲”的由來。)
四、拓展理解
導語:最后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作者感情由樂轉悲,怎么理解他的“悲”?我們從《小石潭記》字里行間感受到的“悲”,可以用哪個詞語來解釋:悲涼?悲哀?悲憤?(明確:悲涼。)作者在孤獨寂寞的謫居生活中時時感受著悲涼,但是,他雖然處境悲涼,卻志節(jié)不改。這一點,我們從他也是謫居永州時寫的《江雪》詩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
PPT展示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明確:環(huán)境孤獨至極,(千山、萬徑、鳥絕、蹤滅)險惡至極,(天寒地凍、茫茫雪野)而漁翁凜然無畏,志節(jié)不改。(孤舟、獨釣)看著柳宗元用以自況的漁翁形象,我們不由對作者充滿了敬意,對《小石潭記》也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小石潭雖然閑拋荒野,處境孤寂,但是,卻明澈如故,美麗依然。她不也是作者的自況嗎?
最后,我們把課文有感情地再朗讀一遍。注意,要把我們對作品的理解,把作者寄寓其中的、前后變化的感情很好地表達出來。
五、課后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學習寓情于景的寫法,寫一段文字,描寫校園景物。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陰中學教育集團清河開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