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云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越顯重要。而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教學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實現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學科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恰到好處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藝術,為培養(yǎng)新型人才奠定基礎。文章探討了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的整合。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學科學教學 整合
所謂“課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恰當地融合到課程中——就像在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自然、流暢。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整合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是信息技術應用與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重要途徑,是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整合過程的有機結合。它能把信息技術完美恰當地融合到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就像在傳統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流暢、自然。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不僅是一種教學技術,而且是一種新的教學觀念。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從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看,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方式主要有六種:
(一)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這是信息技術用于學科教學的最初表現形式,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最低層次。教師可以使用現成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素材庫,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制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還可以利用模擬軟件演示某些實驗現象。這樣通過合理的設計與選擇,計算機代替了幻燈、投影、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實現了它們無法實現的教育功能。
如教學《登月之旅》時,通過圖片讓學生認識到月球美的一面和荒涼的另一面,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人類登月的情況,使學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月球。
(二)信息技術作為交流工具。信息技術作為交流工具,是指將信息技術以輔助教學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學,主要實現師生之間情感與信息交流的作用。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興趣開設一些專題或聊天室,并賦予學生自由開辟專題和聊天室的權力,使他們在課后有機會進行充分交流。另外,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這些通訊工具與外界交流,獲取知識。
如教學《不用種子也能繁殖》時,開設論壇,讓學生把栽培過程中看到的與想到的發(fā)到網站上,一起交流、討論,老師也可根據情況與學生交流互動,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學習交流的時間、空間更加廣闊。
(三)信息技術作為個別輔導工具。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運用練習型軟件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件,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個別輔導式教學。此外,教學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huán)境。校園網、互聯網的建成使學生的學習資源由單調的文字教材變?yōu)樾畔⒚芗⑿问蕉鄻?、海量開放的資源庫。在這種豐富的資源環(huán)境下學習,能夠極大地擴充教學知識量,使學生不再局限學習課本上的內容,而能開闊思路,接觸到豐富的信息。
(五)信息技術作為測評工具。通過在線作業(yè)、練習等形式給學習者提供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使學生明確學習中的長處與不足,便于有目的地調整學習。
(六)信息技術作為探究工具?,F代信息技術正在為探究學習這種高層次認知活動提供越來越有力的支持。根據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并讓學習者在這些情境中進行探究、發(fā)現,有利于加強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如教學《地球的形狀》時,利用月全食是因為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內,設計一個猜測地球形狀的實驗。利用投影在幕布上投射出一個白色的圓,代表月亮,投影燈代表太陽,在中間放不同形狀的物體感受地球可能是什么形狀的。讓學生體會到古人在科學技術不發(fā)達的情況下,如何根據身邊的現象推斷地球的形狀。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應注意的問題
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整合要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以實現“整合”效果的最優(yōu)化。
(一)人與機器之間的關系。信息技術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生動活潑、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人機交談的信息環(huán)境。但是信息技術無論多么優(yōu)越,都應是為教學服務,即一堂課中學生應永遠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者,信息技術只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課堂教學必須重視情感交流,處理好知識傳授與情感交流的關系。機器為人所用,而不是人“役”于機器。計算機不能代替教師。在人機交互過程中,不能脫離教師的指導,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的指導。
(二)真實與虛擬的關系。教學中能用真實的,就不用虛擬的;利用虛擬要做到虛擬為真實服務。信息技術不能替代參觀、考察等活動,不能替代學生的生活實踐。如教學《肌肉》時,不應用動畫或觀看錄像代替學生手臂模型的制作,讓學生在模型的制作使用中感受骨骼、關節(jié)、肌肉的關系。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其他媒體的關系。不能因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而放棄其他媒體的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仍具有很大優(yōu)勢。如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較之屏幕更具親和力,適當的板書、板畫可以給學生一個短暫思考、回味、休息的時間。不要把科學課上成錄像課、信息技術課。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給小學生豐富多彩的信息刺激,無疑會為學生的想象思維創(chuàng)造廣闊空間,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恰到好處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也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藝術,為培養(yǎng)新型人才奠定基礎。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如何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將是小學科學教學改革的新視點、發(fā)展的大趨勢。
參考文獻:
[1]姚志明.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程整合的探索[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9).
[2]杜紅梅.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08).