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
昨日裁成奪夏威,忽逢秋節(jié)便相違。寒塵妒盡秦王女,涼殿恩隨漢主妃。
折扇制作,難在扇骨,因其工藝復雜,且要求極高。蘇、杭雅扇素負盛名,蘇州的水磨竹骨氣息清雅,深受文人雅士青睞;杭州黑紙扇則偏重大眾化。2006年,“制扇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其代表性傳承人即為蘇州制扇大師徐義林先生。日前,他接受了《中國收藏》雜志記者的獨家專訪。
中國收藏:您作為“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怎樣磨礪出扇骨制作的絕技?
徐義林:1947年我15歲,被父親送到姑蘇城興龍橋邊胡漢東扇莊當學徒。師傅胡漢東常對徒弟說:“帶你到世上的是父母,給你飯碗的是師傅?!蔽依斡泿煾禈銓嵱仲N心的教誨,下決心學好手藝,不辜負師傅的苦心。有人夸我有天賦,人聰明,其實勤勞刻苦最重要。刮竹片的刀十分鋒利,稍不留神手就“吃刀”,鮮血直淌,但我有股犟勁,再苦再累也不退縮,后來逐步掌握了要領,連師傅也高看我一眼。
1954年,蘇州扇廠成立,我因技藝拔尖露出頭角,但“文革”中卻被扣上了“白?!钡拿弊釉馀?。在最艱難的日子,我仍偷偷鉆研技藝。上世紀80年代,我被調(diào)入扇廠設計室,設計的“孔雀牌”水磨竹扇骨獲得江蘇省輕工產(chǎn)品獎,“孔雀牌”也成了扇廠的注冊商標。我還研制出了10多把2米長的巨型折扇,扇面上繪有姑蘇園林名勝,打開巨扇美如孔雀開屏,創(chuàng)下了全國制扇之最。
中國收藏:制作折扇的竹子有多少種?哪些竹子是制作扇骨的上等竹材?
徐義林:可制作扇骨的竹子有一百多種,上檔次的有湘妃竹、梅鹿竹、羅漢竹、鳳眼竹、棕竹、紫竹、方竹、花竹、桃絲竹等十多種,最名貴的要數(shù)湘妃竹。此竹子受真菌感染后,莖上生出紫褐色斑點,分為紅湘妃和黑湘妃,主產(chǎn)地為洞庭君山的斑竹山。傳說上古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面對蒼梧山哭吊舜帝,淚灑湘水畔,滴落竹上成斑斑淚痕,才有了湘妃竹。湘妃竹扇骨的竹肌間斑點隱隱顯現(xiàn),絢麗靈動,韻味無窮。前些年亂砍濫伐,資源被破壞,如今湘妃竹主產(chǎn)地已封山,嚴禁砍伐,致使湘妃竹難以覓得,導致扇骨價格急劇飆升。
中國收藏:竹扇骨與木扇骨,在制作技法、收藏價值上有什么不同?
徐義林:木制扇骨是折扇的第二大門類,也較常見。上檔次的木制扇骨有紫檀木、烏木、雞翅木、黃花梨、檀香木、老紅木等。制作竹、木扇骨的工藝有同有異,相同的如都要烘烤,防蟲蛀;不同的如竹料為劈,木料則鋸。總之,必須技藝高超并精心制作是一致的。談到收藏價值,以我之見,木骨不如竹骨,竹扇經(jīng)久耐用,歷時數(shù)百年不壞,而木骨用久了會發(fā)黑變臟,還容易斷裂。
不同材料制作的扇骨,從左至右依次為湘妃竹、梅鹿竹、桃絲竹、玉竹、紫檀木、烏木、雞翅木、老紅木。
中國收藏:折扇竹骨制作有多少道工藝?您是怎樣制作扇骨的?
