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錦云 李麗芝
【摘 要】目的:觀察補腎活血類中藥治療無排卵性不孕的療效。方法:月經期以溫經活血、調理沖任為主,經間期以補腎養(yǎng)血、促排卵為主,經前期以補腎溫陽為主。結果:89例患者經一療程治療受孕者37例,顯效率41.6%,經二療程治療受孕者23例,有效率26%,總有效率67.6%,未受孕者但月經周期恢復,BBT雙相改變,B 超動態(tài)監(jiān)測排卵可見卵泡發(fā)育者11例,好轉率12.4%,經2療程治療BBT單相,B 超動態(tài)監(jiān)測排卵未見卵泡發(fā)育排出者18例,無效率20%。結論:以補腎活血法調整月經周期,有良好的促排卵作用,對下丘腦-垂體-卵巢功能軸紊亂引起的無排卵性不孕癥療效較好。
【關鍵詞】不孕癥;無排卵;補腎活血;療效觀察
不孕癥是婦科常見病、疑難病之一,該病在已婚夫婦中約占8%~10% ,是世界范圍內的醫(yī)學和社會問題。引起不孕癥的原因相當復雜,女性因素約占60% ,男性因素占30% ,男女雙方因素占10%。導致女性不孕的原因以無排卵和輸卵管不通為多見,其中無排卵性不孕約占女性不孕的20%~40% ,西藥對于無排卵的治療存在著高促排卵、低妊娠率、毒副作用及并發(fā)癥多、昂貴、用法及劑量難以掌握等弊端,中醫(yī)藥對于該病的治療則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自2010年至2012年,筆者使用補腎活血法促排卵,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89例患者均來自本院門診患者。年齡最小25歲,最大41歲,平均27.5±0.5歲,其中25~30歲59例,30~35歲12例,35~40歲12例,40歲以上6例;月經情況:月經先期21例,月經后期42例,月經先后不定期26例,月經過少31例,月經過多18例,經期延長19例,痛經39例;結婚時間:結婚2年54例,3~5年17例,6~8年8例,9~10年4例,原發(fā)性不孕52例,繼發(fā)性不孕37例,婦科檢查機B超提示:子宮偏小21例,正常大小68例,均排除器質性異常。
診斷標準:婚后兩年,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不能生育,子宮輸卵管通液或造影通暢,基礎體溫測定3月單相,陰道B超未見卵細胞發(fā)育,全部患者均有月經但周期紊亂。
2 治療方法
月經期:以溫經活血、調理沖任為主。方藥:當歸15g、干姜6g、元胡25g、五靈脂10g、肉桂6g、蒲黃12g、川芎10g、炒白芍12g、沒藥10g、沉香5g、紫石英15g、香附10g。
經間期:以補腎養(yǎng)血、促排卵為主。方藥:熟地30g、山萸肉10g、山藥15g、茯苓15g、澤瀉10g、丹皮10g、枸杞15g、當歸15g、川芎10g、菟絲子15g、女貞子15g、覆盆子15g、五味子15g、炒白芍12g、砂仁10g、香附10g、巴戟天15g、淫羊藿15g。
經后期:以補腎溫陽活血為主。方藥:熟地30g、首烏10g、山藥15g、茯苓15g、枸杞15g、當歸15g、川芎10g、菟絲子15g、女貞子15g、覆盆子15g、五味子15g、炒白芍12g、紫石英15g、香附10g、巴戟天15g、淫羊藿15g、牛膝15g、韭菜子15g。
3 療效標準
3月為一療程,1療程受孕者為顯效,2療程受孕者為有效,未受孕者但月經周期恢復,BBT雙相改變,B超動態(tài)監(jiān)測排卵可見卵泡發(fā)育者為好轉;經2療程治療后BBT單相,陰道B超未見卵泡發(fā)育或排出為無效。
4 治療結果
89例經1療程治療受孕者37例,顯效率41.6%,經二療程治療受孕者23例,有效率26%,總有效率67.6%,未受孕者但月經周期恢復,BBT雙相改變,B超動態(tài)監(jiān)測排卵可見卵泡發(fā)育者11例,好轉率12.4%,經2療程治療BBT單相,B超動態(tài)監(jiān)測排卵未見卵泡發(fā)育排出者18例,無效率20%。
5 討論
不孕癥的因素很多,尤其與月經關系密切。因此,調整月經就成為治療不孕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中醫(yī)學對生殖生理的認識在《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早有記載:“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闭f明了月經的行止以及孕育賴于腎氣、天癸及沖任。腎氣旺盛,天癸始能泌至,注于沖任,促進沖任二脈通盛,生殖之精成熟,女精乃能降至,陰陽合,兩精相搏,生命由是開始,故謂:“經水出諸腎”,“ 腎主生殖”。如稟賦不足,多產房勞,手術損傷,大病久病致腎氣虧損,腎精不足,沖任脈虛,皆可致經血失調,孕育無能。西醫(yī)學認為女性的生殖功能是靠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維持的。在這一軸線的調節(jié)下,各種性激素協調分泌,導致周期性的卵泡發(fā)育、排卵、黃體形成、萎縮,形成生理性月經周期。