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娟娟
摘 要:近幾年,獨生子女的增多,家長把他們視為掌上明珠、家中的小太陽、父母未來希望的寄托者,從而一味地滿足物質(zhì)上的奢望,忽視了品德教育和嚴格要求,致使幼兒一開始就沾染上不愿意參加勞動的惡習。
關鍵詞:幼兒;習慣;勞動
一、幼兒不愿意參加勞動的原因
其表現(xiàn)有:
1.有的幼兒認為幼兒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用不著參加勞動,長大后再說;有的幼兒把主動掃地、擦黑板看作是“出風頭”;把撿米??醋魇恰傲邌荨?/p>
2.有的學生把臟了的手絹給媽媽洗,自己寧可在一旁看;有的只知埋怨奶奶擇菜葉撒在地上不衛(wèi)生,卻不能主動清除
3.有的幼兒在學校積極參加勞動,而到家里卻不愿幫父母干活等等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習慣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對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
二、怎樣培養(yǎng)幼兒勞動習慣
1.樹立“勞動光榮”意識
幼兒的認識還停留在直觀的、具體的觀念水平上,要使幼兒真正地懂得“勞動光榮”的意義,還需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采取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的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充分運用說明、解釋和論證推理,使幼兒形成概念,提高判斷能力,樹立信念。如,從前,有個懶漢身強力壯、整天吃喝玩樂,東游西蕩,后來把家產(chǎn)吃光賣光,窮到連粥也喝不上了,這才打算找點輕松的活兒來干一下。一天,他聽說世上有一種搖錢樹,只要找到它,一搖便有錢,窮可變富,于是就到處去找。找了九天九夜,毫無結(jié)果,他仍然不肯死心,最后問了一位老人。老人對他說:“搖錢樹兩枝杈,每枝杈上五個丫,搖一搖開金花,要吃要穿全靠它。”使幼兒從這個形象生動的故事中明白一個真理:只有用雙手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財富;只有創(chuàng)造財富,才能過上美好的生活。教師還從培養(yǎng)幼兒家務勞動開始,組織幼兒參觀和訪問父母的工作單位,并請家長向孩子們介紹他們一天緊張的勞動和回家后要處理繁重家務的情況。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父母的辛苦,然后引導他們討論怎樣幫助父母做好家務勞動,減輕父母負擔,最終真正懂得勞動的意義。
2.誘發(fā)“愛勞動”熱情
教師利用榜樣的鮮明形象與感人的生動事例,引起幼兒勞動情感的共鳴,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講述古代人們在興建水利和灌溉農(nóng)田的勞動中,形成了水利學、建設學;在航海中,發(fā)現(xiàn)了天文學、氣象學等。使學生進一步懂得:是勞動推動了人類社會不斷進步;世界上的一切財富,都是由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誘發(fā)幼兒的勞動熱情,為形成良好的勞動行為習慣打下了基礎。雖然幼兒不理解,但對于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首先應從學會自我服務性勞動,逐步做到基本生活自理。這就要求教師對幼兒的行為進行指導,對習慣加以訓練,使他們懂得方法,掌握技能。與此同時,利用勞動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到“班級自留地”參加勞動,如:拔草、松土等。在勞動中讓給學生講勞動技術,教育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勞動。
3.養(yǎng)成勞動習慣
任何一種道德習慣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要經(jīng)長期的教育,反復培養(yǎng)才能完成,這是一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規(guī)律。幼兒,由于年齡小,認識能力差,控制力不強,對于辛苦的勞動很易半途而廢。所以,教師要認真分析幼兒主觀和客觀原因,找出學生思想上的積極因素,有針對性地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從學生入學第一天開始,就要重視勞動習慣培養(yǎng),做到“先入為主”。比如,自我服務性勞動習慣培養(yǎng),要天天檢查“三凈”:皮膚、頭發(fā)與指甲,平時堅持“不等”“不靠”“不用”的辦法,克服依賴思想。
由于幼兒還不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優(yōu)缺點,他們的道德行為主要是根據(jù)成人要求,服從于教師權威。因而教師在培養(yǎng)幼兒勞動習慣中,需肯定他們的成績,并鼓勵他們上進,使他們永遠保持進取心理和自我教育動力。有的幼兒在課間主動把教室的玻璃擦得干干凈凈,教師要當即給予表揚鼓勵,并在班會中給“小紅花”獎勵。這樣,不但可以促進這個幼兒良好勞動習慣的形成,還可帶動全班幼兒,起到模范作用。
(作者單位 江蘇省靖江市馬橋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