徐義林:制作扇骨首先要從選竹說起。我制作扇骨選用冬竹,不會生蟲,也不易壞,竹子的外表像“冬瓜皮”帶粉的最好,生長期約五到六年,否則不是嫌嫩就是老了。采伐的竹子絕不能在坡地上拖著走,必須扛下來,千萬不能損傷竹皮。我選料很講究,折扇的大骨、小骨都取竹子的最佳部位,然后斷、劈、煮,烘、刮、曬,冬天曬一個禮拜,超過40攝氏度不能曬,否則容易開裂。等竹片曬得發(fā)黃,用一把特制的大刀一刀刀拉薄,繼續(xù)曬,防止發(fā)霉,然后刮凈斑點。經(jīng)過一道道工藝、一次次篩選,當大骨基本定型后,我不用砂紙,而用木賊草蘸水后細細打磨,把扇骨磨得細致潤滑,稱為“水磨竹”。再用川蠟上光,鉆孔裝上牛角骨軸,一把精美的扇骨就成型了。
中國收藏:竹扇的規(guī)格有幾種?聽說您繪有《扇譜》,上面畫了多少扇骨造型?常見的是哪幾種?
徐義林:竹扇的規(guī)格根據(jù)需要制作,有7寸×18、8寸×18、9寸×18、9單、尺11、尺13、尺14、尺15依次至尺20,常見的是9寸×16、尺13、尺14,最多的是9.5寸×18。
30多年前,我被調(diào)進蘇州扇廠設計室,專業(yè)研究和開發(fā)折扇.我從傳統(tǒng)中吸取營養(yǎng),又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著手繪制各種不同造型的扇骨。經(jīng)過長期摸索,我繪制了五冊《扇譜》,共150多種造型圖樣。其實,那么多造型,是以圓頭(俗稱和尚頭)、燕尾、方根為基礎,不斷翻新演化出來的。根據(jù)客戶需要,我常制作的就是圓頭、燕尾、方根這三種造型,加上金魚、花瓶、半圓、月牙、琴方、玉蘭、雙瓶、馬牙琴、古方拱輪、直肩直方等,共十多種造型。
中國收藏:請結(jié)合您制作扇骨的工藝標準,介紹一下怎樣才是一把上乘的折扇?
徐義林:我的標準是:兩根大骨要完全對稱,長短、厚度、弧度和光潔度左右一個樣;中間的小骨要像一個模子里出來的。扇頭要玲瓏美觀,如燕尾,像燕子尾巴亮翅;圓球,包括扁圓、橢圓等,光滑得要像和尚頭;方根要挺括。再是扇骨的“廟門肩”(也叫“美人肩”),兩側(cè)挖空處必須對稱,稍有出入就影響美觀。再是扇面,宣紙要好,制成后要“輪齊頭直”,所有輪口都得對齊,紙頭上方呈筆直狀態(tài)。總之,竹料上等、高超技藝、造型別致,再配上名家書畫,才是一把具有文明古國深厚文化底蘊的折扇。
扇頭造型,從左至右依次為古排、梅花、方根、悶釘琵琶頭、月牙圓、提琴、圓頭。
中國收藏:您的技藝名揚海內(nèi)外,現(xiàn)在是否還制作扇骨?又怎樣讓您的絕技傳承下去?
徐義林:我已80多歲,精力不比年輕時。以前一年做幾百把扇骨,如今只能做百來把。制扇是門手藝活,藝無止境。近幾年,我研制出了“悶釘”技藝,一般折扇大骨上都有串扇骨的釘頭,“悶釘”則光潔不見釘頭。古人有此工藝,辦法是在大骨頭上鑲嵌一片,我不加片,是一體的,制作也就更難。還有“合青”技法,即所有小骨用薄如紙、相對稱的一層玉竹表皮和一層烏木片粘合而成,兩面黑白分明,輪口不見膠,至今是我的獨門絕活。
我希望這門手藝能一代代傳下去。讓我快慰的是,兩個兒子都癡迷制扇,大兒子徐志明在竹鄉(xiāng)浙江安吉開了制扇廠,并在那里為我選購竹子。小兒子徐家東長年在我身邊,經(jīng)過手把手傳授,他已經(jīng)全方位掌握了我的技藝,加上頭腦靈活,因而能巧中出新。他還擅制扇面,成了多面手。如今我們父子除了制扇,還常在一起研究技藝,同心合力,目標就是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
徐義林編寫、繪制的《徐氏扇譜》。
制扇大師徐義林向小兒子徐家東面?zhèn)骷妓?。古人鑲嵌“悶釘”(左)與徐義林獨創(chuàng)一體“悶釘”(右)。
“合青”小骨:玉竹表皮面(左)與烏木面(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