如這一生理軸功能失調,會引起卵泡發(fā)育不良,無排卵或黃體功能低下等,并引發(fā)月經紊亂及不孕癥。眾多的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表明,補腎藥可調節(jié)卵巢的功能,腎—天癸—沖任—胞宮軸與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軸有類似之處,這對治療無排卵性不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筆者注重傳統的中醫(yī)理論與西醫(yī)理論相結合,強調腎在生殖功能中的重要地位,認為治療無排卵性不孕應著重從腎入手。臨證處方中常以生熟地黃、何首烏、枸杞子、山茱萸、菟絲子、巴戟天、川續(xù)斷、淫羊藿、炒杜仲、覆盆子、紫石英等為主藥。在具體應用時還要根據月經周期中陰陽消長的規(guī)律,掌握月經各期的特點,循經用藥。中醫(yī)學對月經周期一般分為:經前期、行經期、經后期,西醫(yī)將月經周期分為經期、卵泡期、排卵期、黃體期。卵泡期即經后期(月經周期的第5~12 天)由于月經的來潮,精血耗傷,血海空虛,當陰血溢瀉之時,陽氣也隨之外泄,此時氣血陰陽俱虛,而以陰血虛為主。故此時當以滋腎補腎,佐以益脾養(yǎng)血,以利先天精血的轉化及后天水谷的不斷化生,使陰血漸生,促使卵泡發(fā)育,雌激素水平升高,子宮內膜漸厚,為排卵奠定物質基礎。排卵期(月經周期第12~16 天),此時經前期的陰生陽長,至此時陰長至“重陰階段”,陰長至極,重陰必陽,便開始了月經周期中的第一次轉化,轉化的結果導致排卵。為了適應陰陽消長,由陰轉陽突變的需要,治宜養(yǎng)血活血,理氣溫通,以促進卵子突破、排出。經前期,相當于黃體期,子宮內膜分泌期(月經周期第14~28 天) ,此時陰血由生至化,機體由陰轉陽,陽氣漸長,月經將至,也即黃體形成,孕激素水平漸增,增厚的子宮內膜變?yōu)榉置谄趦饶?,為受精卵著床做好準備,故此期為“陽長階段”。治療原則要考慮以溫補腎陽為主的特點,以維持基礎體溫的高相水平。腎為水火之臟,“靜則藏,動則泄”,治療著重于陽,但宜水中補火,陰中求陽,才能使陰陽達到正常水平的平衡,黃體發(fā)育良好而功能健全,宜溫腎調理沖任。如未受孕,則雌孕激素下降,子宮內膜失于激素支持而剝脫,此時月經來潮而為經期(月經周期第1~4天) 。中醫(yī)學認為此期氣血陰陽俱虛,故血海由滿而溢,月經來潮,只是陽長至“重陽”而已,陽長至極,重陽必陰,實現了月經周期中陰陽的第二次轉化,為“陰化階段”,治宜活血化瘀、理氣通經、因勢利導,促進月經暢通,舊血得去,新血隨生,而后開始新的周期。由是中西相參,循月經各期的特點,以治腎為主,形成了“補腎(補腎陰為主) —補腎活血—補腎(補腎陽為主) —活血祛瘀”的周期治療模式。杜氏[1]將無排卵性不孕癥分為單相偏低型(腎虛宮寒不孕癥)、反雙相型(腎陰陽兩虛不孕癥)和單相偏高型(骨蒸潮熱不孕癥),分別采用溫胞飲、清骨滋腎湯和二仙湯加減治療,并于排卵前加桃仁、紅花,結果有效率占73%。姜氏等[2]將無排卵性不孕癥分為腎陽虛和腎陰虛兩型。腎陽虛型于經凈后依次服用一號方、二號方、三號方、四號方。腎陰虛型于經凈后依次服用服五號方、六號方、七號方,結果妊娠率占70.6%。金氏[3]等認為患者因久不受孕,心理明顯抑郁、焦慮、煩躁。導致肝郁失疏、氣血失和、沖任不能相資,選用加味逍遙散加減治療,結果受孕率占75.9;莫氏[4]將接診的33例無排卵性不孕癥患者分為脾腎陽虛型、肝腎陰虛型、氣滯血瘀型,分別予以禹余糧丸、育陰靈、逍遙散合桃紅四物及失笑散化裁治療,結果有效率占93.9%。黃氏[5]認為精神、情志因素可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失調,是造成不孕癥的原因之一。遂以疏肝養(yǎng)血法治療肝郁血虛型的無排卵性不孕癥。結果有效率占86.78%;中藥治療有良好的促排卵作用,通過臨床觀察,采用補腎活血方法調整月經周期,對下丘腦-垂體-卵巢功能軸紊亂引起的無排卵性不孕效果較好,經過多年臨床使用行之有效,證實補腎活血調經在治療不孕證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杜文斌.中醫(yī)辨治無排卵型不孕癥[J].光明中醫(yī),1996,11(5):31-33.
[2]姜坤,邱慧玲,紀秀芳.中藥治療無排卵型不孕癥34例[J].福建中醫(yī)藥,1996,27(2):8-9.
[3]金蘭,蔡磊.加味逍遙散治療不孕癥35例[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06,6(4):71.
[4]莫子華.辨證論治無排卵性月經不孕癥33例[J].甘肅中醫(yī),1998,11(4):41-42.
[5]黃兆政.疏肝養(yǎng)血法治療無排卵性不孕68例[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3,1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